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Efficacy of ulinastatin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purulent peritonitis

    Get PDF
    目的观察研究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杏林分院普外科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确诊为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患者共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访并记录2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内毒素含量为(626.9±130.5)pg/mL,低于对照组(867.4±124.2)pg/mL(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14%vs.77.14%;χ~2=7.467,P<0.05)。结论乌司他丁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确切,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ulinastatin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purulent peritonitis.Methods 70 cases diagnosed with acute purulent peritonitis from March 2013 to March 2015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3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and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ulinastatin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treatment. The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followed up and recorded in two groups post-treatment. Results The endotoxin content post-treatment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626. 9 ± 130. 5) vs.( 867. 4 ± 124. 2) pg / mL,P < 0. 05]. The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97. 14% vs. 77. 14%; χ~2= 7. 467,P < 0. 05). Conclusion Ulinastatin combined with gamma globulin has the exact efficacy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cute purulent peritonitis whose efficacy is better than conventional treatment.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11Y0051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

    Get PDF
    目的探究中医定向透药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康复疗效。方法将我院167例LD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85例和对照组8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保守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疗程14 d,治疗后比较2组疼痛程度(VAS评分)、腰椎屈曲度值、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有效率为92.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9%(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为(3.2±1.1)分,腰椎屈曲度值为(16.4±2.6),Barthel指数为(74.7±14.8),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LDH具有良好疗效,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可在LDH康复治疗中推广应用

    A TEXTUAL RESEARCH ON SOME LILIACEAE IN CHI WU MING SHI T’U K’AO AND THE DOMESTICATION ANDDISPERSAL OF THE EGGPLANT IN CHINA——CASE STUDIES OF PLANT TEXTOLOGY

    No full text
    中国古代涉及植物学的文献可谓浩如烟海。由于中国植物种类繁多,加之方言的分化和文字的演变,古籍文献中的植物名称难以计数。距古愈久,失误愈多,渐至名称混乱难以分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比比皆是。植物考据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本文确立了中国植物考据研究的范围、内容、证据、方法和目的,并以时间为线索,梳理了中国植物考据研究两千多年的历史,扼要评介了各个历史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在此基础上,本文遵循“由近及远,先实后虚”的研究思路,考证了《植物名实图考》的几种百合科植物,同时选定茄子这一栽培植物,以它为点,利用中国古籍文献证据,研究它在中国的起源、驯化和传播,藉此探讨植物考据研究所能解决的植物学问题。 1. 粉条儿菜和肺筋草考 理清了近百年来“粉条儿菜”和“肺筋草”这两个植物中文名称的混乱,确认粉条儿菜一名最早见于《救荒本草》,实为菊科Compositae鸦葱属Scorzonera华北鸦葱Scorzonera albicaulis;首次记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中的“肺筋草”才是Aletris 属植物,应为Aletris scopulorum,非前人考证的Aletris spicata。 2. 黄精属植物考 《图考》“黄精”包括了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长梗黄精P. filipes和距药黄精P. franchetii,这三个种实际上是一个集合种 (species aggregate), 即使用现代分类的观点来看,它们之间也很难从外部形态区分开来;“黄精苗”可能为P. sibiricum或P. verticillatum;认为“滇钩吻(一)”应为点花黄精P. punctatum,这与前人的考证结果相同;“滇钩吻(二)”和“滇黄精”可能分别为卷叶黄精P. cirrhifolium和滇黄精P. kingianum中的某个种,但限于黄精属植物分类研究的程度,暂且存疑;“萎蕤”图所绘植物不属于黄精属Polygonatum,而为万寿竹属Disporum的横脉万寿竹D.trabeculatum。 3. 贝母考 《图考》贝母条下所附贝母图,不属于贝母属Fritillaria植物,而属天南星科Araceae,可能为半夏Pinellia ternata的幼苗;文中“点苍山生者”可能是鸭趾草科蓝耳草Cyanotis vaga;“张子诗”中的蔓生贝母为Bolbostemma paniculatum,这可能是中国古代最早利用的“贝母”,后来逐渐被Fritillaria属植物替代。 4. 茄子的栽培起源和传播 本文首先借助于现代系统学和遗传学的研究结果,理清茄子及其近缘种的分类、地理分布和可能的驯化过程;结合民族植物学研究和大量的野外考察,确认了茄子及其近缘种在中国的形态、分布和利用方法等等;而后将今论古,用严格的考据方法理清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文献中与茄子相关文献的科学含义。在这个基础上推演茄子在中国栽培起源和传播的途径。得到以下结论:茄子的野生种GroupF和原始栽培种Group G在中国南方热带地区存在,早在晋代记载的“茄树”很可能就是这个原始栽培种Group G;高级栽培种Group H最早在公元前一世纪就有记载,有可能在中国四川盆地南部山区的暖温带地区被首先驯化;中国有些茄子的高级栽培种Group H也有可能从印度传来,但传播路线应该是沿着由南向北的西南丝绸之路,而非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自西向东由西北丝绸之路首先传入长安;在中国,茄子的高级栽培种由成都平原向长江中下游地区传播,继而在公元五到六世纪传播到黄河中下游地区,栽培技术已经成熟,利用方法越来越多, 到了宋代已经遍布整个中国;茄子在中国的选育是向着果实体积变大、味道变甜的方向进行, 宋代茄子发生了明显的品种分化,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茄子图

    粉条儿菜和肺筋草的考释

    No full text

    释植物学名中“Tangut”一词

    No full text
    Tangut一词是指我国隋唐时期在西陲众多的羌族部落支系中的一支,称党项羌。到北宋时,党项族逐渐强大,建立西夏王国,自称大夏。本文分析了以Tangut-为种加词语干的40余个种的学名,以它们的主模式、后选模式或合模式的分布区为依据并吸取前人的研究结果,划出唐古特区系的范围。本区系的范围,北方以甘肃祁连山南坡为界,最北起自镜铁山,向南一直延至甘肃洮河流域,南方以青海布尔汗布达山和阿尼玛卿山(积石山)为界,西起柴达木盆地东缘(不包括柴达木盆地),东边从洮河向西延伸至四川东北部一小部分,大致为松潘、理县以北地区。我们深知一个植物区系的界定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在这里仅以一些分类群的采集地区为依据是不充分的。但又考虑到本区系包括的范围不大,而收集到分类群达40个之多,我们的分析可以看做是从历史的角度划分植物区范围的探索性尝试

    药用植物千层塔的基原物种及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中记载的传统草药千层塔,之前被考证为石松科(Lycopodiaceae)石杉属(Huperzia Bernh)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目前药学研究从中分离出的石杉碱甲,能够高效、高选择、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减少乙酰胆碱分解,已广泛应用于改善记忆和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近40年来有关"蛇足石杉"在系统与分类学、遗传多样性、组学研究、内生真菌、化学成分、资源调查、栽培繁殖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植物分类学研究角度出发,厘清原中国境内分布的蛇足石杉,实应为我国东北地区分布的Huperzia serrata和我国南方分布较广的H.javanica两个物种;该研究结果显示,《植物名实图考》千层塔的基原,应是我国南方广布的石杉属植物H.javanica。考虑到药用植物和药材名称的稳定,将H.javanica的中文名沿用《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千层塔",H.serrata的中文名处理为"蛇足石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控释尿素的透膜扩散速率

    No full text
    使用控释氮肥能提高其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包膜型)控释尿素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控释氮肥之一。控释尿素透膜扩散速率是其控释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表明,使用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为显色剂,在酸性水溶液介质中显色络合物的最大紫外吸收峰在λ=426m处,尿素浓度在7.5~210μg·mL^-1范围内,其浓度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在此紫外波段测定水溶液中尿素的含量来实现控释尿素透膜扩散速率的测定方法,其回收率为96.1%~103.9%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