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出生缺陷的空间点格局分析

    No full text
    目的探讨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空间点格局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山西省和顺县1998—2001年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病例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Ripley’sK函数进行空间点格局分析。结果核密度估计得出,神经管畸形在研究区域的中部和东南部呈聚类分布;Ripley’sK函数的分析得出,神经管畸形发病点在空间距离3.17~10.41km内聚类趋势显著。结论山西省和顺县新生儿神经管畸形的空间分布格局存在聚类分布规律,为进行区域环境与出生缺陷致病因子的空间分析识别提供了重要信息。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01CB5103

    农用土地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科学地进行土地评价,实现土地评价的定量化、综合化、信息化、精准化、动态化、信息化,有利于实时掌握土地利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变化,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评价方法,为解决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恶化提供保障。本文对国内外土地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并对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Piezoelectric biomimetic micro flapping flight device

    No full text
    一种压电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包括:压电翅膀、机身、电源、升压电路、控制电路及信号接收发射器,压电翅膀固定于机身上表面的中部,电源、升压电路、控制电路及信号接收发射器依次串联并分别安装于机身上,所述压电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的整体质量重心位于翅膀的中垂面上。本发明具有轻质、能耗低、机构简单、转化效率高、操作性强的突出优点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n SU-8 Biomimetic Flapping-wing Micro Air Vehicle by MEMS Technology

    No full text
    为研制一种轻质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提出了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的SU-8光刻胶作为结构材料的制作方案.基于仿生学原理和微机电系统加工技术,设计微扑翼飞行器结构及MEMS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结构设计及制作方案满足设计要求,为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an SU-8 Biomimetic Flapping-wing Micro Air Vehicle by MEMS Technology

    No full text
    为研制一种轻质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提出了采用微机电系统(MEMS)领域的SU-8光刻胶作为结构材料的制作方案.基于仿生学原理和微机电系统加工技术,设计微扑翼飞行器结构及MEMS工艺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种结构设计及制作方案满足设计要求,为仿昆虫微扑翼飞行器的研制提供了一种很好的途径

    Bevel gear train flapping-wing aircraft

    No full text
    一种机械电子技术领域的锥齿轮组扑翼飞行器,包括:扑动机构、主轴和尾翼,主轴分别与扑动机构和尾翼连接。本发明能够使两个翅膀扑动频率不同,能够在飞行过程中高效地调节两个翅膀之间的扑动关系,还能够降低由于两个翅膀扑动力不同所带来的能量损耗,消除两边扑动力不平衡的影响

    Flapping mechanism design and aerodynamic analysis for the flapping wing micro air vehicle

    No full tex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biological flapping micro air vehicle (FMAV) with four wings, instead of two wings, where wing clap-and-fling of real insects has been mimicked. The total weight is 2.236g. A spatial linkage is implemented in the flapping wing system, which is symmetry. This can prevent the flapping wing MAV from tilting toward the left or the right in the course of flight. By using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it has been confirmed that the flapping wing system can utilize the clap-and-fling mechanism, which is essential to enhance the lift and thrust in the insect flight

    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Spatio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cover change in Brazil[J]

    No full text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采用人机交互方法基于2005年基准年的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修正欧空局GlobalCover 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进而采用逆时相目视解译法从1980年基准年的Landsat MSS/TM遥感影像数据提取1980-2005年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分析其变化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0-2005年的25年间,巴西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面积达79.43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9.33%.其中,单纯耕地像元面积增加了20.18万km2;耕地/自然植被镶嵌混合像元区面积增加了10.70万km2;林地面积减少了53.12万km2;灌丛与草地净增加21.10万km2;水体面积增加0.46万km2;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增加7573.87 km2.由此导致热带和亚热带湿润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和亚热带干旱阔叶林生态地理区、热带及亚热带草原生态地理区、草原和沼泽湿地生态地理区、沙漠和旱生植物生态地理区以及红树林生态地理区内分别呈现不同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近25年间,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地理条件深刻影响着土地利用的宏观格局,而土地利用政策调控、经济及对外贸易发展、人口增加及空间迁移、道路修建等是导致巴西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原因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的基本特征与空间格局[J]

    No full text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本文采用相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信息源和相同的技术方法,对中国1980年代末到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进行定期更新。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发展土地利用动态区划的方法,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与时空特征。我们发现:1990-2010年的20年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南减北增,总量基本持衡,新增耕地的重心逐步由东北向西北移动"是耕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扩展提速,东部为重心,向中西部蔓延"是城乡建设用地变化的基本特征;"林地前减后增,荒漠前增后减,草地持续减少"是非人工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特征。20世..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