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Review on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Decision-making

    Get PDF
    对环境风险评价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主要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作了总结,介绍了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的概念和应用,指出当前决策环境风险评价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The basic concept,development history,approaches and method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were reviewed.The concept and application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using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were introduced.The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in decision-making process were discussed

    基于技术整体论的技术、自然、人的和谐——芬伯格生态技术观解析

    Get PDF
    技术整体论为芬伯格的生态技术观确立了理论视域。芬伯格的生态技术观认为,现代技术与人和自然对立的根源在于技术被限定在"初级工具化"的层次上,只有重新恢复"次级工具化"的地位,使技术再情境化,才能重构技术、自然、人的和谐关系。在新技术的中介下,人与自然将走向更高水平的综合。这亟待技术设计的民主化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芬伯格的生态技术观在深化人们对技术、自然、人关系的认识,纠正人们对技术生态负效应的片面认识,指导我国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技术体系,引发人们对协调技术、自然、人关系路径的多维思考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2019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不确定性条件下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社会学研究:以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为例”(项目编号:19YJAZH129

    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No full text

    湖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No full text
    根据某湖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资料,采用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推荐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2处饮用水源地原水通过饮水途径引起的水环境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2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监测项目中,对人体有健康风险的有毒污染物主要是化学致癌物As和Cr(Ⅵ);个人化学致癌物总年风险远大于非致癌物总年风险;2003─2007年2处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个人总年风险均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标准,主要原因是化学致癌物As和Cr(Ⅵ)的质量浓度过高;因此,加强治理和控制化学致癌物特别是As和Cr(Ⅵ)是降低该湖泊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的有效途径

    惠州市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No full text

    Release, Distribution, and Health Risk of Typic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POPs) from Thermal Metallurgical Processes in Some Area

    No full text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释放,环境分布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热点。二噁英(PCDD/Fs),多氯联苯(PCBs) 和多溴联苯醚(PBDEs)由于具有高度的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等特点,更是成为POPs研究中的焦点。最新研究表明,金属热处理过程(包括烧结,无序焚烧,铜熔解炉,电子熔解炉和线圈熔解炉等)均能导致大量污染物的释放,是POPs释放的重要污染源。本文选择典型的金属热处理工厂-武汉钢铁集团的烧结厂为试验点,研究了铁矿石烧结过程二噁英的释放;选择长江口宝钢排污口附近地区以及浙江路桥电子废物拆解地区为试验点,研究了二噁英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指纹特征;选择路桥电子垃圾拆解从业人员为对象,评价了高浓度典型POPs暴露对人体健康的风险。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建立了同时分析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的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质联用(HRGC/HRMS)-多离子检测(MID)方法和分析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体系(QA/QC)。样品的分离纯化效果,方法的回收率和检测限等都达到美国环保署相关标准分析方法的要求。利用标准参考物和实际样品的分析证明了该实验方法的可靠性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采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MID方法分析了烧结厂不同除尘系统中排放的烟尘和静电除尘器灰尘中的二噁英。结果显示,烧结过程中产生的二噁英主要来自台车的机头部分,是台车机头部分冷却区中从头合成(de novo synthesis)的结果。样品中的二噁英以PCDFs占优势为主要指纹特征:浓度最高的同系物依次为TCDFs和PeCDFs。并且,2,3,4,7,8–PeCDF对 WHO-TEQs的贡献最大,占总TEQ值的45%左右。 3.以长江口为试验点,采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MID方法分析长江口表层底泥和双壳类生物中的二噁英。结果显示,在宝钢集团烧结厂排污口下游的生物样品中2,3,4,7,8-PeCDF对总毒性当量起主要的贡献。说明烧结厂产生的二噁英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研究发现,二噁英在生物体内有很明显的累积。尤其是石洞口双壳类生物中的二噁英浓度,已经超过了国际相关规定的最高限值,会对周围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4.以浙江路桥电子垃圾拆解现场为试验点,采用同位素稀释-HRGC/HRMS- MID同时分析方法检测了典型环境样品中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研究发现,该地区环境样品中的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浓度水平已超过世界上其他同类研究所报道的数值。样品的指纹特征表明:二噁英和多溴联苯醚主要来源于电子垃圾的无序焚烧,废旧变压器拆解过程中释放的变压器油是当地多氯联苯的主要来源。拆解工人周围环境中的样品和头发中污染物的浓度表明,工人处于高浓度的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暴露的环境之中。 5.以8-OHdG为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采用HPLC-ECD方法检测了路桥地区电子垃圾拆解工人上班前和下班后尿液中8-OHdG的浓度水平。结果显示,下班后工人尿液中8-OHdG浓度是上班前的4倍。这说明工人在高浓度的二噁英、多氯联苯和多溴联苯醚暴露环境中,人体受到了严重的氧化损伤。下班后尿液中8-OHdG的浓度甚至和一些前列腺和膀胱癌症患者的水平相当,表明这些在高浓度POPs暴露下从业的工人正面临较大癌症风险。 上述研究结果为我国POPs污染控制及其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