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华美学的现代意义及重建之路

    Get PDF
    中华美学既具有前现代性又具有现代意义。其前现代性体现为天人合一观念的蒙昧性、非超越的世间性和逻辑体系的薄弱等。这种古典理论,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实践。同时,中华美学又具有现代意义,它保存着合理的思想内核,包括主体间性思想、直觉体悟的现象学方法,情感美学思想、身体美学思想以及生活美学思想等。如果祛除中华美学的蒙昧性,就可以与现代美学进行对话,从而成为中国现代美学的思想资源

    现象学的未完成性与审美现象学的建立

    Get PDF
    当代现象学的建设并没有最终完成,还存在着根本性的问题。现象学必须建立在存在论的基础上,达到现象学与存在论的同一。现象并非存在物的本质显现,而是存在意义的显现。因此,现象学应该体现存在的同一性和本真性,从而实现我与世界之间的主体间性和超越性。而真正符合这一条件的只能是审美,审美是存在意义的显现,从而成为充实的现象学。因此,必须建立审美现象学,以把握存在的意义

    不同领域的主体间性与美学建构

    Get PDF
    一、主体间性的三个领域主体间性理论已经成为哲学、人文科学的前沿,而且正在取代主体性理论成为美学建设的基础。但是,由于主体间性问题涉及不同的领域,形成了不同涵义的主体间性概念,因此,在主体间性基础上的美学建构也各不相同。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因此,有必要对主体间性所涉及的不同领域以及主体间性的不同涵义加以区分,从而找到美学建设的合理基础。主体间性概念的最初步的涵义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但在不同的领域中,主体间性的意义是有差异的。在主体间性概念的形成历史过程中,事实上涉及了三个领域,从而也形成了三种涵

    文学批评理论的主体间性转向

    Get PDF
    美学的演变带动了文学批评理论的变迁。在客体性美学框架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再现说”,强调现实对作品的影响,批评是针对文本的客观解释与评价。主体性美学的确立,导致文学批评理论的转型,文学批评理论基于“表现说”,批评转向对作家的研究、评价并强调批评者的立场、观点对作品意义的决定作用。主体间性美学确立后,批评基于“对话论”,批评是阐释者与文本的沟通、理解,强调批评的历史性

    意识结构与审美意识

    Get PDF
    人类意识结构包括三种意识层次:无意识、非自觉意识和自觉意识;三种意识水平:感性意识、知性意识和超越性意识。审美意识属于超越性的非自觉意识。在这种定位中,审美意识的自由性质得到揭示,这就是说,审美意识具有充分的意象性和超越性

    先验、反思判断及康德哲学、美学体系批判

    Get PDF
    康德以先验自我构造现象世界,又承认有认识所不及的道德本体(物自体)存在,陷于二元论。认识的根据不在主体的先验能力,而在存在的本真性和同一性。康德的伦理学也建立在主体性的基础上,以自由意志构造道德本体。但自由不是意志自由,不是主体性的实现,也不具有先验性,而是存在的同一性和本真性的实现;而且道德不是本体,仅仅是现实生存的价值规范。康德把审美置于现象界与本体界之间,是一种属于情感领域的反思判断活动,这不能说明审美的性质。审美作为自由的生存方式和体验方式,回归存在的本真性和同一性,可以把握存在的意义,从而克服了现象与本体、认知与伦理的矛盾

    国学思潮批判

    Get PDF
    国学是在西方现代学术传入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保存中国传统学术,抵御西学而提出的。因此,国学是以经学为中心的传统学术,包括儒家的立场、注解经书为主的研究方法等(国粹学);而不同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研究(国故学)。国学具有反现代性、反现代学术的性质,它拒绝中国学术融入世界学术,并且打上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烙印以及被文化市场运作。从国学产生至今的历史来看,它也不具有可行性,仅仅是一种思想主张。总之,国学是一种过时的、倒退的伪学术

    民粹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

    Get PDF
    民粹主义是后发现代化国家发生的一种反现代性思潮,它具有大众崇拜、推崇民间思想,反对精英主义等思想内涵。民粹主义也是当代中国一股重要的反现代性的社会思潮,应该对这股思潮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批判。一、改革开放后精英体制的形成改革开放首先是对“文革“的拨乱反正,然后是对五六十年代形成的传统社会主义体制进行改革。早在五六十年代时,就有刘少奇代表的精英社会主义路线和毛泽东主张的民粹社会主义路线的矛盾。

    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教训

    Get PDF
    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思想由古典到现代的转折点。它包括了这样一些内容 :以再现论、认识说取代表现论、主情说 ;以发展的、进步的文学观取代停滞的、复古的文学观 ;以人的文学取代非人的文学 ;以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和士大夫文学 ;以现实主义反对古典主义 ;以文学独立反对“文以载道”;以世界文学反对民族文化本位主义等。但是 ,五四文学革命理论上的片面和思想上的偏颇导致自我否定 ,其科学主义、进化论、国家主义、平民化倾向以及反对古典主义的不彻底性、文学启蒙的功利主义和极端反传统等 ,造成了五四文学革命失败 ,最后转向苏俄文学思

    美学要回应现代性的挑战

    Get PDF
    实践美学对理性和主体性的肯定 ,推动了现代性的生长 ,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文化启蒙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使中国美学走出古典 ,向现代过渡。但是 ,实践美学也有其理论上的重大缺陷 ,必须进行改革。中国当代美学的反思和变革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 ,它必须屏弃前现代性 ,建设审美现代性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