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高温高压灭菌锅系统非线性参数辨识

    Get PDF
    作者简介:汤植平(1984-05),男,汉,福建省龙岩人,厦门大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师佳,男,汉,厦门大学副教授,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化学化工。高温高压灭菌是食品加工业的一个重要生产过程。该过程代表的是一个多变量、非线性且多阶段操作的复杂间歇过程。精确的参数辨识是设计高温高压灭菌锅系统的基础,对灭菌锅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偏最小二乘算法对高温高压灭菌锅系统进行了参数辨识,同时用辨识到的参数进行了系统仿真。通过辨识结果和理论值,以及仿真结果和实际测量到系统数据的比较,表明辨识结果有较高的准确度

    政府主导下的出租车行业改革——基于对厦门市的调查研究

    Get PDF
    城市出租车常出现空载、载客量少的情况,在无形中占有了城市道路交通资源,增加环境负担,使得出租车难以发挥公共交通本应发挥的最优功能。该文从政府主导的角度出发,通过建立对常客及散客拼车的两种模式,设计其管理方式以及定价模型,以提高城市出租车拼车的可行性,增加出租车的有效利用率。在降低乘客费用、增加出租车司机收入以及政府对出租车公司进行适当财政补贴的同时,有效降低城市空气污染量,使社会福利得到改善

    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应

    Get PDF
    通过循环伏安电沉积方法在玻碳基底上制备纳米级厚度Ni薄膜(nm-Ni/GC),以CO吸附为探针反应,运用电化学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反射光谱研究其性能,将所发现的异常红外效应的研究拓宽到铁系Ni金属纳米薄膜

    荒漠灌木及冻融影响下的风沙土入渗特征

    No full text
    通过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开展的风沙土入渗试验,分析了荒漠灌木对根区土壤入渗的影响以及沙漠地区 季节性冻土水分入渗特性。结果表明:荒漠灌木-梭梭根区的稳定入渗率与孔隙度具有随着距离树干的增加而迅速下降,这 一关系可用指数函数表示,沙垄间:K = 3.9266e-0.2466L(R2 = 0.959),沙垄上:K = 8.4713e-0.0739L (R2 = 0.933);沙垄顶上的 稳定入渗率值为垄间相应位置处的3-6 倍。沙漠地区季节性冻土具有较高的入渗能力,沙漠冻结风沙土的稳渗率为 0.26-0.30mm/min,是田间冻结壤土的10-20 倍,可以保证融雪水及时入渗进入土壤,为融雪水的高效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入渗能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沙地土壤初始的低含水率、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是沙地冻结土壤具有较高入渗能力的主要原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积雪及雪融水储存特征

    No full text
    通过在中国科学院阜康荒漠生态站北沙窝试验区布置野外定位试验,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积雪物理特征变化、沙垄坡地以及稀疏梭梭林地的积雪分布、融雪水分在土壤中的转化储存效率及其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地区的积雪属低密度的"干寒型"雪,平均雪密度在0.14~0.27 g/cm3之间,积雪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分异特性;融雪水文过程以垂直入渗储存为主,没有明显的洼地积水和地表汇流过程;雪融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例高达78.8%~92%,为春季荒漠植被的生长提供了很好的水分条件。除了起伏的沙垄地形、冬季的低气温、多雾天气外,有限的积雪量、积雪融化前极低的土壤含水量以及高渗透率的沙地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雪融水以垂直入渗为主并具有高的转化储存效率的主要原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季节性冻土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融雪期冻结土壤入渗试验为依据,分析了沙漠地区季节性冻土水分入渗特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漠地区季节性冻土具有较高的入渗能力,沙漠冻结风沙土的稳渗率为0.26~0.30 mm/min,是田间冻结壤土的10~20倍,可以保证融雪水及时入渗进入土壤,为融雪水的高效储存创造了有利条件。入渗能力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升高而减小。沙地土壤初始的低含水率、土壤大孔隙结构特征是沙地冻结土壤具有较高入渗能力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春季融雪水在沙地的再分配过程奠定了基础

    电化学红外光谱解析五氯酚的阴极微生物还原脱氯机制

    No full text
    通过构建基于恒电位(0,-200,-500,-800 mV vs. SCE)的生物电化学系统,考查了污染土壤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 PCP)脱氯效率、阴极生物膜的电子吸收能力以及电活性物质种类;借助原位电化学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光谱手段解析了参与PCP阴极还原脱氯的氧化还原活性基团及可能的电子传递途径;通过16S r 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对不同恒电位的响应变化.结果表明:(1)-500 mV电位刺激下的PCP微生物还原脱氯效率分别是0和-200 m V电位下的5倍以及-800 mV的1.8倍,最高生物电流(约45μA)也高于其他电位处理(0~35μA),说明-500 mV电位刺激下的阴极生物膜电子吸收能力和PCP还原脱氯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电位处理;(2)-500 mV电位下的CV曲线中氧化还原峰位于-250和-450 mV(vs. SCE),该物质可能是参与PCP还原脱氯的主要电化学活性物质;(3)-200,-500和-800 mV电位下形成的电活性生物膜参与PCP还原脱氯,对阴极电子传递响应最迅速的主要氧化还原活性成分分别是氨基III、细胞色素和腐殖酸,-500 mV电位下细胞色素可能介导了更高效的电子传递,从而导致PCP的微生物还原脱氯效率明显优于其他电位处理;(4)不同电位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500 mV电位下的优势微生物为丛毛单胞菌(Comamonadaceae),可能是驱动PCP阴极还原脱氯的重要功能微生物.该研究初步解析了参与PCP阴极还原脱氯的优势微生物及重要氧化还原活性成分,为PCP的高效降解及污染环境的治理提供了理论支撑

    纳米Ni薄膜的电化学制备及其异常红外效应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