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新疆天池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研究

    No full text
    天池景区具有生态的脆弱性、保护的重要性及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环境容量的测定是其在旅游开发中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此为研究案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搜集,运用旅游环境容量静态模型,对其旅游环境容量状态展开分析,计算了其旅游环境容量值,并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调控的基本对策,为其今后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Meta分析的神府榆采煤塌陷区植被变化研究

    No full text
    采煤塌陷是发生在井采矿区的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为了定量评估采煤塌陷对植被的影响,在收集有关神 府榆采煤塌陷区植被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采用Meta方法对现有的20多份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分析。结果表明:植 被盖度在塌陷发生初期有所下降,塌陷两年后又呈上升的趋势,并超过塌陷前水平。经塌陷干扰后,矿区主要优势种 有一些变化,一般而言,地表植物种数在塌陷发生1~2a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且塌陷区新增的植物种多是以沙米 (Agriophyllum squarrosum(Linn.)Moq.)、角蒿(Incarvillea sinensis Lam.)等为主的短命或类短命荒漠植物。塌陷 区植被变化特征展示了自然恢复在植被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神府榆矿区,以至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需要采取自然修 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辅的方式整体推进。</p

    新疆工业主导产业选择及其产业链识别研究

    No full text
    文章按照主导产业发展的一般原理,结合新疆工业经济发展实际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选择地区工业主导产业应遵循的基准,依据主导产业的分层次选择思路,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了新疆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分析。最后以投入产出比和产业链理论为基础,计算得到了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区域工业产业链

    黄土塬区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 与生育期差别供水的响应

    No full text
    【目的】通过黄土塬区播前底墒变化和生育期差别供水(降水+补充灌溉)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 以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田间试验,揭示该区域农田有限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调控机制,明确现有措施下冬小 麦旱作生产潜力可实现水平。【方法】划设田间试验小区,在夏闲期通过覆盖保水与生物耗水措施形成底墒差 异的基础上,设计如下试验:(1)由不同底墒+生育期降水形成4 个冬小麦全生育期无补灌处理,以分析冬小 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播前底墒变化的响应。其2 m 土层底墒变化范围为350&mdash;550 mm。(2)相同底墒下 不同生育期灌一水处理:在平均底墒约为500 mm 下分别在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补充灌溉40 mm,探讨冬 小麦不同生育期对等量灌溉的响应差别。(3)高底墒542.3 mm 与571.6 mm 下分别进行灌2 水与4 水处理, 形成冬小麦全生育期比较充分的供水条件,研究冬小麦在低水分胁迫下产量提升的可能程度及其水分利用效 率特征。【结果】(1)在黄土塬区降水季节分布特征下,播前底墒对冬小麦产量具有决定性作用,产量随底墒 线性增加。在做好夏闲期蓄水保墒的基础上,旱作冬小麦产量可达到充分供水情况下能够取得产量的88%&mdash; 90%水平。(2)与2 m 土层底墒为500 mm 且生育期无补充灌溉的处理比较,供水增加同为40 mm 时,表现为 底墒增加处理的产量提高了11.8%,次之是在拔节期与孕穗期分别补灌的处理,但三者间产量无显著差异; 播前底墒较高并在拔节期及孕穗期补充灌溉的处理冬小麦产量达到试验年份较高水平,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WUE)也得到提高。(3)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表现为Logistic 曲线关系,随着耗水量的增大,产量提升速 率表现为先快后慢,边际水分利用效率(MWUE)则持续降低,而WUE 表现为上升、达到峰值和下降三个阶段, 且WUE 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小于产量到达其最高值的耗水量。【结论】黄土塬区气候条件下,播前底墒差别 与生育期差别供水对冬小麦产量均有影响,由底墒或不同生育时期分别增加等量供水在总供水水平相同时其 增产效应基本一致;采用Logistic 曲线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冬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揭示产量、耗 水量及WUE 间的内在联系。</p

    一种石墨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超级电容

    No full text
    本发明属于碳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超级电容。本发明提供的石墨化碳材料可以实现体相石墨化,石墨化程度为20~90%,平均孔径为2~5nm,孔隙率为1.0~1.6cm3-g,振实密度为0.2~0.5g-mL。由该石墨化碳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表现出较高的能量密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石墨化碳材料制得的超级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大于10Wh-kg,功率密度大于20kW-kg,10C倍率下10000次循环后容量衰减小于5%

    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及石墨烯

    No full tex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碳源和金属捕捉剂混合,得到改性碳源,所述碳源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淀粉、纤维素和无定形碳中的一种或几种;B)将金属催化剂与所述步骤A)中的改性碳源混合,进行吸附,得到吸附有金属催化剂的碳源;C)将所述步骤B)中的吸附有金属催化剂的碳源进行加热,得到石墨烯。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对环境无污染,并且,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使可用的碳源进一步扩展至交换容量小的离子交换树脂和不易发生离子吸附或离子交换的纤维素等高分子碳源,得到质量较高的石墨烯产品。另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易于实现石墨烯的工业化生产

    O~-离子单电子解离过程的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交叉束方法,利用兰州大学串列加速器的负离子源提供的4—19keV的O~-与惰性气体靶原子He、Ne、Ar碰撞,通过静电偏转和位置灵敏探测器区分碰撞后中性粒子束和负离子束,测量了不同碰撞系统的中性粒子计数与相应入射负离子计数的比值R(E),讨论了R(E)与入射负离子能量E和靶原子种类的依赖关系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