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非晶硅碳(a-SiC:H)薄膜光学常数的透射谱表征

    No full text
    报道了一种用透射谱数据分析法计算非晶硅碳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光学带隙等光学常数的方法和程序.这一方法引用有效谐振子模型理论的折射率色散关系,所有公式均为解析表达式,便于进行数据处理,无须专用软件,使用Excel即可完成,适用于多种半导体薄膜材料.将这种方法应用于PECVD方法制备的非晶硅碳(a-SiC∶H)薄膜,对其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

    用PECVD在低温衬底上制备类金刚石碳膜(英文)

    No full text
    报道用RF PECVD在低温衬底上制备了类金刚石碳(DLC)膜。研究了氢稀释、气体压力和RF功率对薄膜性质的影响。用光透射率、红外吸收谱和小角度X射线衍射谱分析了DLC膜的结构和光学性质

    非晶硅Pin二极管的1MeV电子幅照效应

    No full text
    报道a-Si:H本征膜及Pin二极管的1MeV1.4×10~(15),4.2×10~(15),8.4×10~(15)/cm~2电子幅照实验结果和退火行为。测量了电子辐照对a-Si:H光暗电导率和光致发光谱的影响,以及a-Si:H Pin二极管光伏特性和光谱响应随电子辐照剂量的变化。发现电子辐照在a-Si:H本征膜和二极管中引起严重的损伤,和二极管光谱响应的峰值“红移”。但未见饱和现象,还观测到明显的室温恢复现象;但高温退火处理后未能完全恢复。该文对以上实验结果给出了合理的解释

    纳米硅光学特性的研究

    No full text
    结合微区Ramman谱,研究了镶嵌在SiO_2基质中纳米硅的吸收谱和光致发光谱。观测到了吸收边随纳米硅尺寸的减小而蓝移的现象。并发现在1.9~3.0eV的能量范围内,纳米硅的吸收系数与能量的关系为一指数关系,这可能是间接带隙的特征,在0.95~1.6eV之间存在次带吸收,这归因于包括非晶相在内的纳米硅表面态和缺陷态。通过发光谱和吸收谱的比较,认为声子可能参与了发光过程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II匹配设计实例

    No full text
    根据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CAD方法编制了相应的匹配计算程序,并把该程序应用于一假定安装在香港横澜岛上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利用香港天文台提供的1989年全年每小时实测的太阳辐射、风速和温度 及全年负载用电分布等数据给出了满足两种供电可靠性要求即全年功率供给亏欠率LPSP分别等于0.1和0.01的优化了的系统配置。文章还比较并讨论了这两种优化的系统配置每小时、每日、每月和全年的性能表现

    MPS结构中的光生伏特现象

    No full text
    报道了金属/多孔硅/结构(MPS)中光生伏特效应研究的最新结果,给出了该结构的光谱响应曲线,发现该结构在1100-350nm波长范围具有明显的光谱响应.还测量了开路电压随温度、光照波长及光照强度的变化关系,发现开路电压随温度的降低近似线性增加,其温度系数对于金/多孔硅结构约为2.0mV/K,对于铝/多孔硅结构约为2.8mV/K,与单晶硅及非晶硅太阳电池的温度系数相近,但MPS结构的开路电压随光强的增加不满足对数关系.结果表明,在MPS结构中金属/多孔硅肖特基结对光生伏特效应起了主要作用,而多孔硅/单晶硅异质结的作用是与此相反的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I)CAD设计方法

    No full text
    给出了一整套利用CAD进行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为了精确确定系统每小时的运行状态,采用了更精确地表征组件特性及评估实际获得的风光资源的数学模型。为了寻找出以最小设备投资成本满足用户用电要求的系统配置,首先在风力发电机容量固定不变的前提下,计算了与该容量风力发电机匹配的不同容量的PV方阵和蓄电池所组成的风/光/蓄组合的全年功率供给亏欠率LPSP,根据总的设备投资成本最小化的原则筛选出一组与该容量风力发电机对应的满足用户给定系统供电可靠性即LPSP值的风/光/蓄组合;然后通过改变风力发电机的容量,优选出多个与不同容量风力发电机对应的既能满足用户用电要求同时总的设备购置成本又是最低的风/光/蓄组合,比较它们的成本最终唯一确定出以最小投资成本满足用户用电要求的优化的系统配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