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Study on Industrial Upgrading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GVCs

    Get PDF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价值创造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离与重构,国际分工也呈现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并存的多层次的崭新格局。汽车产业作为典型的全球化产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虽然中国汽车产销量已连续四年位居世界第一,但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竞争力、产业集中度和技术研发能力的方面与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还有很大差距。在全球化的汽车产业分工体系下,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来研究中国汽车产业如何沿着全球价值链上的低附加值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攀升,对于我国汽车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升级的基本理...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world system of value creation on a global scale is showing unprecedented sepa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along with a new multi-layered pattern of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between industries, within industries and within industrial products. The auto industry as a typical global industry, is one of the pillar industries of China's economy....学位:经济学硕士院系专业:经济学院_国际经济学学号:1572010115183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

    Get PDF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明确将立德树人定位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育人也应当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在实处,高校需要牢牢把握理想信念教育这一"中心点",以课程教育为主阵地,以"第二课堂"为延伸"半径",构筑实践育人的"新场景",相互结合,互补互撑,真正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7—2018年度厦门市社会科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路径和工作机制研究”(编号:XMSKLLZD17-04

    “建筑适应性”主题沙龙

    Get PDF
    "地域建筑"是当下建筑学界共同尊重的准则,但这一术语的过度使用,也使得其内涵在当代建筑创作中逐渐模糊。本期沙龙主题"建筑适应性",是对"地域建造"这一命题的具体化。"适度"的"适应"是当下应当倡导的地域建筑设计创作原则。"建筑适应性"中的"适应",强调对历史文脉与所处环境的积极回应,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应答关联;除此,"建筑适应性"还强调对经济、技术、材料的"适度

    中国海洋生物研究70年

    Get PDF
    随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设海洋类学科的发展成为历史必然,海洋生物是海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洋环境和生物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海洋生物研究重要性日益凸显。为纪念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本文回顾了建国以来中国海洋生物相关的重要研究进展,梳理了中国科学家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突出贡献,系统总结并讨论了未来研究方向,抛砖引玉,希望籍此助推中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新高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6134,41876171)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专项项目(DY135-E2-5-03)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T2014253

    中国海及邻近区域碳库与通量综合分析

    Get PDF
    中国海总面积约470万平方公里,纵跨热带、亚热带、温带、北温带等多个气候带.其中,南海北依\"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南邻\"全球气候引擎\"西太平洋暖池,东海拥有全球最宽的陆架之一,跨陆架物质运输显著,黄海是冷暖流交汇区域,渤海则是受人类活动高度影响的内湾浅海.中国海内有长江、黄河、珠江等大河输入,外邻全球两大西边界流之一的黑潮.这些鲜明的特色赋予了中国海碳储库和通量研究的典型代表意义.文章从不同海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不同界面(陆-海、海-气、水柱-沉积物、边缘海-大洋等),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海藻养殖、珊瑚礁、水柱生态系统等)多层面对海洋碳库与通量进行了较系统地综合分析,初步估算了各个碳库的储量与不同碳库间的通量.就海气通量而言,渤海向大气中释放CO2约0.22Tg Ca-1,黄海吸收CO2约1.15Tg Ca-1,东海吸收CO2约6.92~23.30Tg Ca-1,南海释放CO2约13.86~33.60Tg Ca-1.如果仅考虑海-气界面的CO2交换,中国海总体上是大气CO2的\"源\",净释放量约6.01~9.33Tg Ca-1.这主要是由于河流输入以及邻近大洋输入所致.河流输入渤黄海、东海、南海的溶解无机碳(DIC)分别为5.04、14.60和40.14Tg Ca-1,而邻近大洋输入DIC更是高达144.81Tg Ca-1,远超中国海向大气释放的碳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沉积有机碳通量分别为2.00、3.60、7.40、7.49Tg Ca-1.东海和南海向邻近大洋输送有机碳通量分别为15.25~36.70和43.39Tg Ca-1.就生态系统而言,中国沿海红树林、盐沼湿地、海草床有机碳埋藏通量为0.36Tg Ca-1,海草床溶解有机碳(DOC)输出通量为0.59Tg Ca-1;中国近海海藻养殖移出碳通量0.68Tg Ca-1,沉积和DOC释放通量分别为0.14和0.82Tg Ca-1.总计,中国海有机碳年输出通量为81.72~103.17Tg Ca-1.中国海的有机碳输出以DOC形式为主,东海向邻近大洋输出的DOC通量约15.00~35.00Tg Ca-1,南海输出约31.39Tg Ca-1.综上,尽管从海-气通量看中国海是大气CO2的\"源\",但考虑了河流、大洋输入、沉积输出以及微型生物碳泵(DOC转化输出)作用后,中国海是重要的储碳区.需要指出的是,文章数据是基于中国海各海区碳循环研究报道,鉴于不同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所得数据难免有一定的误差范围,亟待将来统一方法标准下的更多深入研究和分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A06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1751207、91428308、41722603、41606153、41422603);;中央高校基础研究项目(编号:20720170107);;中海油项目(编号:CNOOC-KJ125FZDXM00TJ001-2014、CNOOCKJ125FZDXM00ZJ001-2014)资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