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当代服务商品国际价值的特点及启示

    Get PDF
    相对于普通的货物商品,服务商品具有自己的特点。在国际市场上,服务商品的价值决定、实现和价值转移也与货物商品有较大的差异。我们以新时期服务贸易的发展为背景,运用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当代服务商品国际价值的决定和实现的特点,并对服务商品的国际价值转形及价值转移情况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归结出对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和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启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资本论》及其手稿再研究”(项目批准号:11JZD004);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马克思国际价值论创新与发展研究”(10BJL003)资

    基于Windows CE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Get PDF
    后PC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嵌入式产品,嵌入式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和消费热点.视频监控在各行各业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应用范围的差异、传输条件的限制等因素,嵌入式监控系统必将成为开发及应用的新热点.本文立足于嵌入式系统、Windows CE操作系统、网络应用等技术,根据现实应用,在eBoxII平台下研究和实现了视频监控系统E-Life,有机地结合了嵌入式终端设备和网络传输,符合嵌入式和网络结合的发展趋势,同时,这一系统架构也为视频监控系统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The Phylogeny Tree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Usage Frequencyof Codons and Corresponding Complementary Codons

    Get PDF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相关的内涵,70个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被更进一步的分析。结果得到70种细胞生物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平均值(0.5101,标准差是0.1389),表明密码子与其互补密码子使用间确实存在正的使用相关联系,进一步地支持了以前的结果。此外,通过对70个单细胞和多细胞生物在基于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频率差异,以及配对频率的高低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绘制进化树,得到的进化树与传统的进化树非常接近。The hypothesis that a codon bias usage is identical to its complementary codon usage preference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of codons vs their complementary ones among 70 organisms. Significantly positive usag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dons and their complementary ones were found and its implication in biology was also analyzed. The codoncomplementary codon tree was further built, which fairly exhibited th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of these organisms. The results not only demonstrated the validity of our hypothesis,but also manifested the usefulnes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in studying on codon usage pattern and molecular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of organism.Thisworkwassupportedbyagrantfromthe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o.60305001)andagrantfromtheScienceandTechnologyMinistryofChina(PreliminaryStudyonFunctionalGenomeSystematics)(No.2001CCA01400)

    粉煤灰-矿粉-水泥三元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Get PDF
    为研究粉煤灰-矿粉-水泥三元胶凝材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混凝土标准养护3、7、14、28和56 d龄期的抗压强度,分析凝土抗压强度与胶凝材料各组分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与粉煤灰-矿粉-水泥三元体系组分的掺量比例有密切关系。粉煤灰和矿粉双掺时,由于粒径不同会相互填充,从而产生超叠加效应,使掺加粉煤灰和矿粉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改善。水泥、矿粉、水泥及粉煤灰的组合、粉煤灰和矿粉的组合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增强作用,其中粉煤灰和矿粉的协同效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强最为明显。随着龄期增加,粉煤灰和矿粉的协同效应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强作用逐渐减弱,与28 d抗压强度相比,其对56 d抗压强度贡献降低了55.9%;粉煤灰及水泥-粉煤灰-矿粉的三元组合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逐渐降低,与28 d抗压强度相比,粉煤灰及水泥-粉煤灰-矿粉的三元组合对56 d抗压强度的降低效应分别减少了40.9%和6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8551)福建省科技厅青年创新项目(2016J0514

    石子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Get PDF
    基于研究石子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对混料设计方法设计了10组三级配石子混凝土配合比,测试了不同石子级配的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扩展度,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石子级配对混凝土工作性有重要影响,良好的石子级配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采用混料设计的方法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可在尽量少实验量的基础上快速有效得到满足工作性要求的石子比例

    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不同现场标本的检测比较

    Get PDF
    利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H5-Dot)”对来自陆禽、水禽的484份气管拭子、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①不同采集方式的H5N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高低有别,气管拭子的检出率最高,泄殖腔拭子次之,粪便拭子最低(P<0·05),因此建议现场采样时应尽可能采集气管拭子标本;②陆禽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水禽标本(P<0·05),对病毒培养阳性的陆禽气管拭子检出率达80%(95%CI:70·6%~87·8%),对水禽气管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38%(95%CI:26·9%~49·4%),可能与标本中病毒滴度高低有关;③有症状与无症状陆禽标本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另外,H5-Dot试剂对333份非H5病毒气管拭子标本的特异性为99·4%(95%CI:97·9%~99·9%)。这些结果表明,H5-Dot是一种较为可靠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在缺乏仪器设施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H5N1禽流感病毒防控第一线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一种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建立

    Get PDF
    利用5株广谱特异性抗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渗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现场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该试剂对41株代表当前亚洲地区流行的各种遗传变异亚系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对多数毒株的分析灵敏度优于0.1个血凝滴度(HA titer),其中部分优于0.01个血凝滴度;比较该试剂与早期开发的同类ELISA试剂,发现前者对后者未能检出的H5N1新变异株检测均为阳性;利用该试剂和商品化Directigen Flu A(BD)试剂检测两株H5N1病毒株,提示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该试剂对一株H5N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与标准RT-PCR相当;该试剂对24株非H5亚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显示出良好特异性。以上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H5禽流感现场检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