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IN AN EVERGREEN BROAD LEAVED FOREST IN THE WUYI MOUNTAINS

    Get PDF
    [中文文摘]对武夷山甜槠林成熟林水文学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年大气降水量2678.78mm,林内雨量2182.04mm,林冠截留量为496.74mm;林内雨中,穿透雨量2082.08mm,树干茎流99.96mm;到达甜槠林地作用面的林内雨量中,被地表枯枝落叶层截留的雨量为159.84mm,地表径流量11.6mm,地下渗流量109.32mm,其余林内雨量形成土壤含水量增量并由地表物理蒸发、根系吸收以及植物蒸腾所消耗;甜槠林地o~200cm土层水分初渗率78.6mm·min-1,稳渗率15.5mm·min-1,达到稳渗历时45min,地表枯枝落叶最大持水量5.2mm,土壤蓄水量154.0mm。与国内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森林相比较,武夷山甜槠林具有较强的水文学效能。[英文文摘]Hydrological observations were made in a 76 year old Castanopsis eyrei forest of the Wuyi Mountain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1)In the study period during 1993~1994,annual gross precipitation,net precipitation (throughfall was 208204mm and stemflow was 9996mm)and interception loss were 267878mm,218204mm and 49674mm respectively.Interception rate was 1845%.(2)Net precipitation,the part of gross precipitation appearing on the forest floor,was redistributed through different routes.The part absorbed by litter layer was an annual amount of 15984mm,and accounting for 733%.The parts as surface runoff and below ground drainage were annual amounts of 116mm and 10932mm respectively,and accounting for0.53% and 5.01%,respectively.The rest was kept in soil and then lost to the atmosphere by means of ground physical evaporation or plant transpiration as absorbed by the roots.Its amount was 190128mm,and accounting for 87.13%.(3) The initial infiltration rate and stable infiltration rate for the soil layer of 0~20cm were 786mm·min-1 and 155mm·min-1 respectively.The time needed to arrive at the stable state was 45min.Water storage capacity of soil was 15041t·hm-2.The maximum water holding capacity of litter layer was 52mm.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

    Experimental Studies on the Responses of Ecosystem Proces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Temperate Grassland, Inner Mongolia

    No full text
    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和草甸草原是内蒙古温带典型草原地区的三种主要植被类型,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应用时空替代、温室、网室、自然降水接移、养分添加等多种方法模拟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研究了这些变化对上述草原植物群落和生态系统过程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气候变暖及其诱导的土壤养分释放速率增加对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影响,表现在种种植物群落在高度、盖度、密度和生物量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说明我国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 2. 在群落说平上,气候变暖直接或间接使地上生物量提高17%~90%,但在种群水平,不同种群对模拟气候变化的响应具有很强的个性,而不具普遍性,不同种群反应的大小、方向不同。因此由在不同群落进行研究得出的推论只有部分是可能的,并且即使观测到相类似的反应,它们内在的机制也很可能是不同的。 3. 气候变化显著地影响着凋落物的分解特征。但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凋落物分解过程的响应不同。在温度升高降水变化不大或升高的情景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将加快;在气温上升,降水明显下降的情景下,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将降低。 4. 草甸草原土壤碳素释放过程和氮素矿化过程对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气候变暖将促进土壤有机碳的释放,使草甸草原土壤成为碳源,同时加速氮素矿化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浓度。 5. 在中小尺度上,海拔样带所是应用时空替代原理,研究陆地生态系统与气候变化的理想平台,生物量是综合反应气候变化对土壤-植物系统影响的敏感指标。 6. 草原土壤有机碳和氮在2m~3m的小尺度上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自相关尺度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围封年限对草原土壤养分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的影响

    No full text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围封年限的草原土壤养分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研究围封育草措施恢复退化草原的合理年限。[方法]以锡林郭勒不同围封年限(围封0 a、围封13 a、围封33 a)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GRSP含量。[结果]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围封13 a土壤全氮含量在0~20 cm土层中显著增加,但随围封年限增加有降低趋势,全磷含量不受围封影响;表层土壤(0~5 cm)中GRSP含量受围封年限影响显著;GRSP、有机碳、全氮含量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相关。[结论]围封年限虽能增加有机碳含量、GRSP的产生量,但年限过长易造成土壤中氮的匮乏,不应无限期围封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发生季节性潜育化及其生态学意义

    No full text
    为了探究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非水成化土壤是否发生潜育化,在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非生长季的野外观测过程中,发现青藏高原东北部高寒草甸非水成化土壤存在季节性潜育化,主要由较高的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季节性冻融产生的厌氧环境造成。在土壤腐殖质层观察到铁锰结核和胶膜层,呈蓝灰色,潜育类型属于轻潜型和假潜育型。通过分析得出,土壤潜育化主要发生在土壤季节性冻融期间,潜育层厚度与冻融层厚度之间显著正相关。2014年1月的取样分析结果显示,潜育化显著降低微生物生物量碳,提高了活性态铁锰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和有效磷含量。季节性潜育化可能对冻融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根系动态、温室气体排放以及养分循环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由于潜育化只发生在非生长季,这一现象容易被忽略,但其对土壤生态过程产生的影响值得关注

    广西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垦田的土壤肥力变化

    No full text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地区,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致使荒草地开垦数量大幅度增加,土地的开垦必然会影响土壤的肥力质量。选择广西环江县开垦30a,15a玉米地及荒草地土壤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代替时间的理论,探讨了喀斯特地区荒草地开垦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在利用相关系数确定评价因子权重,隶属度函数因子归一化,土壤质量综合评分法确定土壤肥力质量分值的基础上,运用Markov法对土壤肥力质量动态变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荒草地开垦种植玉米后,0—100cm土层的土壤肥力质量均有下降;相比15a玉米地,30a玉米地土壤肥力质量退化程度较低,土壤肥力质量相对较好;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与土壤深度有关,随着深度的增加退化程度减弱;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开垦初期土壤肥力质量退化严重,但是随着开垦时间的延长土壤肥力质量有所恢复

    火烧频率对草原土壤养分及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的影响

    No full text
    [目的]分析不同火烧频率下草原土壤养分与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的动态变化及相互关系,揭示不同火烧处理下土壤养分及GRSP的变化规律,为合理利用火烧措施改良草原植被和土壤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锡林郭勒草原不同火烧频率的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及GRSP含量。[结果]表层土壤(0~5 cm)有机碳含量随火烧频率增加呈降低趋势。低频火烧(每4 a火烧1次)可使1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低频火烧既可以提高表层(0~5 cm)土壤EE-GRSP产生量(P<0.05),同时GRSP、有机碳、全氮相互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

    基于WebGIS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设计与开发

    No full text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东北草地面积骤减,濒危珍稀植物种类增多,草地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受到广泛关注。为了解决草地植物资源大数据,多格式,难共享等问题,开发设计了东北草地植物信息平台。平台开发环境为MyEclipse2014,系统环境为Microsoft Windows 7,编程语言为Java,依托WebGIS技术,以强大的空间数据服务为基础,运用ArcServer提供的成熟地图服务,详细设计了平台功能结构和数据库结构。在优秀的前端开发技术和高效的数据库技术的支持下,平台提供了专题地图制作的功能,开发了属性查询、数据分析、专题应用、系统管理和更新与维护五大应用模块,实现了草地植物资源在时空上的统计分析、畜牧承载力和草地质量等专题应用的功能

    植物离子组学及其研究方法与应用进展

    No full text
    植物离子组学是一门研究植物体内元素组成、分布与累积以及这些元素随植物生理状况、生物与非生物刺激、发育阶段、生境和遗传等因素的变化及其机制的新兴学科。离子组学在数量遗传性状定位、生理状况判别以及植物体内调控元素吸收、运输和贮藏的潜在基因鉴别等方面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离子组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进展,并就离子组学的研究热点、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作了简要评述

    温暖化加剧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非生长季冻融循环

    No full text
    在2013年10月至次年4月,首次利用微根管直接观测和土壤温度间接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增温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冻融循环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1)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均显著增加非生长季5,10,20 cm的土壤温度,而且冬季增温处理下的5~20 cm土壤非生长季月平均温度比全年增温处理下的高0.01~0.18oC;2)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降低了完全冻结期和冬春解冻期的冻土层厚度,而对秋冬始冻期的冻土层厚度没有影响;3)全年增温和冬季增温显著减少了完全冻结期的持续天数和增加冬春解冻期的持续天数,而对秋冬始冻期的持续天数没有影响;4)冬季增温比全年增温对冻土层厚度和冻融循环持续天数的影响更加显著。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气候温暖化的趋势下,非生长季土壤冻融交替天数的增加,可能会进一步对高寒地区的地下碳氮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