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華北農村信用合作運動( 一九一九∼一九三七)

    No full text
    [[abstract]]中國立國之本原在農業,中國農村經濟的監衰與社會、政治的安定息息相關。但民國 初年以後,中國農村經濟在內外危機的包挾下,日趨凋頹。就農業生產的三大要素, 土地、技術、資本三方面檢視,均呈現停滯不展的現象,許多知識份子起而思考中國 農村問題,並進而謀求解決之道,於是鄉村建設的風氣蔚為一股潮流,其中以梁漱溟 領導的鄉村建設派、晏陽初領導的平民教育派和農村合作運動派為三大主流。而前二 者在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地位及其意義,近人研究論著頗多,並在某方面予以肯定。 而農村合作運動派,以經濟途徑入手逐漸改革中國農村社會經濟的效能,尚多爭議, 或謂合作社為消極救濟性的活動:或謂是建設農村的新藍本,歧異性相當大。因此本 文乃以農村合作運動的發源地華北地區為研究範圍,分析農村信用合作運動在北京政 府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的發展狀況,以評估此一運動的成效: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民 國二十年代,華北地區的農村信用合作運動雖然蓬盛一時,但因政府缺乏完整的輔助 措施、人民認知的偏差,以及當時社會、政治等客觀條件的東縛,使得具有改革意義 的合作制度,淪為消極性的救濟活動。 本文撰寫的主要資料來源為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中研院近史所圖書館、孫逸仙圖書 館及黨史會庋藏的文件、圖書。由於量化統計技術之應用於歷史學尚乏令人滿意的模 式,故本文以傳統歷史學研究法為主,兼以圖表作為佐證說明。

    Changes of the Surface State of TiO 2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