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利用微生物吸附放射性核素的研究现状

    No full text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吸附技术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利用细菌、真菌、藻类等生物体吸附放射性核素治理放射性核素污染,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方法,该方法的研究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微生物吸附核素研究相比传统工艺,其效率更高、更环保,具有更大的应用潜能。本文回顾了微生物吸附的发展历史、吸附机制、影响因素及模拟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见解和看法,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nbsp

    信息反馈在非对称双通道交通中的影响

    No full text

    Study of Electrodes Modified with Hybrid Copper Cobalt Hexacyanoferrate-MWCNTs Composites

    No full text
    采用电沉积方法制备六氰合铁酸铜钴-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CuCoHCF-MWCNTs/GCE).研究碳纳米管用量、电解液组成对该修饰电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的六氰合铁酸铜钴薄膜修饰电极相比,六氰合铁酸铜钴-多壁碳纳米管复合修饰电极具有更优良的电化学特性,以其催化氧化过氧化氢,峰电流与过氧化氢浓度在3.16×10-5~2.92×10-3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μA)=0.5529+1.1299C(×10-4mol·L-1),相关系数r=0.9966,检出限为1.75×10-5mol·L-1.The hybrid modified electrodes were obtained by electrochemical deposition of copper-cobalt hexacyanoferrate(CuCoHCF)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MWCNTs) on the surface of glassy carbon electrode.The effects of the amount of MWCNTs and composition of electrolyte on the properties of modified electrode had been researched.The copper cobalt hexacyanoferrate-MWCNTs modified electrodes show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compared with that modified only copper-cobalt hexacyanoferrate.The CuCoHCF-MWCNTs/GCE exhibits obvious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towards oxid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The oxidation peak current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in the range of 3.16 × 10-5 ~ 2.92 × 10-3 mol· L-1.The linear equation is given up ip(μA) = 0.5529 + 1.1299C(× 10-4 mol·L-1),with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966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1.75 × 10-5 mol·L-1.作者联系地址: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64,Chin

    硅基光功率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No full text
    随着集成光路复杂度的增加,需要在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在链路内使用光功率监测器对集成光路进行实时监测,有效地进行器件行为分析。文章综述了硅基光功率监测器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表面态吸收、双光子吸收、锗吸收以及缺陷态吸收机制下的光功率监测方案以及各自的优缺点,最后详细讨论了利用缺陷态吸收机制实现光电转换的巨大优势

    酶光耦合催化系统转化CO_2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光辐射,绿色植物及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经过光电催化过程和多酶催化过程,将CO_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基于仿生思想,模拟光合作用中酶光协同催化过程,构建酶光耦合系统,利用酶催化过程进行CO_2转化,利用光催化过程提供能量及电子,协调优化酶催化和光催化过程,实现CO_2高效绿色转化,可有效调节因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引起的碳循环失衡.酶光耦合催化系统构建过程简便,催化产物种类可控,为生物催化在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本文从单酶催化和多酶催化角度分别介绍了两类酶催化系统转化CO_2的研究现状,从电子传递角度介绍了辅酶依赖型和辅酶非依赖型酶光耦合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本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酶光耦合催化系统转化co2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光辐射,绿色植物及微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光能,经过光电催化过程和多酶催化过程,将CO_2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基于仿生思想,模拟光合作用中酶光协同催化过程,构建酶光耦合系统,利用酶催化过程进行CO_2转化,利用光催化过程提供能量及电子,协调优化酶催化和光催化过程,实现CO_2高效绿色转化,可有效调节因化石燃料过度使用引起的碳循环失衡.酶光耦合催化系统构建过程简便,催化产物种类可控,为生物催化在化工、能源、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范例.本文从单酶催化和多酶催化角度分别介绍了两类酶催化系统转化CO_2的研究现状,从电子传递角度介绍了辅酶依赖型和辅酶非依赖型酶光耦合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本领域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简要总结和展望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No full text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索自然环境及其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的特征、演变过程、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驱动机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类型丰富且区域差异较大,为开展自然地理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及河流发育、高原冰冻圈环境演化、全新世多时间尺度季风与西风气候变化、湖泊与湿地、流域模型与土壤侵蚀、过去人-地关系演化、生物地理及中国三维地带性规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研究的重大理论进展与重要贡献.在简要交代国际前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并梳理了中国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脉络,进一步聚焦重大研究成果或具有较大争议、重大影响的学术争鸣问题,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并进行未来工作展望.最后提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下,应发挥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的优势,厘清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过程、规律与机制,持续推进中国自然地理研究为国家战略服务,在全球视野下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贡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