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汉语复合词词类识别的影响因素研究-双音节偏正式复合名词加工的回归分析

    No full text
    &nbsp; 词类的识别和加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考察正字法、语义和语法因素对复合名词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名词家族比1、名词家族比2和习得年龄对词类识别有显著影响。目标词的名词家族比1、2越高、习得的时间越早,做出正确判断所需的时间越短。名词家族比1、2是主要与语素有关的变量,习得年龄是与复合词有关的变量,复合词的词类识别是语素变量与整词变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一定程度上支持混合表征模型。同时,这三个预测变量的作用不同,名词家族比1、2的预测能力强于习得年龄,说明在加工过程中,语素变量的作用大于整词变量;同时,名词家族比1的预测能力强于名词家族比2,体现出复合词加工中的成分位置效商。</p

    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编目现状及有关问题

    No full text
    在简要讨论外来植物相关定义的基础上,对中国外来归化植物的调查和编目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发表的两篇文章中外来归化植物数据进行了订正

    中国被子植物濒危等级的评估

    No full text
    本文基于文献和标本信息收集以及专家提供的数据,运用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方法首次对中国范围内所有已知被子植物进行灭绝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在评估的30,068种被子植物中,灭绝等级(含灭绝、野外灭绝、地区灭绝)共计40种;受威胁等级(极危、濒危、易危)3,363种,受威胁比例为11.18%。从空间分布看,我国受威胁被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以及台湾、海南等岛屿,且主要分布在中低海拔地区。对受威胁物种的分析结果表明,包括原生植被破坏在内的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我国被子植物濒危的首要因子,涉及约84.1%的受威胁物种;过度采挖和物种内在系统问题位列致危因子的第二、三位,分别涉及38%和14%的物种。其他的致危因子包括外来入侵种在内的种间竞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一个物种的致危因子往往是多方面的。本次评估与2004年红色名录相比,生境变化、实施保护措施及分类学新修订使一些物种的濒危等级发生了变化,这也印证了红色名录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需要根据最新信息进行更新,以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实时准确的基础数据

    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

    No full text
    2008年,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启动了《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的编制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我们依据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标准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的濒危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编制了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2013年9月,该名录以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第54号公告形式发布,即《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