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从波斯帝国到伊斯兰共和国——地区变局下的伊朗政治体制透视

    Get PDF
    经过长达12年的马拉松式谈判,7月14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加德国与伊朗终于就全面解决伊核问题达成协议,消息传出后伊朗国内一片欢腾。随着悬挂在伊朗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被移除,这个中东大国也有望走出三十余年来的发展困境,迎来其历史进程中的新篇章

    中国:行将崛起还是面临崩溃?——海外中国形象和地位研究综述

    Get PDF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力度不断提升,对中国国际地位和发展前景也纷纷作出预测,中国超级大国论和中国崩溃论就是其中两个很具代表性的观点。超级大国论者主要基于中国经济特别是gdP的良好表现,认为中国已经是或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崛起为超级大国,至少具备成为超级大国的潜质。中国崩溃论者的主要论据也是中国的经济,他们认为中国金融和经济存在严重问题,难以持续健康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中国思想和政治层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的情况下,决策者需要审慎思量中国国家地位,务必要在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方针政策

    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索

    Get PDF
    精准扶贫,是运用科学有效的标准、程序对贫困人口、地区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的扶贫开发模式,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当前扶贫开发的最新思路与最新表述。它的形成是对国内外扶贫开发理论、模式、经验的总结和创新。革命老区闽西民主乡的六项\"到户到人\"措施,是当地有益的探索,启示我们:要在精准进、精准退,完善精准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帮扶政策精准度;要进一步强化力量集成,提升基层扶贫治理能力和水平;要进一步激发扶贫对象内生动力,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和积极性,有效实现精准扶贫的常态化。福建省行政管理学会科研与决策咨询项目(2016B05

    美国是如何“丢掉”伊朗的

    Get PDF
    当吉米·卡特在1977年初高举“人权“大旗入主白宫之时,美国的中东盟友、伊朗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正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卡特政府的“人权外交“给巴列维国王的专制统治带来进一步的冲击,相反,它给伊朗的反对派则带来很大鼓舞。面对伊朗局势的日益恶化和巴列维国王统治的愈加孱弱,美国不同部门之间,特别是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和国务卿万斯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意见分歧,从而在对伊政策方面发出了不同甚至是针锋相对的声音,这对美国的经年盟友巴列维国王而言不啻是一个灾难,他的专制统治也因此而愈加脆弱。到1978年年末,美国最终做出了抛弃山穷水尽的巴列维国王的决定。客观地讲,布热津斯基通过政变延续巴列维国王统治的主张是没有可行性的,而华盛顿在接受伊斯兰革命之既定事实后,也没有得到伊朗新领导的积极回应。美国不得不接受曾经的密友伊朗走向自己的对立面。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1YJAZH024

    以色列国际移民:背景、政策、实践、问题

    Get PDF
    以色列移民政策和犹太人的曲折历史息息相关,在其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犹太移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移民问题,以色列建国后出台了多项法规和政策。以色列对国家“犹太属性”的强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国的移民政策。由于以色列原本就是为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建立的民族家园,再加上建国后与阿拉伯诸国的连续战争,以及与巴勒斯坦持续至今的冲突,以色列移民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政治性,当然也在以色列内外引发了一些争论,以色列移民需要处理好民族性与国家性、国家间的关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比较研究”(项目编号:15YJAZ013)的阶段性成果

    伊朗伊斯兰革命进入“不惑之年”

    Get PDF
    1979年1月16日,统治伊朗达37年之久的巴列维国王在伊斯兰革命的冲击下被迫出国"长期度假"。不久之后,巴列维王朝寿终正寝,伊朗建立了延续至今的伊斯兰共和国。外界普遍认为伊朗伊斯兰革命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一场运动,但是伊朗现政权认为伊斯兰革命不仅限于此,革命领袖霍梅尼认为它"犹如初生的婴儿,尚需哺育、培养方能长大成人",所以伊斯兰革命是一个连续

    简论导师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Get PDF
    导师在我国研究生教育中扮演着灵魂的角色,导师的研究水平与指导态度与研究生培养状况息息相关。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已经是刻不容缓。在研究生导师的资格认定环节,要注重对候选人的道德品质的考察;在师生关系的塑造上,应力争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在职能发挥方面,导师要注重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并注重研究生的道德修养

    巴列维国王时期的美伊关系

    Get PDF
    在巴列维国王统治时期,美伊政府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罗斯福到卡特等美国历届政府都对伊朗给予了特别关注。在这一时期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双方接近的原始动力;冷战则是铸造美伊亲密关系的基本纽带。不过由于美伊战略目标的巨大差异和对对方需求的明显不同,美伊对双边关系的认识并不相同。特别是随着冷战烈度的降低和巴列维地区霸权欲望的膨胀,两国高层间的分歧也逐步增多。此外,伊朗民众也不像政府那样认同美国,这直接反映在伊斯兰革命及其后伊朗强烈的反美倾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青年基金项目“美国的伊朗政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从伊朗的历史兴衰看其主体民族和国家的发展特性

    Get PDF
    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其主体民族波斯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大帝国的缔造者。历史上伊朗曾强盛一时,但是也与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以及俄国、英国和美国等发生过激烈的战争或冲突,被阿拉伯人征服后波斯人被迫放弃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语言文字。伊朗历史的曲线发展特性造成波斯人怀有比较明显的地区大国心态、受害者心态和对抗(或反抗)心态。从古至今,伊朗对外冲突频发,除了不可控的外部因素外,也有其内部原因。国家决策者应该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在确定伊朗的地区角色时,应该注意其他利益方的关注;在谋求当代发展时,要恰当地面对历史问题;在引领国家前进时,更要重视民众的关切。努力遏制涉外冲突频发的历史惯性,是当下伊朗发展的当务之急。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中东国家政治转型比较研究”(15YJAZH013)之阶段性成

    期待中的中伊关系“新局面”为何没能出现

    Get PDF
    9月初,我受厦门大学委派赴伊朗执行校际友好合作项目。我乘坐的是中国南航的航班,在乌鲁木齐登机后发现乘客并不多——其实这也是目前中国—伊朗航线的基本状况,除了中国的旅游高峰期和重大节假日外,其他时间段这条航线的上座率并不高。中国于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伊朗于去年与有关六国达成全面核协议,从字面上理解,中伊合作现在应该进展飞速,但实际上双方达成的实实在在的新合作还是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