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校园氛围感知与中国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心理不安全感和消极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

    No full text
    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在亚洲国家,如中国。然而,有关学校因素(如校园氛围感知)是否以及如何影响问题性网络使用尚未明确。本研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考察校园氛围感知与问题性网络使用间前瞻性关系,依据情绪安全感理论与社会控制理论探讨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在上述前瞻性联系中的单中介以及联合中介作用。本研究以1365名青少年为被试(平均年龄14.68岁,标准差1.56;53.2%男生)进行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信效度良好的工具测量核心变量。路径分析结果表明:(1)中学入学第一年感知到的校园氛围能预测两年后的问题性网络使用;(2)在单中介模型中,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分别在上述纵向联系中起中介作用;(3)多中介模型揭示了两条间接路径,其中一条只通过心理不安全感,另一条先后通过心理不安全感与消极同伴交往。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上述结果模式在控制结果变量初始水平与人口学变量后具有跨性别(男vs.女)、跨学段(初中vs.高中)稳健性。因此,积极的校园氛围感知能够满足学生的安全感需要,进而引导其同伴交往,最终降低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通过识别问题性网络使用的风险因素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本研究为预防与干预提出了具有可塑性的目标。</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