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细胞穿膜肽研究应用的新进展

    Get PDF
    细胞穿膜肽(Cell-penetrating peptides,CPPs)是一类能够穿过细胞膜或组织屏障的短肽。CPPs可通过内吞和直接穿透等机制运载蛋白质、RNA、DNA等生物大分子进入细胞内发挥其效应功能。相比于其他非天然的化学分子,CPPs具有生物相容性佳、对细胞造成的毒性小、完成入胞转运后可降解、并能与生物活性蛋白直接融合重组表达等优点,因此成为以胞内分子为靶标的药物递送技术发展的重要工具,并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中针对CPPs的分类特点、入胞转运机制及其治疗应用的新近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672023)资助~

    衰老、慢性应激与免疫细胞热休克蛋白70反应抑制

    Get PDF
    自然衰老和慢性应激都能导致免疫细胞对环境刺激的抵抗力降低.衰老和慢性应激影响免疫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热休克蛋白(HSP)是一类在所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表达的高度保守的蛋白质.研究表明,HSP反应是细胞维持正常功能,对抗应激性损伤的基本保护性机制之一.在HSP家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应激条件最敏感,且被认为是功能最重要的一类热休克蛋白[1].本文综述衰老和慢性应激对免疫细胞HSP70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调节机制

    SARS-CoV N蛋白与人冠状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的交叉反应表位及特异表位的确定

    Get PDF
    为确定SARS-CoV N蛋白的特异抗原表位,对3种人冠状病毒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 N蛋白之间的交叉免疫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分别表达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 N蛋白的重组痘苗病毒,并制备了相应的小鼠免疫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了3种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3种冠状病毒免疫动物血清和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之间的反应。与此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了原核表达的39个不同区段的SARS-CoV N蛋白与3种冠状病毒动物免疫血清和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SARS-CoV、HCoV-OC43和HCoV-229E3种病毒的N蛋白在重组痘苗病毒感染的HeLa细胞中均可以特异表达;3种N蛋白之间存在明显交叉免疫反应。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ARS-CoV N蛋白的表位主要位于30~60aa、170~184aa、301~320aa和360~422aa;与HCoV-OC43的交叉反应表位主要位于30~60aa、90~120aa、204~214aa和320~360aa;与HCoV-229E的交叉反应表位主要位于30~60aa、150~160aa和301~360aa。含SARS-CoV N蛋白特异表位的重组肽N155b(60~214aa)和N185(30~214aa)只与SARS病人恢复期血清和灭活SARS-CoV免疫小鼠的血清反应,而不与灭活HCoV-OC43和HCoV-229E免疫的山羊血清产生交叉反应。上述结果为使用SARS-CoV N蛋白抗原进行特异诊断试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Get PDF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34,41876171)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项目(DY135-E2-5-0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T2014253

    Virus-Free and Live-Cell Visualizing SARS-CoV-2 Cell Entry for Studies of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Compound Inhibitors

    Get PDF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在全球蔓延,给全球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快速研制疫苗、抗体和治疗药物成为科学界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SARS-CoV-2的高度传染性,采用病毒感染模型进行中和抗体及小分子抑制剂的药效评估需要在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且常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完成检测,限制了抗体和药物筛选的效率。发展快速、可视、不依赖于活病毒的新冠病毒入胞检测探针和细胞模型,对于加速新冠病毒抗体和药物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夏宁邵教授团队通过CHO真核表达系统高效表达制备出C端融合抗酸荧光蛋白Gamillus的重组新冠病毒spike蛋白STG。STG经SEC分子筛和冷冻电镜确认呈现与天然病毒刺突高度相似的三聚体结构,且与ACE2有很高的亲和力(18.2nM)。STG具备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荧光性质,研究者进一步开发了可定量测定感染恢复期血清、疫苗免疫血清中和抗体(入胞阻断抗体)水平的CSBT检测方法。除了抗体检测评估方面的应用外,该研究发展的探针和模型还可用于筛选分析抑制新冠病毒入胞及胞内转运的小分子化合物。 我校博士后张雅丽,博士生王邵娟、巫洋涛,博士后侯汪衡、袁伦志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沈晨光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厦门大学夏宁邵教授、袁权教授、程通教授为该论文共同通讯作者。The ongoing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pandemic, caus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has resulted in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deaths. Cellular entry of SARS-CoV-2, which is mediated by the viral spike protein and ACE2 receptor, is an essential targe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accines, therapeutic antibodies, and drugs. Using a mammalian cell expression system,a genetically engineered sensor of fluorescent protein (Gamillus)-fused SARS-CoV-2 spike trimer (STG) to probe the viral entry process is developed.In ACE2-expressing cells, it is found that the STG probe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live-cell visualization of receptor binding, cellular uptake, and intracellular trafficking of SARS-CoV-2 under virus-free conditions. The new system allows quantitative analyses of the inhibition potentials and detailed influence of COVID-19-convalescent human plasma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nd compounds, providing a versatile tool for high-throughput screening and ph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SARS-CoV-2 entry inhibitors. This approach may also be adapted to develop a viral entry visualization system for other viruses.Thi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993149041 for N.X.; 81902057 for Y.Z.; 81871316 and U1905205 for Q.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No. 2017ZX10304402‐002‐003 for T.C. and No. 2017ZX10202203‐009 for Q.Y.), the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s for Major New Drugs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No. 2018ZX09711003‐005‐003 for T.C.),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Fujian (2020YZ014001),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Xiamen (3502Z2020YJ01), and the Guangdong Basic and Applied Basic Research Foundation (2020A1515010368 for C.S.).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染病防治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应急科技攻关项目和厦门应急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

    The central mechanism of immunomodulation induced by footshock signal stress.

    No full text
    目的 探讨可能参与电击信号应激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制。方法 利用以电击装置为信号的情绪应激免疫调节作用动物模型 ,观察情绪应激后 2个小时 ,大鼠全脑的c fos原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动物相比 ,以电击装置为信号刺激的情绪应激组大鼠明显表达c fos的脑区包括额皮质、扣带皮质、杏仁体、前连合核、下丘脑背内侧核弥散部、弓状核、孤束核等。结论 这些核团可能参与了电击信号应激的免疫调节作用的中枢机

    心理应激的免疫抑制作用及其与神经内分泌反应的相关性

    No full text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源,研究了此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及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

    The Dynamic Changes of Behavioral, Immune and Sympathetic Responses to Chronic Stress in Rats

    No full text
    研究不同时程情绪应激诱导的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实验采用一种在程序性饮水的固定时间点不确定性给予大鼠空瓶刺激诱发其情绪反应的应激模式,测定不同时程(14,21和28天)应激对大鼠行为、交感神经系统反应、体液免疫功能及体重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应激导致大鼠攻击行为显著增加,且在整个应激过程中情绪应激组大鼠的攻击行为都被稳定地诱导; 不同时程的情绪应激均导致大鼠特异性抗OVA抗体水平明显降低,且降低的程度类似; 在情绪应激的第14天和28天应激组大鼠血中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后者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前者。此外,14天应激明显抑制大鼠的体重增长,但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体重增长逐渐恢复。这些结果表明,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大鼠行为、免疫和神经内分泌反应的适应性改变存在时程差异,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应激诱发的各种反应间的复杂关系。</p

    THE EFFECT OF EMOTIONAL STRESS ON THE PRIMARY HUMORAL IMMUNITY OF RATS: INTERACTION WITH THE 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No full text
    以给予经定时喂水训练大鼠空瓶刺激为情绪性心理应激源,研究了此情绪应激对大鼠特异性原发体液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每次10分钟,共14次的情绪应激显著低大鼠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及脾脏指数,而显著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酮水平。研究还发现去甲肾上腺素与抗特异性抗原OVA的抗体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证实了情绪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体液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并提示交感神经系统可能参与了此免疫调节作用。</p

    慢性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反应的影响:一个新的情绪应激模型

    No full text
    介绍一种新的情绪应激模式,即以不确定性空瓶饮水刺激作为情绪应激源,考察14 d情绪应激对大鼠行为、神经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应激诱发出明显的攻击行为,激活了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减少了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和血白细胞数目.而单纯缺水但无空瓶刺激的应激只引起探究行为、HPA轴激活和血白细胞数目降低.这些结果证明了心理行为因素对行为、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的作用.该模型可用作拟人类的情绪应激模型(例如愤怒或焦虑),它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情绪应激、行为和免疫功能间的复杂关系.</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