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SEAN connectivity: plan, progress and effectiveness

    Get PDF
    东盟互联互通,是以东盟区域一体化加速发展为时代背景,也是实现东盟共同体的关键战略。研究互联互通问题,有助于我国制定相关的政策,更好地推动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发展。东盟互联互通包括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机制互联互通和人文互联互通,战略目标是提高东盟区域整体的凝聚力、竞争力和吸引力,加强东盟在全球和东亚生产分销网络中的地位并缩小东盟内部的发展差距,最终使得整个东盟地区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东盟制定了详细的互联互通战略规划,并通过多国多部门的合作,推进计划的落实。东盟互联互通总体上进展顺利,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东盟互联互通有效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了成员国的全球竞争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ASEAN connectivity ba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ASEAN regional integration. It is a key strategy to the accomplishment of ASEAN community. Studying on ASEAN connectivity issues can contribute to the forming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ASEAN connectivity. ASEAN connectivity contains three aspects: physical connectivity, institutional conn...学位:经济学硕士院系专业:南洋研究院_世界经济学号:2552011115210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the Oryza officinalis Complex Evidenced with DNA Data

    No full text
    稻属(Oryza L.)隶属于禾本科(Gramineae)Ehrhartoideae亚科的稻族(Oryzeae),包括两个栽培种(亚洲栽培稻O. sativa和非洲栽培稻O. glaberrima)和大约20多个野生种,广布于热带亚洲、非洲、大洋洲、中美洲和南美洲。药用野生稻复合体(O. officinalis complex)是稻属中最大、也是最复杂的一个复合体,共包括9个种,含有5种染色体组类型(B、C、BC、CD 和E)。作为栽培稻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库,药用野生稻复合体在稻属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相似的形态和重叠的地理分布使部分物种的分类和鉴定一直较为困难;种内染色体组构成和倍性的不同更增加了分类鉴定的复杂性。这种情况阻碍了对这些野生稻遗传优势的有效利用。另外,由于物种间断分布和缺乏明确的二倍体亲本等原因,药用野生稻复合体内的异源多倍体起源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细胞核乙醇脱氢酶基因(Adh)和nrDNA的内转录间隔区(ITS)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叶绿体matK 基因、trnL 内含子和trnL-trnF 基因间隔区、核基因Adh和GPA1以及核糖体DNA ITS片段等序列比较的方法,对药用野生稻复合体中染色体组和物种的鉴定、种间系统发育关系,以及异源多倍体CCDD物种的起源和多倍体ITS的分子进化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利用核Adh 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了来自国际水稻研究所基因库的64份药用野生稻复合体的样品。结果证明,所有O. rhizomatis样品都是含C染色体组的二倍体,所有O. minuta样品都是含BC 染色体组的四倍体。但是,种子库中鉴定为O. officinalis、O. punctata和O. eichingeri的样品中,同时都发现了含C染色体组的二倍体和含BC染色体组的四倍体。四倍体的O. officinalis只在印度分布,而且曾被描述为另一个种O. malampuzhaensis。 四倍体的O. punctata,也被一些学者称为O. schweinfurthiana,被发现和其二倍体一样分布广泛。值得注意的是,有两个曾被作为O. officinalis 四倍体的样品实际上是含有CD染色体组的物种O. latifolia。我们的结果增进了对国际水稻研究所种子库中部分野生稻样品染色体组构成的理解, 纠正了以往对药用野生稻复合体样品的错误鉴定,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这部分资源提供了种质编目的重要基础。 2. 对稻属中代表不同地理分布区的、含CD染色体组的11个样品(包括77个克隆)的ITS片段进行了测序。基于这些ITS序列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提出一个快速而可靠的区分稻属CD 染色体组物种的方法。这个方法的具体步骤是:(1)利用通用引物扩增ITS 片段;(2)利用限制性内切酶FokI和/或DraⅢ消化PCR扩增产物;(3)用1%的琼脂糖胶电泳并根据消化产物的片段长度多态性来区分不同物种。 3. 利用包括两个叶绿体片段(matK和 trnL-trnF)、n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和三个核基因(Adh1、Adh2和GPA1)的同源序列分析,探讨了药用野生稻复合体中二倍体物种和它们所代表的染色体组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独立和合并的基因系统发育树都显示了一致的结果,即C染色体组和B染色体组的亲缘关系要比它们和E染色体组的近。三个含C染色体组的二倍体中,O. officinalis 和O. rhizomatis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O. eichingeri种内,尽管基于多基因的数据支持来自斯里兰卡的样品和来自非洲的样品聚成一个分支,但是较低的支持率表明, 两个地区的样品之间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分化。 4. 稻属中含CD染色体组的物种特产于拉丁美洲,包括O. alta、 O. grandiglumis 和O. latifolia。由于具有相同的染色体组类型、相似的形态特征和重叠的地理分布,这3个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另外,因为美洲大陆上没有含C和D染色体组的二倍体物种存在,对这些含CD染色体组物种的可能起源也有不同的假设被提出。使这个问题更具挑战性的是,尽管开展了世界范围的收集,至今仍没有找到含D 染色体组的二倍体物种。在本研究中,代表含C、CD和E染色体组以及含G染色体组的外类群共7个物种,共15份样品的2个叶绿体片段(matK和trnL-trnF)和3个核基因(Adh1,Adh2 和 GPA1)部分片段被测序。基于简约法、距离法和最大似然法的系统发育分析都充分支持含CD染色体组的物种起源于一次杂交事件的推论,并且显示,在物种形成时,含C染色体组的物种(O. officinalis 或O. rhizomatis 而非O. eichingeri)可能承担了母本,而含E染色体组的物种(O. australiensis)则可能承担了父本。另外,CCDD物种间非常一致的系统发育关系表明,非常大的分歧存在于 O. latifolia 和其它两个种(O. alta和O. grandiglumis)之间,这个结果倾向于将后两个种处理为同种或同种下不同分类群。 5. 基于178个克隆序列比较,探讨了ITS在稻属多倍体中的致同进化及其系统学意义。研究发现稻属异源四倍体的ITS存在不同形式的进化方式:首先,非洲BBCC四倍体O. eichingeri和O. punctata 的ITS片段同时保留了双亲拷贝,而且系统发育研究表明,二倍体的O. eichingeri和O. punctata 可能是这两个四倍体的直接祖先;其次,亚洲四倍体O. malampuzhaensis和O. minuta 的ITS仅定向保留母本ITS拷贝;另外,美洲CCDD四倍体的ITS序列发生了双向致同进化,即O. alta和O. grandiglumis的ITS位点一致化成C染色体组类型,而O. latifolia一致化成 D/E 染色体组类型。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在利用ITS片段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时,特别是涉及异源多倍体时必须慎重。 6. 利用栽培稻的微卫星引物,对含B/C染色体组的6个物种,157个体的SSR位点进行扩增。结果在这些亲缘关系稍远的野生稻中得到7个SSR位点,其中5个位点表现出多态性。比较BB、CC和BBCC物种SSR位点的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多态位点百分率P和期望杂合度He ,3项指标发现,四倍体物种的遗传多样性,总体上要高于二倍体物种;二倍体物种内部,O. officnalis的遗传变异最大。另外,以遗传相关性为标准,讨论了B/C染色体组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推测了现存二倍体物种和4个BBCC四倍体物种的遗传关系

    盗蜜对角蒿传粉者行为和生殖成功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一些研究显示盗蜜对自交植物的结实和结籽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对于既有传粉者为其传粉实现异交又能通过自交实现生殖保障的兼性自交植物来说,盗蜜对其生殖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由于兼性自交植物可以自交,盗蜜对其总体结实可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会通过影响传粉者行为而影响传粉者介导的结实。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研究以兼性自交的一年生角蒿(Invarvillea sinensis var.sinensis)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调查和控制实验,探讨了盗蜜对传粉者介导的结实(传粉者行为)和总体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蒿的盗蜜者和主要传粉者相同,均为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熊蜂盗蜜频率平均为20.24%(范围为0-51.43%)。盗蜜对角蒿总体结实率、每果结籽数和每果种子重量没有显著影响。然而,被盗蜜花的柱头闭合比率显著高于未被盗蜜花,说明盗蜜影响传粉者的访花行为和传粉者介导的结实率。另外,被盗蜜花的高度显著高于未被盗蜜花,说明盗蜜者倾向于从较大较高的花上盗蜜。这些结果为全面认识盗蜜对植物生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信息

    植物查尔酮合成酶超基因家族的分子进化

    No full text
    查尔酮合成酶(CHS)超基因家族又称为植物类型III聚酮合酶超基因家族,其编码酶通过催化和合成一系列结构多样及生理活性各异的次生代谢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全面了解CHS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进化规律,重建其进化历史,该研究利用14种具有全基因组数据的代表植物,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深入挖掘和分析了不同植物类群基因组中查尔酮合成酶超基因家族的成员构成,推测了其可能的扩增机制和功能分歧,并探讨了该超基因家族在植物中的总体进化趋势。结果共识别144条具有表达信息的同源序列,它们全部来自9种陆生植物的基因组,藻类植物基因组中没有发现相关序列。系统发育和进化分析表明,CHS超基因家族的起源古老,它们可能为适应复杂的生态环境而出现在早期的陆生植物中,之后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发生谱系的特异扩张和拷贝丢失,最后通过功能分歧的形式在不同植物类群中被分别固定。此外,进化检验也显示,尽管CHS超基因家族内部发生了多样的遗传改变,但整个超基因家族仍处于强烈的纯化选择之下,并且个体基因中也无任何单氨基酸位点受到正向选择的影响

    盗蜜对角蒿传粉者行为和生殖成功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一些研究显示盗蜜对自交植物的结实和结籽没有显著影响。然而,对于既有传粉者为其传粉实现异交又能通过自交实现生殖保障的兼性自交植物来说,盗蜜对其生殖的影响还知之甚少。由于兼性自交植物可以自交,盗蜜对其总体结实可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可能会通过影响传粉者行为而影响传粉者介导的结实。为了验证这一假说,本研究以兼性自交的一年生角蒿(Invarvillea sinensis var.sinensis)为研究材料,通过野外调查和控制实验,探讨了盗蜜对传粉者介导的结实(传粉者行为)和总体结实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角蒿的盗蜜者和主要传粉者相同,均为密林熊蜂(Bombus patagiatus)。熊蜂盗蜜频率平均为20.24%(范围为0-51.43%)。盗蜜对角蒿总体结实率、每果结籽数和每果种子重量没有显著影响。然而,被盗蜜花的柱头闭合比率显著高于未被盗蜜花,说明盗蜜影响传粉者的访花行为和传粉者介导的结实率。另外,被盗蜜花的高度显著高于未被盗蜜花,说明盗蜜者倾向于从较大较高的花上盗蜜。这些结果为全面认识盗蜜对植物生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信息

    火箭发动机出口参数对喷焰流动及辐射的影响

    No full text
    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逐线积分法+视在光线法开展了火箭发动机喷焰流动与辐射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对流动与辐射的影响,利用地面试验数据校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详细分析了火箭发动机出口参数变化对喷焰流动及辐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出口温度增加,对流场结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提升喷焰的复燃效应;喷管出口压强增加,会对流场马赫波系结构产生影响,但对喷焰二次燃烧影响较小;喷焰红外辐射强度会随着出口温度或出口压强的升高而增加,且红外辐射强度与出口推力正相关

    火箭发动机出口参数对喷焰流动及辐射的影响

    No full text
    基于详细化学反应机理+逐线积分法+视在光线法开展了火箭发动机喷焰流动与辐射特性研究,分析了不同化学反应机理对流动与辐射的影响,利用地面试验数据校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并详细分析了火箭发动机出口参数变化对喷焰流动及辐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喷管出口温度增加,对流场结构影响较小,但会显著提升喷焰的复燃效应;喷管出口压强增加,会对流场马赫波系结构产生影响,但对喷焰二次燃烧影响较小;喷焰红外辐射强度会随着出口温度或出口压强的升高而增加,且红外辐射强度与出口推力正相关

    nabh4溶液催化制氢的阴离子效应研究

    No full text
    研究了C1~和NO_3阴离子对NaBH_4溶液现场制氢反应的影响,发现在制氢反应过程中存在着生成金属硼化物和生成金属氯氧化物的竞争反应。当溶液中阴离子为C1~时,金属离子在催化NaBH4溶液制氢反应时将与硼结合,促使其活化为高活性金属硼化物,能有效促进制氢反应;当溶液中的阴离子为NO_3时,将诱导金属离子生成没有催化活性的金属氢氧化物,抑制制氢反应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