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MgO/NaY催化糠醛和丙酮合成航空燃料中间体的性能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机械混合-焙烧"方法制备了负载型固体碱催化剂MgO/NaY,研究了糠醛与丙酮在水-乙醇体系中的羟醛缩合反应,考察了催化剂负载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MgO/NaY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在85℃条件下反应8 h后,糠醛转化率达到99.6%,亚糠基丙酮(FA)和二亚糠基丙酮(F2A)选择性分别达到42.2%和57.1%,缩合产物的总收率为98.6%。高温促进反应中间体向产物的转化,有利于提高产物的总选择性。改变糠醛/丙酮的摩尔比可调控两种缩合产物的选择性,较高的糠醛/丙酮摩尔比有利于提高F2A的选择性,但会降低整体反应速率。重复性评价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再生性能

    Raney Ni催化二亚糠基丙酮加氢制取长链烷烃前驱体的特性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Raney Ni为催化剂,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时间和溶剂对二亚糠基丙酮加氢制取长链烷烃前驱体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aneyNi对二亚糠基丙酮具有很好的低温加氢性能,升高反应温度和压力均有利于加氢反应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反而不利于加氢反应。在50℃和2.5MPa下反应2h,二亚糠基丙酮转化率达99.5%以上,饱和加氢产物的总选择性达到80.8%。此外,加氢中间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二亚糠基丙酮的双键加氢容易程度为,烯键〉呋喃环双键〉C=O双键。RaneyNi在甲醇溶剂中的加氢性能明显高于在四氢呋喃、环己烷或水溶剂中的加氢性能

    Project Arrangement and Primal Progress in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CAS Action-Plan for West Development

    No full text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新增西南喀斯特、三峡库区和三江源区等3个试区的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开展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与沙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开展太阳能等特色资源开发及其他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该计划已按实施方案陆续展开,启动实施11个项目。在试验示范区/点的选定、设施建设、观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进展顺利,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布局与初步进展

    No full text
    中国科学院于2000—2005年成功实施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一期),于"十一五"期间继续实施西部行动计划(二期)。在继续深化和扩展西部原有5个典型区域(北方草地、黄土高原、黑河流域、塔里木河流域、岷江上游)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的基础上,新增西南喀斯特、三峡库区和三江源区等3个试区的生态建设试验示范研究;开展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稳定性与沙害防治等研究工作;开展太阳能等特色资源开发及其他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高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等方面的工作。该计划已按实施方案陆续展开,启动实施11个项目,在试验示范区/点的选定、设施建设、观测、试验、研究与示范等方面的进展顺利,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RIBLL传输效率研究

    No full text
    利用实验测量和Monte 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了RIBLL的传输效率。分析了影响传输效率的主要因素,发现碎片的动量分布形式对传输效率的模拟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另外通过比较,发现大部分碎片传输效率的模拟结果稍大于实验测量结果,两者最大相差约几十倍,这可以帮助估算次级束流强度,指导实验设计

    ~(17)B的晕结构特征

    No full text
    实验利用束流衰减法测量了43.7AMeV丰中子核17B与C靶反应的总截面σR=(1724±93)mb.用零程Glauber计算,假定17B具有核芯15B和两个价中子结构,输入GG和GO密度分布,计算的激发函数曲线与该实验数据很好符合,输入描述稳定核双参数Fermi密度分布,不能得到与实验数据符合的结果,表明17B是核芯15B+2n的假定是合理的.并且中子密度分布表现较大空间扩展-晕结构特征

    Direct mass measurements of neutron-rich ~(86)Kr projectile fragments and the persistence of neutron magic number N=32 in Sc isotopes

    No full text
    <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22px; background-color: rgb(248, 248, 248);">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direct mass measurements of neutron-rich Kr-86 projectile fragments conducted at the HIRFL-CSR facility in Lanzhou by employing the Isochronous Mass Spectrometry (IMS) method. The new mass excesses of 52-54SC nuclides are determined to be -40492(82), -38928(114), -34654(540) keV, which show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binding energy compared to the reported ones in the Atomic Mass Evaluation 2012 (AME12). In particular, Sc-53 and Sc-64 are more bound by 0.8 MeV and 1.0 MeV, respectively. The behavior of the two neutron separation energy with neutron numbers indicates a strong sub-shell closure at neutron number N=32 in Sc isotopes.</span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