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环北极国家北极研究布局及对中国的启示

    No full text
    基于相关战略规划和研究计划等资料,分析了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及北欧5国的北极相关研究布局,总结了各国北极战略的特点: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观测和研究实力,在未来北极的研究与开发中扮演重要角色;俄罗斯积极围绕领土和资源开展研究部署;加拿大重点关注极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北欧5国寻求稳定和拓展各自北极利益。通过综合研判,提出了中国未来参与北极研究和合作的建议。</p

    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与海岸带科学研究

    No full text
    近年来,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海岸带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也在海岸带生产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例举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海岸带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管理和综合评估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应用现状与前景。基于目前我国雄厚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储备,建议开展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基础研究,支撑海岸带科学研究的信息化、定量化和系统化,开展业务化和智能化应用,进一步直接体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价值

    Geospat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astal Zone Research

    No full text
    近年来,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在内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海岸带科学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机遇,也在海岸带生产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例举了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海岸带资源调查、生态环境监测、灾害管理和综合评估方面的应用,探讨了其应用现状与前景。基于目前我国雄厚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储备,建议开展地理空间大数据的基础研究,支撑海岸带科学研究的信息化、定量化和系统化,开展业务化和智能化应用,进一步直接体现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价值

    一种改进的油砂中沥青热碱水分离模拟实验装置

    No full tex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油砂中沥青热碱水分离模拟实验装置。它包括支架、马达、搅拌叶轮、油砂反应釜和底座,在底座上固定有油砂反应釜,在底座的一侧固定有支架,在支架中间固定有升降螺杆,升降螺杆上安有马达基座,在马达基座上固定有马达,马达的转轴与搅拌叶轮连接,搅拌叶轮的位置与反应釜相对应,以使搅拌叶轮能够伸入反应釜中,在反应釜的底部设有排料阀,在油砂反应釜的内侧壁旁设有通气管,通气管末端伸入油砂反应釜的底部,在油砂反应釜底部内置有加热器,所述的马达和加热器分别与设于底座上的转速调节器和温度控制器电相连。本实用新型方便简单地对油砂进行热碱水分离模拟实验,获得基础数据从而优化改进油砂的热碱水分离工艺

    室温下InP(100)表面K诱发催化氮化反应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

    No full text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室温下p型InP(100)表面,由于K吸附诱发的催化氮化反应过程。对于N_2/K/InP(100)体系的P2p;In4d芯能级和价带谱的研究表明:碱金属吸附于InP(100)表面可以强烈地影响其在室温下的氮化反应,K的存在极大地提高了N_2在InP(100)表面的粘附系数。由我们的实验结果和碱金属吸附于GaAs(110),InP(110),GaP(110)表面的研究结果可知,碱金属吸附于Ⅲ-V族半导体表面后,可以极大地提高N_2在Ⅲ-V族半导体表面的粘附系数,从而促进Ⅲ-V族半导体的氮化反应。碱金属与Ⅲ-V族半导体衬底之间存在界面反应似乎是催化氮化反应顺利进行的必要...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04622-62

    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室温下Na对InP(100)表面氮化反应的影响

    No full text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了室温下Na吸附下于P型InP(100)表面对其氮化反应的影响,通过P2p、In 4d芯能级谱的变化,对Na/InP(100)表面的氮化反应的研究表明,碱金属Na的吸附对InP(100)无明显的催化氮化作用,即使采用N_2/Na/N_2/Na/N_2/Na/InP(100)的类多层结构,在室温下也只有极少量的氮化物形成,而无明显的催化氮化反应发生.碱金属吸附层对III-V族半导体氮化反应的催化机制不同于碱金属对于元素半导体的催化反应机制,碱金属对元素半导体的催化氮化反应,吸附的碱金属与元素半导体衬底之间无需界面反应发生,而碱金属吸附层和III-V族半导体衬底之间发生界面反应而形成的表面缺陷在III-V族半导体的催化氮化反应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钛合金TB6连接孔挤压强化残余应力及疲劳寿命试验研究

    No full text
    针对钛合金TB6连接孔,研究直接芯棒挤压强化工艺参数对钛合金耳片的强化效果,表征不同挤压量和挤压次数下连接孔塑性变形量、孔壁残余应力和表面粗糙度,测试挤压强化前后耳片的拉–拉疲劳寿命,分析疲劳断口的形貌特征及疲劳寿命提升的原因。结果表明,挤压强化几乎不能改善孔壁表面质量,但可以使孔壁发生剧烈的塑性变形,引入一定的残余压应力;随着挤压量的增大,塑性变形量增大,残余压应力引入峰值和深度均明显增大,衰减速度减小,而挤压次数的影响相对较小;挤压强化后疲劳寿命显著提高,经由3%挤压量挤压强化后的耳片疲劳极限提升至少38%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