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地方高校学科建设与文化内涵提升(笔谈)

    Get PDF
    加强学科建设是地方高校响应国家\"双一流\"建设战略举措,也是推进地方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而言,需要有机融合全球化视野、国家视野和地方视野,进行科学、合理和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抉择,处理好学科建设中继承与创新、重点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学科类别变革与发展等问题,注意学科建设规划的可持续性,以及教学与科研的融合。在学科文化建设方面,要充分认识大学学科类型的多样性、学科结构的复杂性,充分尊重教授工作的自主性规律,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院系组织发展方面,特别是当学科建设进入后学系时代,在设置学院与学系时要注重权力结构化、资源结构化和任务结构化。在教材建设方面,教材的内容应激活学生思考学科领域问题的能力,把创新精神的培养视为教材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从比较借鉴的视角看,美国地方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是基于服务需求,与当地的产业高度融合。联邦政府的资金支持按照达到毕业能力要求的学生数量作为拨款标准,高校通过为当地社区提供社会服务项目,教师通过研究项目或服务项目向政府申请经费。这些经验给我国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提供了好的借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与质量保障机制建设研究”(18JJD880005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及电池组模型分析

    No full text
    本文对现有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以及电池组模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数学模型的建立,可以增加对燃料电池及电池组内部的传递现象和反应机理的认识,同时可以预测电池以及电池组的性能,并且对优化电池结构参数具有指导意义。模型分析包括了现阶段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单电池模型和电池组模型的基本类别,它们是单电池CFD数值模拟模型、单电池以及电池组性能模拟模型、燃料电池组气体分配模型、系统模型和非稳态模型。比较了几种模型的建模方式及不同模型的应用范围和各自的优缺点

    PEMFC直通道流场结构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No full text
    利用电池实难方法考察了直通道流场的通道深度、流场细密化、通道宽度以及分配沟宽度等结构参数对128cm^2氢,空PEM电池性能的影响.同时与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相比较.二者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流场通道宽度和通道深度的减小、分配沟宽度的增大.电池性能上升;流场细密化有利于电池性能的提高

    一种混合型流场

    No full text
    本发明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流场制备技术,具体说是一种混合型流场,为直通道―蛇形通道相混合的流场结构;所述流场入口区域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蛇形通道,在蛇形通道另一端分别与直通道相连接;所述流场入口区域亦可连接有多个直通道,在直通道另一端分别与蛇形通道相连接;每根蛇形通道至少连接一根直通道。本发明具有阻力小、有利于反应剂均匀分配、灵活度较大特点。带填

    2-羟基炔雌醇3-甲醚的合成

    No full text

    利用光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雨生红球藻

    No full text
    虾青素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次生类胡萝卜素,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功能,在饲料、食品、化妆品、医药保健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雨生红球藻在特定条件下能大量积累虾青素,是天然虾青素最好的生物来源。针对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培养中的生物污染和工程放大等问题,于2006年到2009年,在江西省南昌市开展了利用密闭式光生物反应器生产雨生红球藻的试验,利用适合雨生红球藻生长的气升式管、气升式塔和逐级放大的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采用空间立体培养,结合温室、湿帘和温控设备等调节雨生红球藻生产及虾青素积累过程中的温度、光强、溶氧和pH等相关指标,完成了从藻种扩大培养、虾青素积累、藻体收获和敌害生物防治等工艺流程,成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规模化培养模式,实现红球藻的规模化生产。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培养模式,大大提高了雨生红球藻的生物量和虾青素含量(OD674可达1.2以上,虾青素含量最高可达细胞干重的3.285%),缩短了生长周期,降低了培养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而且可实现全年连续生产

    测试温度对nc-Si:H膜光致发光特性的影响

    No full text
    利用常规等离了体化学气相沉积(PECVD)工艺制备了nc-Si:H膜,并对其光致发光(PL)特性从10~250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变温测量。实验结果指出,随着测试温度升高,PL峰值能量发生了54meV的红移,PL强度在T>80K后呈指数下降趋势。PL峰值能量的红移起因于带隙的收缩,而PL强度的减弱则是由于非辐射复合起了主导作用

    病毒诱导的烟草<I>DHS</I>基因的沉默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