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新疆滴灌技术专利态势与分析/Analysis of Situation of Drip Irrigation Technology Patent in Xinjiang[J]

    No full text
    为了解新疆滴灌技术专利态势,探讨新疆滴灌技术的研发方向,采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中国专利数据库作为专利数据源,检索并分析新疆滴灌专利数量的发展、专利发明人和申请人情况,IPC技术构成以及相关情况.其结果:①检索出新疆滴灌行业专利213件(其中发明专利70件、实用新型134件和外观设计9件).②2008年以来滴灌专利数量呈急剧增加趋势.③排在前3位的专利申请单位和个人为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石河子大学及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④技术构成显示研究的重点技术为A01G和B01D.⑤A01G与B01D及A01C技术研究关联较为紧密.结论:新疆滴灌技术的发展前景广阔,研究热点和方向集中在A01G和B01D之间.专利研发及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专业人才的引进和资金投入

    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发与保护的生态背景/Ecological Background of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the Beiting Gucheng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Site Park[J]

    No full text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与文化交流汇融的重要地区,遗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北庭故城遗址是北疆现存最大的故城遗址,正在建设新疆第一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古代新疆交通史、军事史、民族文化史、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史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对北庭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深入挖掘该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开展可持续的保护与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该区历史时期的人地关系奠定基础

    1962-2010年玛纳斯流域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分析/Spatio-temporal change analysis of cultivated land in Manas drainage basin during 1962-2010[J]

    No full text
    为分析近几十年来玛纳斯流域水资源开发密集开发条件下耕地景观的时空变化,采用1962年、1977年、1989年、2000年和2010年5期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制图,并针对耕地信息,分别从时间变化过程、类型转化关系、空间格局等方面分析了近50 a来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从气候变化与灌区建设的角度探讨了水资源空间配置与耕地扩张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50 a来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未利用地、湿地和冰川雪地持续减少,草地在前20年增加、后30年减少;土地利用的变化程度总体上由剧烈逐渐趋于缓和;2)整体上耕地的变化由双向转化期逐渐过渡到单向转入期,草地和未利用地为各期主要转入类型,建设用地和草地为主要转出类型,各期的转入面积远大于转出面积,耕地总面积持续、快速增长。3)耕地扩张的重心由城市周边转向荒漠地区、由上游地区逐渐转移到下游,先后在昌吉、呼图壁、沙湾县、主要河流两岸及北部荒漠地区扩张,耕地景观也由杂乱破碎转的斑块转为成片连续的耕地带,耕地在景观中的优势进一步加强。4)耕地面积的扩张与降水和河川径流量的增加有关,耕地的扩张速度与方向与水库的空间分布及建成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水库及灌渠建成的后一个时段往往会伴随一轮耕地的快速扩张。流域内水资源开发的潜力不足,已不能满足耕地的大规模扩张。适当控制耕地规模、优化用水结构、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是集约化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藓类结皮斑块面积与环境因子的关系/Siz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ss Crust Patche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J]

    No full text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占该沙漠总面积的30%左右,苔藓结皮是其中的优势者,在防风固沙、捕获隐匿降水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自然状态下,该沙漠苔藓结皮多以镶嵌式或纯群状斑块分布,本文从斑块尺度出发,以斑块面积为指标,分析了该沙漠藓类结皮斑块的分布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 372个藓类结皮斑块中,有6 930个斑块的面积在100 cm2以内,占总斑块数目的94%,面积在100 cm2以上的斑块约为442个,占总斑块数的6%.(2)本研究共调查了143 223 cm2苔藓结皮,其中100 cm2以下的小斑块面积约为57 289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40%;其次是大小在100~200 cm2的斑块,面积约为32 941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23%;大小在200 cm2以上的斑块面积约为50 128 cm2,占总面积的35%.面积较大的斑块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西北部藓类结皮斑块面积较小,这一变化特征与苔藓结皮在区域尺度的优势发育区一致.(3)藓类结皮斑块面积大小与粒径在0.2mm以下的土壤含量正相关,大粒径的土壤不利于藓类结皮形成较大的斑块.(4)藓类结皮斑块面积与主要灌丛盖度呈微弱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可溶性钙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区域尺度的报道一致

    不同尺度苔藓结皮土壤性状的空间分布特征/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oil properties covered by moss crusts on different scales[J]

    No full text
    苔藓结皮是生物结皮的高级阶段,它在防风固沙、改善土壤水分、养分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作用,但前期研究多是对结皮区和无结皮覆盖区土壤性状的比较,对结皮斑块内土壤理化因子的空间分布情况尚不明确.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以及克里格插值法探讨了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全磷、总盐在样方和斑块两个尺度的空间变异特征,旨在阐明不同尺度藓类结皮土壤空间异质性的强度,明确不同尺度土壤各性状合适的取样距离.研究结果表明藓类结皮土壤性状在两种尺度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变异,随着取样尺度减小,自相关性在空间异质性中占的比重增加,结构因素的影响增强,随机因素的影响减弱.样方尺度的空间异质性大于斑块尺度异质性,且土壤性状的变程较大,采样时可适当增大取样间距;两种尺度下5个土壤性状中,全磷的变程最小,实际取样时应适当缩小取样距离,总盐变程大,自相关程度低,因而取样间距可适当放大.斑块尺度,藓类结皮土壤性状由边缘向中心递增(磷递减)的现象与斑块的边缘效应有关

    气候变化对蒙古扁桃适宜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的影响/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suitable distribution range and spatial pattern in Amygdalus mongolica[J]

    No full text
    为模拟、预测气候变化对孑遗、濒危植物蒙占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潜在分布的影响,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模拟、预测、对比、分析、揭示蒙占扁桃在最大冰期(CCSM及M1ROC模型)、历力史气候(1961-1990年)及未来气候(2020年、2050年和2080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 门委员会排放情景特别报告的A2A情景)条件下的适宜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1)蒙占扁桃在历史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区集中在蒙古的南戈壁省及东戈壁省,我国内蒙古巴彦淖尔市、阿拉善左旗、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西部,河西走廊中部及东部,宁夏北部及陕西北部,以及河北北部的部分地区;(2)与历史气候条件下的潜在分布相比,蒙古扁桃在最大冰期CCSM气候情景下的分布经历了明显的、大范围的向南迁移和范围缩小;(3)未来A2A气候情景下,其潜在分布范围表现出在2020年明显扩大,在2050年减小,到2080年又略有增大的趋势.分布格局表现出不断向我国河北及内蒙古东部,蒙古东部、北部及西部大幅度扩散、迁移的趋势

    准噶尔盆地南缘"丰收林"胡杨水势/Water potential of Populus euphratica in a'foison forest'at south edge of Junngar Basin[J]

    No full text
    以准噶尔盆地南缘150团丰收林的胡杨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其与梭梭和柽柳水势变化的规律,以及与土壤含水量和大气温、湿度的关系,探讨了干旱环境下胡杨水势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胡杨叶、茎水势日变化呈"V"型,梭梭和柽柳水势日变化呈"W"型.相关分析表明,胡杨老林叶、茎水势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39和-0.818),胡杨幼林的茎水势与温度呈显著负相关(r=-0.650);胡杨幼林叶水势与空气湿度呈正相关(r=0.786).胡杨老林2 m处叶、茎的清晨水势与5和10 m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5和10 m处叶、茎的清晨水势无显著差异(P>0.05);2、5和10 m处的叶、茎正午水势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20:00,胡杨老林在不同高度叶水势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干旱荒漠区植被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分析/Using Multi-spectral Remote Sensing Data to Extract and Analyze the Vegetation Change of the Western Gurbantunggut Desert[J]

    No full text
    多期的遥感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干旱荒漠区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和变化特征。本文以1989、2000和2007年3个不同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线性光谱混合分析和RGB彩色合成法构建一个研究框架,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缘进行植被信息的提取和变化监测分析。在混合像元分解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选择端元,比较选出最佳的端元数目及其对应光谱特征值,对植被变化监测的结果,结合气象等因子综合判定。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的植被、盐碱地、裸沙和黑色砂砾等4种端元被选取出来,分析表明非受限的最小包含端元特征法所选端元光谱特征的分解结果较为理想;(2)以线性光谱混合分解技术提取的干旱荒漠区植被分量与实测植被盖度显著相关,线性相关系数为0.86,可见干旱荒漠区的植被盖度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的植被分量间接得到;(3)研究时段内,研究区植被覆盖变好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1.47%,而退化区域仅占16.51%,综合分析结果也说明植被总体情况呈现好转

    准噶尔盆地南缘梭梭树干液流规律比较/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Rule of Stem-sap Flow of Haloxylon ammodendron in the Southern Marginal Zone of Junggar Basin[J]

    No full text
    采用SF-300热脉冲树干液流仪,分析比较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人工种植和原生条件下,梭梭树干液流及其土壤水分的变化,建立了人工种植梭梭树干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人工种植梭梭日累积液流量过程线呈近似"S"型,与土壤含水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液流速率日变化多呈双峰型,昼夜变化明显,对气温的时滞约1 h;原生梭梭耗水特征相对稳定,日累积液流量过程线近似直线型,与土壤含水率无相关性,液流速率日变化多呈多峰型,无明显日过程。观测期人工梭梭单位面积液流通量平均为0.240 L/(cm2.d),是原生梭梭的1.5倍;降雨后人工和原生梭梭液流速率峰值分别比降雨前提前3 h和30 min

    玛纳斯河流域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Analysis on Landscape Pattern Change and Driving Mechanism in Manas River Watershed[J]

    No full text
    干旱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分析对区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选择了西北干旱区水土开发的典型区域玛纳斯河流域,基于GIS/RS技术对研究区的1990,2000,2005,2010年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分别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计算出8个景观指数,探讨景观格局变化以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的优势逐渐减小,耕地的优势逐渐上升,景观多样性升高,优势度下降,趋于分离、破碎化方向发展.(2)人类活动使草地和未利用土地转为耕地,类型转化逐渐由双向转化逐渐趋向于单向转化,草地面积的变化和聚集度指数成线性关系,草地面积每减少1%,聚集度作出减少0.66的响应.(3)降水与气温都有明显的增长,前十年的永久冰川雪地的最大斑块指数和聚集度下降的幅度,均大于后十年,响应了M-K趋势分析“降雨、气温和径流的突变点都集中在1995年左右”.最后提出需要合理规划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和水资源配置方案,不能挤占生态用水,要实现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