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ICP-MS法对闽南常见食(药)用菌的微量元素分析测定

    Get PDF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食、药用菌微量元素的方法,并对闽南地区常见的6种食、药用菌的6种微量元素锌(Zn),铜(Cu),铅(Pb),砷(As),汞(Hg)和镉(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在所测得的6种食、药用菌中,不同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其中Zn含量以巴西蘑菇最高(72.35μg/g),银耳最低(26.40μg/g),Cu含量以巴西蘑菇最高(47.77μg/g),黑木耳最低(8.67μg/g),Pb、As含量则分别在0~6.43μg/g和0.13~0.85μg/g之间变动,而Hg的最高含量为4.69μg/g,Cd的最高含量为0.50μg/g,这些结果可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膳食及药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572316

    Identification and immunogenicity analysis of artificial antigen of Glycyrrhizic acid conjugated with BSA

    Get PDF
    目的制备中药甘草的活性成分甘草酸(GA)的人工抗原及抗血清,为制备GA的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快速检测GA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将GA与载体蛋白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起来制得完全抗原后,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用此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并通过间接ELISA法和竞争ELISA法检测其抗体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合成的人工抗原GA-BSA中GA与BSA的结合比约为7∶1;免疫小鼠得到特异针对GA的多抗血清,GA抗体的效价为1∶8000。结论成功地合成了GA的人工抗原,且该抗原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建立GA的免疫分析方法。Purpose To prepare the conjugate antigen Glycyrrhizic acid-bovine serum albumin(GA-BSA) and its antiserum to produce anti-GA monoclonal antibody and to establish a fast assay for GA content by an ELISA.Methods The conjugate antigen GA-BSA was artificially coupled and identified by matrix-assisted laser absorption 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BALB/c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GA-BSA to prepare antiserum against GA.The antiserum titer and specificity were detected by indirect ELISA and competitive ELISA,respectively.Results The conjugating ratio of GA and carrier BSA was 7∶1.The antiserum titer was 1∶8 000 and it reacted specifically to the GA.Conclusion The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conjugate antigen GA-BSA implies its feasibility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fast immunoassay for the GA content determination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572316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UPLING MECHANISM OF EVAPORATION PHASE-CHANGE AND INTERFACIAL FLOW

    No full text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模型来研究液层在其纯蒸气中的蒸发热动力学特征,尤其是当蒸发界面张力驱动流占主导作用时(如微重力环境中)液层热毛细对流和界面蒸发始终耦合在一起. 气一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规律有待深入研究. 本文数值模拟研究了蒸发相变界面热毛细对流与蒸发效应的耦合机质,得到了不同蒸发模式和不同强度热毛细对流蒸发液层的温度分布、蒸发速率以及对流流场分布的数值解. 论述了蒸发Biot数和Marangoni数对界面传热传质的影响,发现并解释了蒸发和热毛细耦合的三种模

    蒸发相变与界面流动耦合机理研究

    No full text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模型来研究液层在其纯蒸气中的蒸发热动力学特征,尤其是当蒸发界面张力驱动流占主导作用时(如微重力环境中)液层热毛细对流和界面蒸发始终耦合在一起。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规律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数值模拟研究了蒸发相变界面热毛细对流与蒸发效应的耦合机质,得到了不同蒸发模式和不同强度热毛细对流蒸发液层的温度分布、蒸发速率以及对流流场分布的数值解。论述了蒸发Biot数和Marangoni数对界面传热传质的影响,发现并解释了蒸发和热毛细耦合的三种模式

    微重力环境下蒸发液层热毛细对流的数值模拟

    No full text
    提出了一种新模型来研究由单一物质构成的液层在其纯蒸气中的蒸发.液层置于微重力环境中并且受到水平方向温度梯度的作用,液层的热毛细对流和蒸发耦合在一起,使得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规律更加复杂.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求解了不考虑热毛细效应的纯蒸发模型,得出温度场分布和界面质量流量的解析表达式.对于热毛细对流和蒸发耦合情况,采用有限差分的投影算法同时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了不同蒸发Blot数和Marangoni数下流场和温度场的稳态数值解.论述了蒸发Biot数和Marangoni数对界面传热传质的影响,提出并解释了蒸发和热毛细对流耦合的三种模式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rmocapillary Convection in an Evaporating Liquid Layer Under Microgravity Condition

    No full text
    提出了一种新模型来研究由单一物质构成的液层在其纯蒸气中的蒸发.液层置于微重力环境中并且受到水平方向温度梯度的作用,液层的热毛细对流和蒸发耦合在一起,使得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规律更加复杂.用理论分析的方法求解了不考虑热毛细效应的纯蒸发模型,得出温度场分布和界面质量流量的解析表达式.对于热毛细对流和蒸发耦合情况,采用有限差分的投影算法同时求解Navier-Stokes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了不同蒸发Blot数和Marangoni数下流场和温度场的稳态数值解.论述了蒸发Biot数和Marangoni数对界面传热传质的影响,提出并解释了蒸发和热毛细对流耦合的三种模式

    航天器贮箱气液自由界面追踪数值模拟

    No full text
    主要讨论了航天器贮箱在轨道航行时的微重力状态下其液体推进剂在贮箱内的形态分布及控制.文中采用VOF方法,加入了表面张力的效应,追踪气液两相流的自由界面,对液面在微重力条件下的位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不同重力加速度及接触角下的两相流的相图,分析了影响贮箱中液体推进剂位形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对其有效的控制方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Liquid-Vapor Interface Tracking in Tank of Spacecraft

    No full text
    主要讨论了航天器贮箱在轨道航行时的微重力状态下其液体推进剂在贮箱内的形态分布及控制.文中采用VOF方法,加入了表面张力的效应,追踪气液两相流的自由界面,对液面在微重力条件下的位形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不同重力加速度及接触角下的两相流的相图,分析了影响贮箱中液体推进剂位形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对其有效的控制方法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