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and molecular biology identification of Ulva sp. in Huanghai and Bohai Sea islands

    Get PDF
    对黄渤海典型海岛的石莼属绿藻进行了调查和采集,共采集到110株石莼属样品。对所采集样品进行形态学观察,就ITS、rbc L、tuf A、LSU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受海流条件影响较为相近的南隍城岛与獐子岛上石莼属绿藻种类组成较为相似,都分布着孔石莼(Ulva pertusa)、缘管浒苔(Ulva linza)、浒苔(Ulva prilifera)、扁浒苔(Ulva compressa)、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石莼(Ulva lactuca)六种石莼属绿藻;而受海流条件影响差异较大的刘公岛上主要分布着孔石莼(Ulva pertusa)、缘管浒苔(Ulva linza)、浒苔(Ulva prilifera)、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裂叶石莼(Ulva fasciata)五种石莼属绿藻。综合分析实地采样时观察到的石莼属形态及生境的区别,探讨受海流条件影响不同的3个海岛上石莼属的差异,为石莼属绿藻生物地理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nbsp;</p

    Molecular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floating Sargassum horneriassociated with green tides in coastal area of Qingdao

    Get PDF
    2013年6月份,我国黄海连续第7年暴发绿潮灾害,同时出现了漂浮褐藻规模聚集现象,进一步增大了山东半岛绿潮防控工作的难度。为了对漂浮褐藻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的方法,获得了漂浮褐藻的5.8S r DNA-ITS序列。通过与已经报道的其他马尾藻属5.8S r DNA-ITS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对绿潮暴发期间山东青岛近海出现的漂浮褐藻样品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该漂浮褐藻的5.8S r DNA-ITS基因序列全长1366 bp,其中ITS1序列长度为647 bp,5.8S r DNA序列长度为155 bp,ITS2序列长度为717 bp。序列比对分析显示,2013年绿潮暴发期..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Sino-Singapore Rel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Cold War

    No full text
    从196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到1990年中新两国正式建交为止,中新关系经历了从最初隐晦疏远到最后自如密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新加坡从各自政治经济关系的对比差异、冷战国际环境变迁中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对中新关系的积极意义,以及新加坡在海峡两岸的关系等方面,对双边关系进行了务实性调整和适应。正是冷战国际环境中这种务实性的中新关系,为冷战结束后中国与新加坡关系全面而迅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ingapore and China established formal diplomatic relations in 1990,26 years after Singapore was founded in 1965.During this period,the bilateral relations between Singapore and China experienced an alienated stage at first and then stepped into a smooth and close phase.In this process,China and Singapore made pragmatic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in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respects to both parti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relations comparative difference,the positive meaning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strategy in Sino-Singapore relations as well as Singapore's relations with both sides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etc.Just the pragmatic Sino-Singapore's relations during the Cold War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and rapid progres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m after the Cold War.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与东南亚外交关系研究”(07JJDGJW259

    Seaweed storage container

    No full tex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藻贮存领域,具体为一种海藻贮存容器,包括贮存桶体,所述贮存桶体顶端一侧设置有与所述贮存桶体内腔相连通的投料口,所述贮存桶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取料密封门,所述贮存桶体的内部滑动设置有压实板,所述压实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紧贴于所述贮存桶体的内壁,其中,所述贮存桶体与所述压实板之间设置有供所述压实板滑动的导向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驱动组件可以使压实板对贮存桶体内腔进行压缩,贮存桶体内腔的空气经过压实板的压缩作用可以通过排气组件排出,使得投入贮存桶体内腔中的海藻受到压缩作用更加密实,减少贮存桶体内腔中海藻与空气的接触,防止海藻受潮霉变,延长了保质时间

    一种以浒苔为原料制取生物乙醇的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一种以浒苔为原料制取生物乙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浒苔进行漂洗;(2)对浒苔粉碎至粒径为0.5~2mm;(3)将步骤(2)所得的浒苔投入到酸解装置中,料液比为1:20-1:5,加入酸,至酸浓度为0.5%-2.5%(w/w)。反应釜中110℃-150℃水解;(4)将步骤(3)所得的浒苔水解液中加入氢氧化钙中和至中性,室温静置;压滤除去固形物,得富含葡萄糖和木糖的水解液;(5)将步骤(4)所得的水解液,接入5%的休哈塔假丝酵母30℃发酵1~5天;(6)发酵液蒸馏得到生物乙醇。本发明利用浒苔作为乙醇发酵的原料,结合浒苔的特点,不需经过酶解,水解液可直接用于生物乙醇发酵

    An intertidal zone oyster reef

    No full tex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礁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潮间带牡蛎礁。潮间带牡蛎礁包括若干个礁体单体1、固定绳4及固定杆5,其中,各个礁体单体1分别通过固定绳4固定于固定杆5上。本实用新型的潮间带牡蛎礁通过礁体单体的形式组装成大的牡蛎礁礁体,不仅可以为牡蛎苗的附着提供充足的面积,而且采用的是礁体单体单元模式,固定成礁时,底座大,不易下沉,可满足泥沙质海区规模化牡蛎礁构建需求,当牡蛎礁投放至潮间带时,可以以更加环保的方式实现牡蛎附着繁殖,避免使用建筑材料,同时为牡蛎提供更加稳定的生长环境,使其得以高效扩繁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