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research outputs found

    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模拟及优化

    No full text
    甲醇制烯烃(MTO)分离流程的性能直接影响目标产品质量和整体收益。早期MTO深冷分离流程复杂、能耗高,已逐渐被现有中冷油吸收分离流程所取代。通过流程模拟,本文对比考察了几种已工业应用的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结果表明,现有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主要差异在于脱丙烷系统和脱甲烷系统;脱丙烷系统中采用高、低压脱丙烷塔,较凝液汽提塔+脱丙烷塔型式可节省能耗;脱甲烷系统中采用预切割-油吸收双塔或油吸收-汽提双段单塔型式,较单脱甲烷塔型式可节省丙烷吸收剂用量(约29%)。现有流程都存在吸收剂循环回路过长导致循环内各塔操作负荷和设备投资增大问题。由此,提出的一种吸收剂短回路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可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降低塔设备投资

    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模拟及优化

    No full text
    甲醇制烯烃(MTO)分离流程的性能直接影响目标产品质量和整体收益。早期MTO深冷分离流程复杂、能耗高,已逐渐被现有中冷油吸收分离流程所取代。通过流程模拟,本文对比考察了几种已工业应用的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结果表明,现有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主要差异在于脱丙烷系统和脱甲烷系统;脱丙烷系统中采用高、低压脱丙烷塔,较凝液汽提塔+脱丙烷塔型式可节省能耗;脱甲烷系统中采用预切割-油吸收双塔或油吸收-汽提双段单塔型式,较单脱甲烷塔型式可节省丙烷吸收剂用量(约29%)。现有流程都存在吸收剂循环回路过长导致循环内各塔操作负荷和设备投资增大问题。由此,提出的一种吸收剂短回路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可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降低塔设备投资

    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模拟及优化

    No full text
    甲醇制烯烃(MTO)分离流程的性能直接影响目标产品质量和整体收益。早期MTO深冷分离流程复杂、能耗高,已逐渐被现有中冷油吸收分离流程所取代。通过流程模拟,本文对比考察了几种已工业应用的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结果表明,现有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主要差异在于脱丙烷系统和脱甲烷系统;脱丙烷系统中采用高、低压脱丙烷塔,较凝液汽提塔+脱丙烷塔型式可节省能耗;脱甲烷系统中采用预切割-油吸收双塔或油吸收-汽提双段单塔型式,较单脱甲烷塔型式可节省丙烷吸收剂用量(约29%)。现有流程都存在吸收剂循环回路过长导致循环内各塔操作负荷和设备投资增大问题。由此,提出的一种吸收剂短回路MTO前脱丙烷分离流程,可在不增加能耗的基础上,降低塔设备投资

    综合考虑偏压和温度因素实现光探测器本征频率响应的提取

    No full text
    频率响应是探测器的重要特性之一,本征频率响应决定了探测器的响应带宽.在前人使用扣除法提取探测器本征频率响应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反向偏置电压和温度等两种影响频率响应的因素,分别进行基于反向偏置电压和温度的实验.结合物理模型对实验及拟合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提取了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探测器的本征频率响

    嗜水气单胞菌cpxRA缺失株构建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No full text
    为了探讨Cpx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生长及毒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利用融合PCR和基因同源重组原理,以自杀质粒pRE112为载体构建缺失57—1879 bp序列的cpx R-A基因簇突变株Δcpx,然后比较缺失株和野生株在生长、生物膜形成、应激耐受及毒力等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普通PCR及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突变株中cpx RA基因簇片段的部分缺失,表明突变株构建成功;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突变株在形态、生长、生物膜形成及毒力等方面与野生株没有显著差异,两者主要在应对高渗透压、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刺激及含有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或多黏菌素B环境表现不同。结果表明Cpx双组分系统在嗜水气单胞菌应对外界刺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毒力方面则可能处于次要地位

    玉屏风散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为探究传统中药玉屏风散在水产养殖上的生物学功效,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5%和10%的玉屏风散和1%的芪参散配成实验饲料,饲喂实验鱼2周,然后分别观察两种中药对罗非鱼(体重约220 g)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草鱼(体重约20 g)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中药组均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10%玉屏风散组效果最显著;各实验组中罗非鱼肝、肾、脾体指数和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中药组罗非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不高于空白对照组;2.5%、10%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药物组罗非鱼溶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2.5%玉屏风散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玉屏风散各剂量组罗非鱼呼吸暴发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肾脏中HSP70在2.5%和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下调;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肾脏中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TGFRⅢ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玉屏风散各剂量组能够提高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表现为死亡率降低和进入血液的细菌减少,其中5%玉屏风散组效果最佳。实验表明,玉屏风散能够有效促进罗非鱼生长,对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够有效地提高草鱼的免疫保护率

    玉屏风散对鱼类非特异性免疫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No full text
    为探究传统中药玉屏风散在水产养殖上的生物学功效,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2.5%、5%和10%的玉屏风散和1%的芪参散配成实验饲料,饲喂实验鱼2周,然后分别观察两种中药对罗非鱼(体重约220 g)的生长、非特异性免疫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对草鱼(体重约20 g)免疫保护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中药组均提高了罗非鱼增重率,10%玉屏风散组效果最显著;各实验组中罗非鱼肝、肾、脾体指数和各血液学指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各中药组罗非鱼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含量均不高于空白对照组;2.5%、10%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各药物组罗非鱼溶菌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2.5%玉屏风散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玉屏风散各剂量组罗非鱼呼吸暴发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罗非鱼肝脏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肾脏中HSP70在2.5%和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HSP70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下调;肝脏中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表达量上调,肾脏中TGFRⅢ在2.5%玉屏风散组和1%芪参散组表达量上调,脾脏中TGFRⅢ在各实验组中表达量均上调;玉屏风散各剂量组能够提高草鱼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抵抗能力,表现为死亡率降低和进入血液的细菌减少,其中5%玉屏风散组效果最佳。实验表明,玉屏风散能够有效促进罗非鱼生长,对其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以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并能够有效地提高草鱼的免疫保护率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No full text
    植被志(vegegraphy)是基于植被调查资料,全面记叙植被的群落外貌、种类组成、结构和功能、生境条件,以及地理分布等特征,并对同类植被进行归纳和总结的志书。"植被志"的英文译为"vegegraphy",是本文的新造词,它是由"vegetation"的词头"vege-"和英文后缀"-graphy"(记叙之意)组成的合成词。《中国植被志》的研编是一项时间紧迫、内容复杂、工作量浩繁的重大科学工程。它的完成将极大提升中国植被科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水平,并为中国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环境治理等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资料。本文首先简述了植被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外貌特征、种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动态变化等)和国内外植被调查的进展情况,简要回顾了中国植被分类系统的研究历史,并对以往的分类系统进行了若干修订。在此基础上,着重讨论并提出了《中国植被志》卷册编排体系和用于《中国植被志》研编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案。在对植被分类系统的修订方面,主要对高级分类单位及相对应的英文名称进行了讨论和修订。按照本文修订的分类系统,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及其对应的英文名称分别是:植被型组(Vegetation Formation Group)、植被型(Vegetation Formation)和植被亚型(Vegetation Subformation)、群系组(Alliance Group)、群系(Alliance)和亚群系(Suballiance)、群丛组(Association Group)以及群丛(Association)。在植被型组中,划分为9类:森林、灌丛、草本植被、荒漠、高山冻原与稀疏植被、沼泽与水生植被、农业植被、城市植被及无植被地段。关于《中国植被志》的卷册编排和"植被类型"划分,首先按高级分类单位——植被型划分相应的"卷";在此框架下,模糊"植被亚型"、"群系组"和"群系"的概念,确定"植被类型"(Vegetation type),并将其作为植被志各卷中的"册"。这样处理不仅保证了研编工作的可操作性,也保持了同一卷册中特定植被类型的完整性。《中国植被志》编排体系中的"植被类型"的划分很重要,它是指具有相同建群种及相同优势类群(如种、属)的植被组合,但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植被分类单位。"植被类型"的划分遵循"优势类群及生活型的同一性,生境条件的相对重要性,植被特征及用途的差异性,以及突出植被志的应用性"等原则。按该编排体系,《中国植被志》将由48卷约110册组成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