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微流控芯片上的红细胞电泳淌度研究

    No full text
    以单细胞成像法分别测量了3组无农药含水质净化剂、有农药无水质净化剂及其有农药有水质净化剂处理后的杂交鲤鱼红细胞在塑料(polymethal methacrylate,PMMA)微流控芯片上的电泳淌度。其值分别为1.138×10^-4、0.1279×10^-4和-0.8520×10^-4 cm^2v^-1s^-1。从电泳淌度的差别可以看出功夫菊酯和水质条件恶化均可使鲤鱼红细胞表面的电荷密度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电泳淌度的变化。同时还初步考察了细胞电泳淌度作为参数进行细胞分类的可行性,显示这种淌度差别有可能作为细胞分类的一项依据

    缺水环境下造林苗木生根萌芽机理与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No full text
    该研究针对黄土高原人工造林成活率低问题中的关键技术,系统研究了苗木定植后生根萌芽、展叶过程中内源激素与水分变化特征及其对生根萌芽的调控规律;缺水环境下内源激素变化规律和不同苗木在大气干旱和土壤水分亏缺下自身水分平衡的维持能力,水分平衡、激素消长与生根萌芽的关系等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首次证明沙棘具有节水型御旱特性和典型的耐旱特性。双重作用使沙棘成为强抗旱性植物。 2、造林苗木成活过程中的水分平衡与致死机理研究提示了顺序性变化在4个树种(沙棘、杨树、刺槐、油松)中具有普遍性。系统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黄土高原4个树种的耗水特性、生长及干物质积累的过程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3、幼林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干旱下树种生长受干旱影响程度不同,沙棘在干旱条件下生长受影响程度小于杨树、刺槐、油松等。 4、苗木水分平衡的抗旱造林技术措施,主要是减少蒸腾失水,促进根系吸水,保证苗体水分平衡,调控内源激素比例,达到提高造林成活率目的。可利用黄土透气性好推广截杆、埋苗等措施 5、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林木生产力与水分关系研究和沙棘杨树混交林研究不仅提示了沙棘杨树混交林促进杨树生长机理,而且对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林的利用和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针对黄土高原4个乡土树种水分生理生态特征和不同立地条件水分特征研究,为黄土高原人工造林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取得的单项和综合性技术成果通过示范推广,已在不同类型区建立了人工林,获得了社会生态经济效益,可在我国西部同类型区进行推广应用

    中国海区几种隐藻类鞭毛藻的扫描电镜观察(英文)

    No full text
    报道了来自香港吐露港、中国长江口及厦门港的3个属的3种隐藻及1个变种, 即半片藻Hemiselmis sp. Novarino、伸长斜片藻Plagioselmis prolonga Butcher ex Novarino, Lucas & Morrall、伸长斜片藻北方变种Plagioselmis prolonga var. nordica Novarino, Lucas & Morrall、尖尾全沟藻Teleaulax acuta (Butcher) Hill, 并对每个种类的分类特征、生态分布进行描述, 同时提供每个种的光镜和扫描电镜照片。其中, 半片藻属Hemiselmis Parke是中国海区首次记录的属, 而伸长斜片藻Plagioselmis prolonga和尖尾全沟藻Teleaulax acuta可以引发赤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