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间歇性余热热源驱动的先进储能发电系统火用经济性评价

    No full text
    针对烧结余热热源烟气温度波动大、热源的连续性难以保证等问题,尝试性地将先进储热技术与化学链燃烧技术引入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中,与炼铁工序中的伴生气构成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在将火用损划分为不可避免部分与可避免部分、内源性部分与外源性部分后,简要介绍了耦合先进储热技术和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基于热经济学结构理论,从火用、火用经济性和火用损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别详细论述了对耦合先进储热技术和化学链燃烧的联合循环系统的评价过程,试图从系统组件层面找到效率提高与投资成本和环境影响降低的权衡点,并结合分析结果给出了系统组件相应的改造先后顺序。最后,与伴生气联合循环系统进行性能比较后发现,该系统单位燃料输出功比后者高出约16%,单位输出功环境影响指标降低约5.2%。本文所述方法可为高耗能行业余热回收利用提供参考。</p

    移动储热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No full text
    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高耗能行业生产过程中伴生的低品位热能,由于温度较低,在能源的开发、转换、运输和利用过程中,能量在供应与需求之间,往往存在着数量、形态和时间上的差异,这种能量供需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是制约热量高效回收利用的主要瓶颈。而移动式储热供热技术恰恰打破了管道运输的模式,灵活方便,是热量输送技术的一次革命性突破。本文概述了我国工业余热资源的分布状况以及国家相关的能源激励政策,分析了移动储热技术的国内外研发现状以及移动储热市场产品现状,尤其以国内储热市场为主。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移动储热领域关键技术难点,包括储热材料、装备结构以及热控系统等。最后指出了移动储热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了移动储热技术的市场化应用前景

    含硫化合物抗輻射作用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

    No full text

    Current Status of the Study on Landscape Cultural Services and Measures for Their Development

    No full text
    通过检索2003-2014年国内外关于景观文化服务的文献,将相关文献分为7类,即景观文化服务功能、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风险、生态补偿、景观文化服务价值评估、文化景观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检索文献的研究内容、数量、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内容方面,国内外文献侧重的领域不同;在数量方面,国外文献各方向的数量相对均衡,而国内文献侧重研究景观文化服务价值和景观文化服务功能;在研究方法方面,国内外研究方法类同,但在评估体系、价值核算标准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文献分析结果,探讨了当前景观文化服务发展的难点,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热变性处理后蛋白质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

    No full text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No full text
    基于已存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研制开发了兰州重离子加速器(HIRFL)电源设备自动巡检报警和束流状态显示的监测系统软件。介绍了该系统的整体结构及软件设计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ke wetland in China

    No full text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湖泊湿地保护、治理及管理等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讨论了我国湖泊湿地面临的问题:泥沙淤积;湖泊面积萎缩;水位下降;湖泊水质恶化等。提出了一系列湖泊湿地管理对策,如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湿地生态功能区划及可持续管理对策研究等,为湖泊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基于熔盐相变材料的开发及储热应用研究

    No full text
    熔盐固-液相变材料储热密度大,在中高温储热范围(500oC)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1-3]。采用固体颗粒作为结构填料,探讨复合结构储热材料的储/释热性能以及腐蚀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4,5]。本文采用热力学计算方法结合材料物相、结构表征等手段分别探讨了氯化钾、硫酸钠、二元碳酸共晶盐作为固-液相变材料,在各自熔点以上50 oC的条件下与常规陶瓷材料的热化学相容性。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颗粒对熔盐相变特性、熔盐液相的热稳定性以及腐蚀性的影响。该研究对于探讨陶瓷废料、冶金炉渣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在熔盐相变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开发高效、廉价的复合结构储能材料都具有重要意义

    移动储热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No full text
    高能耗企业生产过程中伴生的低品位热能,在供应与需求之间存在时空不匹配的矛盾,难以通过传统管道输送的模式加以利用。而移动式储热供热技术将能量收集、能量存储与输送以及能量供给有机结合,摒弃了管道输送的诸多弊端。详细分析了移动储热供热技术的国内外基础研究现状以及工程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移动储热供热技术所面临的问题;之后提出一套移动式余热能模块化存储利用方案,并针对该方案的应用模式、经济性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展望了移动储热供热技术的市场前景与产业化。</p

    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ADN 基发动机燃烧室内CO 浓度和温度测量系统的设计

    No full text
    ADN(二硝酰胺铵)作为一种绿色推进剂已在固体推进剂以及液体推进剂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是未来化学推进技术的一个新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ADN 推进剂研究的起始阶段,燃烧过程的研究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ADN 基推进剂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过程复杂,相关的实验数据无法从国外公开文献获得,因此有必要开展ADN 发动机催化分解及燃烧反应的实验研究。本实验采用基于量子级联激光器吸收光谱诊断技术对ADN 基发动机燃烧室内燃烧过程进行探究。CO 是ADN基燃烧反应特征产物之一,通过测量ADN 基发动机不同工况下CO 的浓度和燃烧室内温度,可以获得ADN 基的催化效率及燃烧反应进行的程度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