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Get PDF
    目的了解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心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2月至2016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宁波市海曙区、北仑区和江北区所辖范围内当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中的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1 284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和焦虑筛查问卷(GAD-7)评估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次调查的1 284名高血压患者中,抑郁阳性率为9.58%,其中轻度抑郁的阳性率为7.87%,中重度抑郁阳性率为1.71%;焦虑阳性率为4.44%,其中轻度焦虑阳性率为3.82%,中重度焦虑阳性率为0.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离异或丧偶(OR=2.73,95%CI:1.45~5.14)、合并脑卒中(OR=19.71,95%CI:1.89~205.61)和病程≥16年(OR=1.76,95%CI:1.02~3.05)是高血压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而年龄45~59岁(OR=0.32,95%CI:0.16~0.66)、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33,95%CI:0.15~0.75)是高血压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离异或丧偶(OR=3.73,95%CI:1.71~8.12)、合并脑卒中(OR=15.85,95%CI:1.97~127.30)和合并肿瘤(OR=19.11,95%CI:4.85~75.29)是高血压患者焦虑的危险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应将慢性病患者心理问题筛查及干预逐步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程及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策略。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2015C33099

    Parallel processing for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internal model

    Get PDF
    针对非线性系统,在PRAM计算模型上,探讨基于模糊内模自适应控制算法的并行处理。利用TSK建模方法,m个处理机并行地在线辨识出模糊内部模型,并采用内模控制理论并行求出H2最优控制器。仿真实验表明,并行处理方法达到亚线性加速,可以较好地满足实时在线辨识内部模型的应用需求。Based on PRAM computing model,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for adaptive control algorithm based on fuzzy internal model, which aimed at nonlinear system, is discussed. By applying TSK-modeling scheme, the %m% processors identify fuzzy internal model on-line and design linear quadratic optimal (%H%-2-) is obtained in parallel by using the internal model control theory.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 shows that the parallel processing method obtains sub-linear speedup, and the requirement for real-time identification of internal model on-line is basically satisfied.

    红外多光谱遥感数据的校准

    Get PDF
    主要介绍了一种对由特定红外图谱一体化系统采集的光谱数据进行校准与分析的方法。在实验部分,首先对得到的设定已知特定温度的黑体红外光谱数据进行归类和整理,然后在最大保留特征信号的条件下利用不同的滤波算法与滤波窗宽尽量消除信号噪声,并采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对所得信号进行校准,使之与理论值相符。最后利用校准结果构建数学模型,并考虑主成分个数这一概念,检验模型准确度。通过数据分析可知,由这个特定红外图谱一体化系统采集的光谱数据经偏最小二乘算法校正后与理论值相近,此时能够拟合出校正数列与波数之间的函数关系,且受温度影响较小

    2017年深圳市学校乙型/Yamagata系流感传播动力学研究及防控措施评价

    Get PDF
    目的 探讨2017年深圳市乙型Yamagata系(B/Y)流感在学校暴发疫情中的传播能力,评价疫苗接种和隔离措施的防控效果。方法 运用SEIAR动力学模型对暴发现场调查数据进行模拟,计算疫情的基本再生数(R0...福田区卫生公益性科研项目(No.FTWS20160051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中和抗体的单链抗体构建与活性鉴定

    Get PDF
    在本实验室研制出的多株针对H5N1血凝素的鼠单抗中,10F7对34株H5N1病毒株都有血凝抑制和中和活性,具有特异性高、反应性强、识别谱广的特点。通过基因工程构建10F7单链抗体(scFv)表达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scFv,经血凝抑制实验及中和实验检测其活性。结果在针对3株病毒的血凝抑制实验中,10F7scFv蛋白对其中2株H5N1病毒均显示出结合活性,而对H9毒株没有反应。在针对7株H5N1病毒的中和实验中,10F7scFv对5株病毒具有较好的中和能力。H5N1广谱中和抗体10F7的单链抗体构建,为进一步研制针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治疗性抗体奠定了基础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