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优势种间关系的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2×2列联表,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Ochini关联指数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分别对岷江上游茂县半干旱柯谷灌丛的10个主要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种间协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茂县半干旱河谷灌丛的优势种间关系较复杂.多物种间里显著的复合正相关关系,45个种对中的7个种对具有显著的正关联,其关联程度较高(Ochiai指数为0.645~0.858),这些关联的种对分别对环境的要求相同;5个种对存在显著的正协变,它们都是非显著关联的种对,表明在某一具体的植被类型中,种间关联与协变并无明显的内在联系.小角柱花(Ceratostigmaminus)与其它优势种间的关联性最广泛,而刺族花(Convolvulustragacanthoides)则无显著的关联和协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分

    Dynamics of biomass and stem volume of Picea asperata stands in artifici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No full text
    研究了近70年不同林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及材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年林龄前的云杉单株生物量增长缓慢,以小枝和叶生长为主,约占50%;20年以后,单株生物量增长加快,以树干积累为主,大体上超过60%;30年后增长速度相对减慢,自40年开始并保持快速增长.云杉种群生物量表现出类似的增长,但林龄在30至50年间增长速度减慢.群落生物量总体上持续增长,但灌木层生物量在初期快速增长,从20年林龄后逐渐减少;草本层生物量则一直减少,到70年时仅占不足0.2%.在近70年人工恢复过程中,云杉单株材积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都逐渐增大,越在后期生长越迅速;林分蓄积则在30至50年林龄之间有一段连年生长量相对减小的时期.根据树干解析资料,建立了70年人工云杉林的单株材积与胸径和树高的数学模型

    Dynamics of litters in artificial restoration process of subalpine coniferous forest

    No full text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10龄、30龄、40龄、50龄及6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并以原始林为对照,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在恢复后的50年达到最大,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6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分别为70.21*103、4.73*103和89.98*103kg?hm-2,仅占原始林枯枝落叶层各特征的48.40%、46.79%和46.99%.人工林和次生林恢复约40年后,森林凋落节律、年凋落量及养分归还量相似;但凋落物组分含量、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及结构、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差异较大,说明人工林生态功能的恢复滞后于次生林,生物多样性的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

    亚高山30a人工针叶林物种多样性的定量分析

    No full text
    探讨了川西地区不同海拔梯度上 ,30a亚高山人工针叶林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并运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分析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因子与针叶林群落乔、灌、草各层物种多样性指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显示 :30a人工针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乔木层 ;随着海拔的升高 ,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的多样性指数逐渐降低 ,在halt2 70 0m处多样性最丰富 ,乔木物种多样性则呈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 ,符合“中间高度膨胀 (mid altitudebulge)”模式 ;土壤因子对 30a人工恢复针叶林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 ,而对乔木层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不明显 ;土层厚度、土壤容重、石砾含量、枯枝落叶的贮量、CaO含量以及有机质的C N比值等土壤因子与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分层建立了物种数、Sim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Menhinick指数以及Brillouin指数与相关土壤因子的回归模型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凋落物动态分析

    No full text
    从森林凋落物入手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恢复阶段的 10龄、30龄、4 0龄、5 0龄及 6 0龄的亚高山人工云杉林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以原始林为对照 ,比较了人工恢复与自然演替不同恢复途径下森林凋落物动态特征的差异 .结果表明 ,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森林地表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 ,在恢复后的 5 0年达到最大 ,并逐渐趋于平缓或略微减少的变化趋势 .6 0龄人工林枯枝落叶层贮量、养分贮量及最大持水量比原始林存在较大差距 ,分别为 70 2 1×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degradation of mountain ecosystem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effects of keystone populations

    No full text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应以典型的干旱河谷灌丛、亚高山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等主要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关键种群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研究干旱河谷示植物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退化的关系、主要动植物种群变化在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亚高山关键种苗木定居及退化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土壤生物区系变化及其对系统中氮素归还的影响等,进而有助于在理论上阐述关键种群的生态功能,探讨关键种群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作用机理;在实践上为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和该区域的生态建设

    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No full text
    研究了亚高山针叶林不同恢复阶段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并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探讨了 17种土壤理化指标对多样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 :人工林物种多样性随着恢复年代的增加呈逐渐增加的趋势 ,乔、灌、草各层物种组成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多样性的恢复十分缓慢。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响应不尽相同 ,其中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表征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物理指标 ,随着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增加而得到改善 ;枯枝落叶贮量、有机质含量、水解性酸和 Ca、Mg、P含量等土壤营养功能指标也随乔、灌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增加 ,土壤 K2 O含量随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而减少 ;并建立了上述 9项指标与物种多样性的相关数学模型。其余 8项指标与多样性指数没有直接的线性关系。保护和提高亚高山人工针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能促进部分土壤养分状况的改善和生态功能的恢复

    Nutrient distribution and cycling of artificial and natural subalpine spruce forests in western Sichuan

    No full text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养分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结果表明: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各养分含量变化总趋势为:w(N),针叶 > 凋落物 > 土壤 > 树枝 > 树干;w(P_2O_5,K_2O,CaO,MgO),土壤 > 凋落物 > 针叶 > 树枝 > 树干;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养分含量是CaO > N > K_2O > MgO > P_2O_5,而在土壤中养分含量是CaO > K_2O > MgO > N > P_2O_5。养分贮量以天然云杉林最高,且主要集中在土壤中(占69%),而人工云杉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地上各组分养分贮量增加,土壤中养分贮量则先升后降,人工和天然云杉林地上各组分养分贮量主要集中在针叶;云杉林养分年积累量以天然林最高,在人工林中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养分年积累量随之增加,人工云杉幼林以N、CaO积累为主,而成熟林则以CaO、N积累为主。养分的吸收、存留量天然林高于人工云杉林,人工云杉成熟林和天然林的利用系数和周转期相似,人工云杉林随着抚育林龄的增加,吸收、存留量增大,利用系数降低,归还量和循环系数先增后降,周转期则变长,人工云杉林利用系数顺序为:CaO > MgO > N > K_2O > P_2O_5,周转期顺序为:P_2O_5 > K_2O > MgO > N > CaO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齿轮箱输出相位偏差机理及调整

    No full text
    同向双螺杆挤出机在工程塑料的改性、造粒、预混等生产中具有广泛应用,其同向齿轮箱是挤出机的重要组成之一,其输出相位对挤出机的性能尤为重要。系统分析了同向双螺杆挤出机齿轮箱输出相位偏差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有效的装配调整措施,为类似传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养分分布和生物循环比较

    No full text
    研究了川西亚高山云杉人工林和天然林养分的分布和生物循环特点 ,结果表明 :云杉天然林和人工林各养分含量变化总趋势为 :w(N) ,针叶 >凋落物 >土壤 >树枝 >树干 ;w(P2 O5,K2 O ,CaO ,MgO) ,土壤 >凋落物 >针叶 >树枝 >树干 ;在针叶、树枝、树干和凋落物中养分含量是CaO >N >K2 O >MgO >P2 O5,而在土壤中养分含量是CaO >K2 O >MgO >N >P2 O5.养分贮量以天然云杉林最高 ,且主要集中在土壤中 (占 6 9%) ,而人工云杉林随着抚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