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成效所作的实证分析——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力比较

    Get PDF
    十年西部大开发,成就斐然。本文选取2000年和2008年各地区47个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各层面的具体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构造一个反映综合发展程度的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表明,西部与东部地区在综合发展程度方面的差距有所缩小,但在具体发展指标方面,西部与东部的差距有缩小,也有扩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了下一步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建议

    Community structure of marine ultraphytoplankton in Xiamen waters using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Get PDF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对厦门海域9个站位水样进行分析,对色素数据进行换算,结果表明在厦门海域超微型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是绿藻,而总浮游植物优势类群是硅藻;超微型浮游植物对总浮游植物生物量贡献为总生物量1.5%~11%,超微型粒级细胞在一些类群中(绿藻、金藻)中占有很大比重。在超微型浮游类群组成中没有甲藻纲,而蓝藻丰度也非常低。超微型浮游植物组成结构厦门港富营养化水域呈单优势类群结构,在九龙江河口区域受冲淡水与陆源成分影响,结构较为复杂。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ere measured by RP-HPLC in seawaters samples of Xiamen in winter(December, 2002), and the diagnostic pigment data were converted into chlorophyll a biomass to assess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both in total and ultra-size phytoplankt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lorophyte was dominant group in ultra-phytoplankton community, while diatoms was prevaided in total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The biomass of ultra-phytoplankton only occupied about 1.5% to 11% biomass of all phytoplankton(indicated by Chlorophyll a), however, the ultra-size phytoplankton contributed a large proportion of biomass in chlorophyte and prymnesiaphyceae. Both dinophyceae and cyanobacteria were not detected in ultra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ommunity structure of ultraphytoplankton was simple in eutrophic aquicultral waters, while complicated in Jiulong River estuar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6039,40076031

    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纪要

    Get PDF
    今年 9月是五四宪法颁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五四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奠定了基础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以学术表达纪念、以纪念促进学术”的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于 2 0 0 4年 9月 5日举办了“纪念五四宪法颁布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 70余位代表莅临会议 ,研讨了诸多热点和前沿问题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大语言模型对齐研究综述

    No full text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大语言模型可能会生成不准确、有误导性甚至有害的内容,这引发了人们对大语言模型可靠性的担忧,采用对齐技术来确保大语言模型的行为与人类价值观一致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近年来大语言模型对齐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常用的指令数据收集方法和人类偏好数据集,概述了监督调整和对齐调整的相关研究,讨论了模型评估常用的数据集和方法,总结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受电弓滑板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及使用方法

    No full text
    本申请公开受电弓滑板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及使用方法,涉及机械装置技术领域,其中的接触线安装结构包括旋转圆盘、第一驱动电机、接触线、凸起点;接触线和凸起点在第一驱动电机的驱动下随旋转圆盘旋转;受电弓滑板安装结构包括滑板、安装框架、摆动框架、总框架、第一移动控制装置、摆动控制装置、第二移动控制装置、压力控制装置;安装框架向滑板施加压力,改变滑板与接触线或凸起点间的接触压力;滑板在摆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进行摆动,在第一移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旋转圆盘进行水平移动,在第二移动控制装置的驱动下相对于旋转圆盘进行竖直移动。如此,创建与弓网系统接近的服役环境,能模拟机械冲击和热冲击耦合作用下的滑板损伤机制

    宁南山区农林牧合理结构与经济开发

    No full text
    本项目以强化科技、智力投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传统观念为重点,逐步形成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为主的科技扶贫网,为科技扶贫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实施和推广“农田改制”、“作物合理布局”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并提出“增牛、稳羊、发展猪禽”的畜禽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有机肥增加30%,平均亩施用达到1000公斤,促进了农牧结合。在积级引进“微肥、抗旱剂、保水剂”等实用技术优良品种的同时,经组装配套,建立以“粮一豆一经-饲”轮作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做到耕作、轮作和施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简便易行,使示范区粮、油单产稳步上升。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2万亩的示范区,人均占有粮、油料和人均收入三年平均分别比1987年增长83.1~149.7%、49.7~84%和49~176.5%,农民群众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示范区已基本建立起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稳定增产的农田生态体系,开始步入“草—畜—肥—粮”良性循环。轮作中的平衡,根据作物的需肥生理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天然降水生产潜力所要求的需肥量,提出氮、磷相配合,有机、无机相配合的平衡施肥模式,提高了系统内的调控内和稳定性,周期性的平均单产达到127.6公斤,比不施化肥的连化肥的连茬麦亩产58公斤增产1倍以上,比施化肥的连茬麦增产25.1%土壤养分趋于供求平衡

    宁南山区农林牧合理结构与经济开发

    No full text
    本项目以强化科技、智力投入,提高人的素质,转变传统观念为重点,逐步形成以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和农民技术员为主的科技扶贫网,为科技扶贫工作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和组织基础。在实施和推广“农田改制”、“作物合理布局”等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并提出“增牛、稳羊、发展猪禽”的畜禽结构调整方向,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有机肥增加30%,平均亩施用达到1000公斤,促进了农牧结合。在积级引进“微肥、抗旱剂、保水剂”等实用技术优良品种的同时,经组装配套,建立以“粮一豆一经-饲”轮作为中心的综合配套技术体系,做到耕作、轮作和施肥等主要技术措施制度化、规范化和模式化,简便易行,使示范区粮、油单产稳步上升。总面积为5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22万亩的示范区,人均占有粮、油料和人均收入三年平均分别比1987年增长83.1~149.7%、49.7~84%和49~176.5%,农民群众初步解决了温饱问题。示范区已基本建立起农牧结合、用养结合、稳定增产的农田生态体系,开始步入“草—畜—肥—粮”良性循环。轮作中的平衡,根据作物的需肥生理特性、土壤的供肥能力以及天然降水生产潜力所要求的需肥量,提出氮、磷相配合,有机、无机相配合的平衡施肥模式,提高了系统内的调控内和稳定性,周期性的平均单产达到127.6公斤,比不施化肥的连化肥的连茬麦亩产58公斤增产1倍以上,比施化肥的连茬麦增产25.1%土壤养分趋于供求平衡

    安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类比与标准研究

    No full text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课题为甘肃省环境保护厅2012年度省环境保护科技计划项目“安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类比与标准研究”(GSEP-2012-13)。项目背景:近几年来,安西自然保护区内先后有数项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进行施工或者投产运行,建设前期就工程穿越保护区生态补偿资金事宜,一直是建设者、施工方和保护区三家争议的话题。至目前,国家尚无一部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标准,保护区只能依据甘肃省草原行业生态补偿标准来进行协商补偿,造成补偿资金的争议和资金额度不足以恢复原有生态。项目以西气东输三线工程等已建和在建工程为例,对工程穿越安西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进行定量研究,最终编制《甘肃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