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对不同现场标本的检测比较

    Get PDF
    利用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H5-Dot)”对来自陆禽、水禽的484份气管拭子、泄殖腔拭子和粪便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①不同采集方式的H5N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高低有别,气管拭子的检出率最高,泄殖腔拭子次之,粪便拭子最低(P<0·05),因此建议现场采样时应尽可能采集气管拭子标本;②陆禽标本检出率显著高于水禽标本(P<0·05),对病毒培养阳性的陆禽气管拭子检出率达80%(95%CI:70·6%~87·8%),对水禽气管拭子标本的检出率为38%(95%CI:26·9%~49·4%),可能与标本中病毒滴度高低有关;③有症状与无症状陆禽标本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另外,H5-Dot试剂对333份非H5病毒气管拭子标本的特异性为99·4%(95%CI:97·9%~99·9%)。这些结果表明,H5-Dot是一种较为可靠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早期快速检测方法,在缺乏仪器设施和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的H5N1禽流感病毒防控第一线具有重要推广价值

    一种新型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的建立

    Get PDF
    利用5株广谱特异性抗H5亚型血凝素单克隆抗体和酶联免疫渗滤技术成功地建立了一种适于现场检测H5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抗原快速检测试剂H5-HA(Ag)Dot-ELISA。该试剂对41株代表当前亚洲地区流行的各种遗传变异亚系H5N1禽流感病毒检测均为阳性,对多数毒株的分析灵敏度优于0.1个血凝滴度(HA titer),其中部分优于0.01个血凝滴度;比较该试剂与早期开发的同类ELISA试剂,发现前者对后者未能检出的H5N1新变异株检测均为阳性;利用该试剂和商品化Directigen Flu A(BD)试剂检测两株H5N1病毒株,提示前者灵敏度高于后者;该试剂对一株H5N1病毒的检测灵敏度与标准RT-PCR相当;该试剂对24株非H5亚型病毒检测均为阴性,显示出良好特异性。以上结果提示,此研究建立的H5N1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在H5禽流感现场检测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神狐海域Site4B 表层沉积物中脂肪酸组成及其碳同位素分布特征

    No full text
    通过对神狐海域表层5个沉积物样品进行脂肪酸组成及其碳同位素分布特征测试和研究,结果表明总脂肪酸含量分布为5.14~8.99μg/g,碳数分布范围从C1z到Csz,类型包括正构饱和脂肪酸、支链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类异戊二烯酸等计48种;样品中饱和的短链脂肪酸主要来自细菌与浮游生物,而长链饱和脂肪酸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其比例表明研究海域中海洋细菌与浮游生物输入量远远大于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支链脂肪酸10me16:0与单不饱和脂肪酸18:l009、16:1ω9主要来自硫酸盐还原菌,而单不饱和脂肪酸16:1ω7很大可能来源于硫氧化菌,比较相对含量得出神狐海域表层沉积物为还原环境。样品中检测出8种类异戊二烯酸,主要是植烷酸和17,21-印二升藿烷酸,及少量的姥鲛酸,推测为叶绿素a和细菌微生物的共同贡献

    珠江口盆地Site4B 柱状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及其来源分析

    No full text
    本研究采用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同位素质谱(GC-IRMS)方法,对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脂肪醇分子化合物分布以及单体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链脂肪醇碳优势指数(CPIC26—34:9.41—24.56)、平均碳链长度(ACLC26—34:28.85—29.99)以及n C26—n C30脂肪醇平均碳同位素组成(?29.13‰±0.87‰、?32.98‰±1.28‰和?32.73‰±1.61‰)均揭示了n C26—n C34脂肪醇属于陆源高等植物来源,n C16—n C20和n C24脂肪醇较正的碳同位素组成反映了化合物的海洋细菌来源,而n C22脂肪醇偏负的碳同位素特征(平均?33.26‰±1.51‰)反映了化学自养细菌来源。Site4B沉积物中的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南海周边河流,从12.7ka BP至今的沉积时期(0—80cm,文中深度均为埋深)和末次冰盛期(102—120cm),其陆源输入主要来自台湾岛河流,而在19.3—12.7ka BP沉积时期(80—102cm)和更新世沉积时期(120—300cm),台湾岛、吕宋岛和珠江口河流的陆源贡献普遍较低。Site4B沉积物中的海洋生产力主要来自海洋微生物输入的贡献,并主要受到海水温差影响;其中在35—150cm层位,海洋输入和南海暖流的强弱带来的海水温度的高低有关,而在150—300cm层位,则主要和冰期-间冰期的冷暖气候带来的海水温差有关

    珠江口盆地Site4B柱状沉积物中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类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No full text
    珠江口盆地Site4B沉积物中 (65~300 cm) 检出了1,15-C_(30) (ω16) 和1,15-C_(32) (ω18) 烷基二醇和酮醇,总的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含量分别为0.026~4.373 μg/g_(干沉积物) 和0.005~1.549 μg/g_(干沉积物) 。沉积物剖面上检测到的1,15-C_(30) 烷基二醇 (-26.6‰±0.9‰) 相对于来自陆源高等植物的C_(30) 直链烷基醇 (-32.8‰±1.5‰) 较正的碳同位素特征反映了这类化合物可能不是来自陆源高等植物;同时沉积物中未检出在黄绿藻中相对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更丰富的甾醇,且沉积物浅表层中 (0~65 cm) 未检出长链烷基二醇和酮醇类化合物,表明现今沉积物中几乎没有黄绿藻的贡献,和沉积物所处的寡营养盐 (不适宜藻类生长发育) 的陆坡位置相吻合。沉积物中1,15-C_(30) 烷基二醇 (-24.6‰~-28.4‰) 和海洋细菌来源的短链脂肪酸 (-25.5‰~-28.6‰) 具有相似的碳同位素组成,表明了海洋细菌是其可靠来源。Site4B沉积物中1,15-C_(30) 和1,15-C_(32) 烷基酮醇和二醇具有非常好的相关性,表明了它们可能来自相同的生物来源或者来自相关性较好的不同生源,而不是通过对应的二醇氧化生成,因为在65~95 cm的氧化环境中酮醇比例没有明显增高。Site4B沉积物中二醇参数和酮醇参数的变化非常相似,结合含量分布特征反映了古海水温度以及淡水入侵的双重影响,即较高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低的二醇含量都可能反映了古海水温度是主要影响因素;而较低的二醇参数及较高的二醇含量则可能反映了淡水的侵入是主要影响因素

    南海北部末次冰盛期晚期以来冰融水与气候事件记录:长链脂肪醇陆源输入指示

    Get PDF
    The distribution andδ13C composition of long chain n-alcohols from the lat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to the Holocene in Site 4B core sediments from the continental slope of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was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The distribution of c

    南海珠江口盆地深部烃类微渗漏的分子地球化学揭示

    No full text
    对南海珠江口盆地 Site4B 站位柱状沉积物可溶有机质中正构烷烃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海底以下65~70 cm、80~85 cm 和85~90 cm 存在明显的似成熟烃类分布。在气相色谱质谱图上(GC-MS),该处存在明显的 UCM 分布;在烃类分布上,该处以可溶有机质中高碳数正构烷烃奇偶优势趋于消失为特征,CPI 为1.15~1.45。同时,整个剖面其他层段沉积有机质中可溶烃类仍以典型的近/现代沉积有机质输入为标志。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以及该区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发现事实,推断Site4B 站位海底以下65~70 cm、80~85 cm 和85~90 cm 烃类异常可能系深部烃类微渗漏所致

    南海北部神狐海域现代沉积物中硫酸盐还原菌和硫氧化菌的检出脂肪酸生物标志物的指示

    No full text
    The lipid biomarkers of fatty acids in Site4 Bsediments from Shenhu Area,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and the sources of branched fatty acids and 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s are discussed.The results reveal that i/a-C15∶0,i/a-C17∶0,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