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电沉积Bi_2Te_3基薄膜的电化学阻抗谱研究

    Get PDF
    以不锈钢为基底,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备Bi2Te3基薄膜材料,并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电子探针微观分析等方法对薄膜进行结构和成分表征,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不锈钢表面Bi2Te3的电化学沉积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Bi-Te和Bi-Te-Se体系具有相似的电化学沉积机理,即Bi3+和2HTeO+或H2SeO3首先被还原为Bi单质和Te或Se单质,然后Bi单质与Te或Se单质反应生成Bi2Te3基化合物,而Bi-Sb-Te体系中,2HTeO+首先被还原为Te单质,生成的Te再与Bi3+和Sb(III)反应生成Bi2Te3基化合物,三种体系的沉积都受电化学极化控制

    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热休克蛋白90(HSP90)基因的克隆及转录表达分析

    Get PDF
    热休克蛋白90(HSP90)作为一种研究的常规免疫基因,在许多物种都有过报道。本研究从构建的魁蚶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得到的HSP90基因部分序列为基础,通过RACE技术获得其c DNA全长序列(命名为Sb HSP90),以期明确魁蚶HSP90基因的结构特征、组织分布及其对病原菌刺激的免疫变化规律。序列和结构分析表明,该c DNA全长2707bp,编码一个由7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该多肽含有HSP90家族共有的5个签名序列,C端高度保守的MEEVD短肽序列和ATPase结构域;预测蛋白的分子量(Mw)为83.72k Da,理论等电点(p I)为4.85;预测该蛋白无信号肽,具有4个糖基化位点。同源性及系统分析表明,Sb HSP90基因与软体动物的HSP90相似性达到83%以上,其中与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相似度最高达86%,与甲壳动物HSP90的相似度都在81%左右,与脊椎动物HSP90-α和HSP90-β的同源性都很接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结果表明:Sb HSP90 m RNA在魁蚶血细胞、斧足、鳃、外套膜、闭壳肌和肝胰腺和中均有表达,斧足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而在肝胰腺中的表达量则相对较低;注射鳗弧菌后,相对于对照组,Sb HSP90基因在所检测的每个组织中m RNA水平上的表达量都显著上调(P<0.01),而且具有显著的时间依赖性和瞬时表达趋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02142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7GH07号;;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开放基金,KF2015007

    第十八届美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总结

    Get PDF
    1会议概况2018年6月5—9日,第18届美国理论与应用力学大会(18th U.S.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USNCTAM2018)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本次大会由美国力学国家委员会和中国力学学会联合主办,旨在探讨和交流近四年世界范围内在理论和应用力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创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专家学

    Trisomy 21-induced Dysregulation of Microglial Homeostasis in Alzheimer’s Brains is Mediated by USP25

    Get PDF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与记忆、认知能力退化相关的渐进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 DS)是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作为最常见的智力障碍遗传疾病,厦门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王鑫教授团队揭示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和唐氏综合征新的治疗靶点,并且在小鼠模型上利用USP25小分子抑制剂成功地改善了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认知功能,缓解了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病理进程。该研究工作由王鑫教授指导完成,厦门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郑秋阳和博士生李桂林完成主要实验工作,王世华、朱琳、高月、邓青芳、张洪峰、张丽珊、吴美玲、狄安洁参与了部分研究工作。厦门大学医学院许华曦、赵颖俊和孙灏教授在研究过程中给予大力帮助和支持,清华大学董晨教授提供了Usp25基因敲除小鼠,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周裕林教授和郑良楷博士帮助收集了脑组织样品。Down syndrome (DS), caused by trisomy of chromosome 21,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early-onset Alzheimer’s disease (AD); however, underlying mechanisms linking DS and AD remain unclear. Here, we show that triplication of homologous chromosome 21 genes aggravates neuroinflammation in combined murine DS-AD models. Overexpression of USP25, a deubiquitinating enzyme encoded by chromosome 21, results in microglial activation and induces synaptic and cognitive deficits, whereas genetic ablation of Usp25 reduces neuroinflammation and rescues synaptic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5×FAD mice. Mechanistically, USP25 deficiency attenuates microglia-mediated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overproduction and synapse elimination. Inhibition of USP25 reestablishes homeostatic microglial signatures and restores synaptic and cognitive function in 5×FAD mice. In summary, we demonstrate an unprecedented role for trisomy 21 and pathogenic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microgliosis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d USP25 dosage, implicating USP25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neuroinflammation in DS and AD.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871077, 81822014, and 81571176 to X.W.; 81701130 to Q.Z.),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2016YFC1305900 to X.W.),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Fujian Province of China (2017J06021 to X.W.),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hinese Central Universities (20720150061 to X.W.), and the BrightFocus Foundation (A2018214F to Yingjun Zhao). 该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大学校长基金的资助和支持

    一种用偶联剂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全热交换膜的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偶联剂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全热交换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偶联剂进行水解,然后加入无机粒子搅拌1~6小时,实现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无机粒子产物作为分散相,以聚合物膜材料为主相,通过共混流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分离膜。本发明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无机纳米粒子的团聚行为,促进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加有机-无机两相的相互作用,提高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分离膜的透湿性、阻气性、抗污染性和抗菌性等诸多性能

    一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全热交换膜的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全热交换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无机物前驱体与有机高聚物在共溶剂中均匀混合后再进行溶胶、凝胶化制得有机‑无机杂化膜。本发明是在高分子体系内,水解缩聚成纳米级颗粒,均匀的分散在高分子溶液体系中。制备过程合成温度低,制备成本低,孔径分布均匀,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无机纳米粒子的团聚行为,促进其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增加有机‑无机两相的相互作用,提高无机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的稳定性,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分离膜的透湿性、阻气性、抗污染性和抗菌性等诸多性能

    一套模拟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实验系统

    No full text
    目前用于研究海底渗漏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动力学特征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系统非常少,且普遍不具备大的反应空间和适合海底的高压环境,更不能提供与反应空间匹配的气体流通量范围。为此,设计了一套模拟渗漏体系里气体移动并在可视化分段、分相环境下形成水合物的综合实验系统,整套实验装置由5个部分组成:①反应系统,主要是可视化大容积高压透明反应釜;②与反应釜连接、并为反应釜提供所需压力的供气系统;③为反应釜提供所需温度和湿度的温控系统;④与反应釜连接并为其提供真空环境和保证气体顺利循环的动力系统;⑤与反应釜连接,实时采集温度、压力、电阻率、压差和流量数据并记录处理数据,观测试验进行的数据采集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系统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各种数据(气体流量、压差和电阻率等),可以模拟不同流通量和压差下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的过程,为实际海底类似条件的水合物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

    HYSYS的二次开发及其在多组分气体膜分离过程模拟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通过把自行开发的膜分离数学模拟软件嵌入HYSYS,形成了膜分离计算模块(M-100),成功实现对商业化工计算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与其它类似软件的对比显示,该模块用于多组分气体膜分离过程模拟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运用该软件对含CO2多组分气体膜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采用单级膜分离过程,渗透气循环工艺的分离效率高于尾气循环工艺,但能耗较高;采用多级膜分离过程,串联工艺分离产物中CO2的浓度较高,而并联工艺渗透气流量较高,通过串/并联组合可获得较理想的分离效果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