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考虑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的中国发展效率实证研究

    No full text
    基于2007~2011年30个省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采用Super-SBM-I-V超效率模型计算中国发展效率,运用相邻参比的Malmquist模型研究发展效率的变化;对各省投入产出的状况进行聚类,提出中国发展效率分区和发展方式分区。结果表明,中国发展效率可分为最低、较低、中等、较高和最高效率五个区;效率华南>华东>华北>西北>东北>华中>西南,华北的发展效率逐渐增大,东北、华中、华南先减小后增大,华东、西南、西北地区逐渐减小,全国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各地区的综合效率值在1上下波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由于技术进步;从投入角度看,中国发展方式可分为资源环境节约发展型、粗放发展Ⅰ型、粗放发展Ⅱ型、资本浪费发展型和资源浪费发展型。据此为区域发展的投入产出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

    No full text
    辐射是陆地生态系统能量的主要来源,其利用效率表现为光能利用率,反映了生态系统转化光能、生成有机物质的能力。揭示典型生态系统的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可以为评估区域光能资源及其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也为评估区域有机物质固定能力及碳吸收能力提供依据。基于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 FLUX)的长期观测结果及已发表文献的公开数据,构建了2002–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辐射及光能利用效率数据集,包含51个生态系统126个站点年辐射、光能利用效率及吸收光能利用效率的观测记录。另外,本数据集还包含生态系统代码、年份、经度、纬度、海拔、生态系统类型、年均气温、年总降水量、年均CO2质量浓度、年均叶面积指数、最大叶面积指数等生物气候信息。本数据集可以为评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