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民国教会大学师生关系的特征及其当代启示

    Get PDF
    大学师生关系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贯穿于大学人才培养过程的始终,其优劣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成效,因此,大学师生关系也对高等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民国教会大学在其半个世纪左右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许多丰富的办学经验,其独具特色的师生关系着实耐人寻味。以民国教会大学的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运用生动史料还原其本来的面貌,勾勒其隐藏在历史画卷中的生动图景,在当今社会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透过历史场景可以看出民国教会大学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导师制模式营造亲密和谐的交流氛围,多样化交流体现了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全方位关爱诠释传道授业的教育真谛。当前我国高校应大力推进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人才培养的各层次均实行\"名副其实\"的导师制,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师生关系这种精神性资源的特殊优势,通过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以此锻造卓越的人才培养质量

    高考加分政策何去何从

    Get PDF
    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项旨在照顾社会特殊贡献群体、激励才能优异学生以及提高弱势社会背景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制度规范,适应了城乡及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基本国情,在施行几十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然而自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部分高考加分权的下放,某些利益群体在高考加分政策实施时,利用政治和经济上的裙带关系进行权力寻租的现象层出不穷,高考加分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讨论。本文从高考加分政策的流变出发,检讨和反思其在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与争议,深入分析其政治、教育和社会方面的实际功效,并结合域外高校招生加分政策经验来探析我国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趋向

    民国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演变探析

    Get PDF
    大学学业考试制度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理念与实践方式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而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民国大学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经验,它的学业考试制度设计理念先进、考核形式多样,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民国大学学业考试制度的流变及主要特征进行梳理与剖析,发现其建立与演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并呈现阶段性特征,在提升近代高等教育质量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教育考试的现代化。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措施研究”,项目编号:18JZD05

    1978~2008年中国湿地类型变化

    Get PDF
    分别基于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 MSS/TM/ETM+)和中巴资源卫星(CBERS-02B)影像数据,以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完成了中国1978~2008年4期(基准年分别为1978,1990,2000和2008年)湿地遥感制图,并进行了大量的室内外验证.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湿地现状及近30年来湿地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ⅰ)截止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约为324097km2,其中以内陆沼泽(35%)和湖泊湿地(26%)为主.(ⅱ)1978~2008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约33%,而人工湿地增加了约122%.过去30年里湿地减少的速度大幅降低,由最初5523km2/a(1978~1990年)降为831km2/a(2000~2008年).(ⅲ)减少的自然湿地(包括滨海湿地和内陆湿地),其类型变化由湿地向非湿地转化的比例逐渐降低.初期(1978~1990年)几乎全部(98%)转换为非湿地;在1990~2000年间减少的自然湿地约有86%转化为非湿地,而在2000~2008年,这一比例下降为77%.(ⅳ)气候变化和农业活动是中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湿地变化在中国分为三大不同特征区域,即西部三省/自治区(西藏、新疆和青海)、北部两省/自治区(黑龙江和内蒙古)和其他省市区.其中西部区域尤其是青藏高原,湿地变化的驱动因子以气候增温为主;新疆湿地由于气候增温和农业活动共同作用造成变化不大.北部省/自治区的湿地变化则主要由农业活动引起;而其他省市区的湿地变化几乎完全受控于人类的农业经济活动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Distribution of lin-28 mRNA in Wild-type and Mutants of C.elegans Via in situ Hybridization

    No full text
    利用原位杂交检测了异时性基因lin-28 mRNA在野生型和lin-4,lin-14突变体以及lin-4,lin-14双突变体中的分布,发现lin-28 mRNA在胚胎和成虫生殖腺中存在.还发现lin-4突变不改变lin-28 mRNA分布,证明了lin-28表达独立于lin-4抑制通路的存在.The distribution of lin-28 mRNA in C.elegans embryo and adult worm of wild type,lin-4 mutant,lin-14 mutant and lin-4,lin-14 double mutant were detected by in situ hybridiza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in-28 mRNA was found in existence in the embryos and gonad of adult worm,and the distribution did not change in lin-4,lin-14 mutant and lin-4,lin-14 double mutant worm.The distribution of lin-28 mRNA in late stage of larvae of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ild type and mutants worm did not detec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repressive pathway of lin-28 independent of lin-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088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J0630649)资

    支链四醚膜脂在中国土壤中的分布: 对MBT/CBT指标作为古环境指标可靠性的评估

    No full text
    土壤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脂化合物(brGDGTs), 为古气候与古环境重建研究提供了新的指标. brGDGTs 的甲基化指数与环化指数分别用MBT和CBT 表示, 被认为主要受到年平均大气温度(MAAT)和土壤pH 的控制. 然而在综合不同环境样品的条件下, brGDGTs 指标重建的温度和土壤pH 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本文报道了分别代表湿润气候(西双版纳、广州、上海)、半干旱气候(东营)以及干旱气候(兰州、青藏高原)环境下超过300个土壤样品中brGDGTs 化合物随中国气候带的变化特征. 总体数据表明, 在湿润与非碱性环境下MBT/CBT 指标重建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吻合比干旱/半干旱(MAP&lt;500mm/a)及碱性环境下(pH&gt;7.0~7.5)表现得更好. 同样地, CBT 指标在湿润与非碱性环境中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pH 的变化. 与此相反的是, 在干旱/半干旱与碱性环境下, CBT 指标与pH 之间趋于正相关关系. 本文的结果表明了土壤pH、年均大气温度及降水量是控制brGDGTs 在不同气候带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 并且土壤电导率、总有机碳、总有机氮与含水率在区域环境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在CBT 指标计算中去除brGDGT-II 化合物得到了一个新的CBT 指标.该指标可以提供更准确的pH 估算, 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与碱性环境下. 本文大量的中国土壤数据表明 brGDGTs 指标恢复的陆地大气温度与真实值之间可能存在较大偏差, 因此在应用这一指标重建古气候或古环境时应相当谨慎.</p

    伊犁河谷红地球葡萄标准化栽培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建设

    No full text
    课题根据伊犁河谷红地球葡产区的气候条件,确定了红地球葡萄的定植方式采用小棚架栽植效果好,修剪方式采用“独龙干”和“双龙干”较为适宜,确定了疏花疏果时间及技术,提高了红地球葡萄一级果率,其中鲜食葡萄二次套袋法技术,既可以有效的防止果穗日灼现象的发生,同时又可控制果实颜色,防止果穗的污染;确定了红地球葡萄防止日灼的主要方法是:果穗套袋、增加遮荫面积和采用棚架栽培,抬高结果部位等,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既达到了经济用水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规范了红地球葡萄无公害生产整个环节的技术规程,红地球葡萄的七个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在生产过程中的贯彻实施;初步形成了“果农+基地+协会+经销商”产业化模式。 成果类别: 应用技

    准噶尔盆地南缘沙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

    No full text
    本成果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准噶尔盆地南缘沙生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研究与示范》(2007BAC17B03,2007年~2010年)的主要内容。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世界著名的温带沙漠,是重要的植物抗逆种质资源库。植被分布对防风固沙,保持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和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但由于垦荒、樵采、放牧、油田工程建设,以及河流断流,导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部植被退货,同时由于植被恢复技术树木成活率过低,因此提出本课题,通过三年研究主要取得以下进展: 1.通过连续三年试验,总结出沙丘阴坡、阳坡、丘间平地等3种不同立地条件的梭梭免灌造林技术,沙丘顶部活化..

    1995~2011年CERN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

    No full text
    土壤环境是地球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土壤环境问题的关注重点在于土壤污染。我国土壤污染以无机污染为主。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自1988年组建以来,在中国主要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生态系统中,按统一的规范,对与土壤环境状况有关的铁、锰、铜、锌、硼、钼、镉、铬、铅、镍、汞、砷、硒元素进行了长期定位监测。通过对CERN典型生态样地表层土壤环境元素监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获得1995~2011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元素含量数据集。本数据集中13种土壤环境元素指标测定的相对误差平均为6.55%,重复测定的相对偏差为7.70%。同时附有完整的背景信息,保证了数据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本数据集可以为全国和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土壤污染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土壤学研究等工作提供数据基础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