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天山东部哈密乡村旅游资源特色与区域功能布局

    No full text
    本文介绍了哈密乡村旅游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乡村农业旅游资源特色,分析了哈密乡村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对哈密乡村农业旅游的功能定位与区域布局进行了探讨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No full text
    阿勒泰山喀纳斯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动植物资源,是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延伸带,中国唯一古北界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中国唯一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发源地,中国蒙古族图 瓦人唯一的聚居地,中国唯一大陆苔原地带,是集高山雪岭、森林草原自然风光、图瓦部落原始 民俗文化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通过分析喀纳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资源特色与价值、区位 条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发展方向与环境保护管理措施,为资源持续利用和发展生态、休 闲度假、民族风情体验、跨国和特种探险旅游提供了潜力巨大的资源环境基础

    新疆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探讨

    No full text
    天山北坡绿洲带历史上是世界著名的丝绸之路新北道必经之地和四大文明融合荟萃之地,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独特、丰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大了旅游业和农业发展向西倾斜的力度,该带旅游业和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这对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产品更新,吸引游客的参与性,迎合城镇居民休闲度假、体验农家生活与民俗风情、贴近自然的生态旅游需求,充实游客旅游活动内容,是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和消费理念;也是促进绿洲观光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的快速发展,提高农牧民素质、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富民兴区,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开发探讨

    Get PDF
    [[abstract]]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是干旱区农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项目,也是旅游业向自然、体验与参与型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发展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对于优化天山北坡经济带旅游资源结构、填补产品单一性、改善当地农牧民生活水准,促进农牧区经济的繁荣具有实际意义。通过对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条件和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具有区位、资源、市场、交通等多方面的优势,初步形成了大都市居民双休日、节假日亲近自然、享受绿洲田园风光、体验民俗风情、休闲度假的主题旅游产品。从目前发展现状看,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较快,但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管理不规范、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基于丰富的资源优势和邻近大都市巨大的市场需求,天山北坡绿洲带通过资源整合优化,逐步建设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绿洲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通过对天山北坡绿洲带大中城市近程居民出游行为和游客市场的分析,确定了客源市场的开发策略;为了更好地发展适宜各地的旅游系列产品,对天山北坡绿洲带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指出了今后观光农业与乡村休闲旅游景区的合理布局、发展方向、政策建议和重点发展区

    天山西段区域环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以赛里木湖流域区为例[C]

    No full text
    天山赛里木湖为一地堑式山间断陷盆地,是中国天山最大的高山湖泊,海拔2073m,面积458 km2。拥有独立的环带状地貌构成的高山盆地封闭环境,以及丰富的动植物、水资源和高品位旅游资源。然而,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对赛里木湖流域区

    长春卫星激光测距站的性能和观测概况

    No full text

    天山南麓却勒塔格山干旱地貌研究[C]

    No full text
    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高程、山势起伏度及地质地形剖面线方法,对天山南麓却勒塔格山的地貌特征与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却勒塔格山是由新生界湖泊与河流相紫红色砂岩、粉砂岩、砾岩构成的褶皱山地,山势险峻并且呈E--W走向,显示山地受新构造运动南北向水平挤压隆升作用,产生强烈的表层褶皱,伴随褶皱产生了一系列的平行背斜轴的逆冲断层和斜切背斜轴的剪切断层,形成许多束状岩层倾角从缓倾斜到近于直立的背斜和向斜山地,山地支离破碎,反映了天山南麓地区处于构造活跃时期,地貌发育属壮年期的中期阶段。而地形高程剖面线反映了山地的起伏度和层状地貌特征,揭示了第四纪更新世中期以来,山地受塔里木盆地极端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偏小,水源匮乏,呈现出干旱荒漠环境。天山南麓却勒塔格山在强烈的干燥剥蚀和风蚀作用,以及暴雨冲刷、季节性洪水切割、岩性差异性风化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下,地表岩石风化以机械崩解作用为主,最终形成了干旱区独有的规模宏大、层理清晰的峰林与峰丛、峡谷与陡崖峭壁、形态各异的红层峡谷构造地貌、沟壑纵横的劣地雅丹地貌、河谷与重力崩塌地貌、盐丘地貌等干旱地貌类型,反映了干旱区地貌演化过程

    干旱区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地貌过程研究——以哈密荒漠区为例[C]

    No full text
    哈密是我国极端干旱荒漠中心,山地与盆地高差巨大,山地的平均高度为3 000~4 000 m, 盆地中心150~100 m,最低点81 m,其地貌带与地表物质结构均由山地向盆地中心呈环状分布。 本文基于哈密干旱荒漠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背景,对干旱区自然因素、人类活动下的地貌过程 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在极端干燥气候条件下,哈密盆地形成了风速最大,年大风日最多的“百里 风区”和“南湖戈壁风区”,风蚀风积现代地貌过程强烈;而人类2000 年以来的大规模屯垦活动, 使哈密盆地细土平原的水土资源开发失衡,引走有限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导致河流流程缩短,使 得绿洲下游水量减少,哈密盆地唯一的内陆河—库如克郭勒河断流,下游的沙尔湖干枯。同时, 地下水大幅下降,绿洲下游边缘区天然植被衰败,风沙地貌灾害肆虐,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 表明了极端干旱荒漠区以有限水资源为补给特征的我国干早区绿洲发育、演化的现代地貌过程, 即哈密盆地细土平原的开发受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制约,彰显了以水定地的特征,实际是现代地貌 演化过程--细土平原到人工绿洲的形成过程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