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脉冲电磁场对卵巢切除大鼠骨组织活化T细胞核因子2和空泡型V-ATP酶mRNA表达的影响

    Get PDF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leds,PEMF)对卵巢切除(ovariectomized,OVX)大鼠骨组织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B,RANK),活化T细胞核因子2(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2,NFAT2)和空泡型V-ATP酶(vavcuolar H+-ATPase,V-AT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卵巢切除组(OVX),卵巢切除+脉冲电磁场治疗组(OVX+PEMF)。OVX+PEMF组大鼠在频率8Hz,磁场强度3.8m T的PEMF下每天干预40min,干预8周和16周后检测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RANK,NFAT2和V-ATP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OVX组BMD在第8周(P0.05,而SHAM组NFAT2与V-ATP表达均低于OVX组(P0.05;16周时OVX+PEMF组RANK和NFAT2表达均高于SHAM组(均P0.05。OVX组与OVX+PEMF组相比,8周时两组RANK和V-ATP表达均P>0.05,OVX+PEMF组NFAT2表达低于OVX组(P0.05,NFAT2和V-ATP在OVX+PEMF组的表达均下降(P<0.01,P<0.05)。结论:PEMF可通过下调OVX大鼠骨组织中NFAT2和V-ATP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进而延缓OVX大鼠的骨丢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2168);;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6J01623,2017J01375);;福建省卫生计生委青年科研课题(2015-2-45

    黄河流域极端气温指数的气候演变特征分析

    No full text
    利用黄河流域1963-2013年59个站点日最高和最低气温资料,结合线性拟合、M-K检验、Morlet小波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流域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整体上看,黄河流域冷日、冷夜、冰日、霜冻、冷持续日数分别以1.06、1.93、2.40、3.36、1.12d&middot;10a~(&ndash;1) (P&lt;0.001)的趋势减少,而暖日、暖夜、夏日、热夜、暖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分别以1.56、2.22、2.66、1.56、1.48、3.47d&middot;10a~(&ndash;1) (P&lt;0.001)的趋势增加,日最低气温极小(大)值、日最高气温极小(大)值及气温日较差的变化率分别为0.25(0.4)、0.18(0.27)、-0.09℃&middot;10a~(&ndash;1) (P&lt;0.05)。(2)研究区内6个子区域的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相一致,宁夏中北部、内蒙古中南部极端气温事件变化趋势最为显著。(3)夜指数(暖夜、冷夜)变化幅度大于昼指数(暖日、冷日),冷指数(极端最低、最高温度极小值)变化幅度小于暖指数(极端最低、最高温度极大值)。(4)黄河上中游比下游地区对极端气温变化更敏感。(5)WMO发布的16个指数均有3a、7a左右的短周期和26a左右的长周期,而暖(冷)持续日数、气温日较差、生物生长季还拥有一个16a左右的中长周期。(6)除日最低气温极小值、气温日较差、冷持续日数外,其余各项指数的突变年份均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p

    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的模拟研究

    No full text
    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RAQMS (Regional Air Quality Model System),对2009年春季中国东部气溶胶主要化学成分及其分布进行了模拟研究。与泰山站观测资料的对比结果显示,模式能比较合理地反映气溶胶浓度的逐日变化特征。整体上,模式对无机盐气溶胶的模拟好,分别高估和低估黑碳和有机碳气溶胶浓度,其原因与排放源、二次有机气溶胶化学机制和模式分辨率的不确定性有关。模拟结果显示,春季气溶胶浓度高值主要集中于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受东南亚生物质燃烧和大气输送的影响,中国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区有机碳浓度高于中国其他地区。中国西北部沙尘浓度较高,而且向东输送并影响到中国东部和南方部分地区。中国东部的华北、四川东部、长江中下游等地PM2.5 (空气动力学直径在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污染严重,4月平均PM2.5浓度超过了我国日平均PM2.5浓度限值。中国东部泰山站的观测和模拟结果都显示近地面硝酸盐浓度超过硫酸盐,中国北部对流层中硝酸盐的柱含量也大于硫酸盐,而在中国南部则相反,这一方面与春季中国云量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以及云内液相化学反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南北温差对气溶胶形成的影响有关。就整个中国东部而言,虽然硫酸盐的柱含量(46 Gg)仍大于硝酸盐(42 Gg),但比较接近,反映出我国氮氧化物排放迅速增加的趋势。春季中国地区对流层中PM10(空气动力学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及其化学成分柱含量分别为:990.8 Gg (PM10), 52.6 Gg (硫酸盐),48.2 Gg (硝酸盐),32.1 Gg (铵盐),22.9 Gg (黑碳)和74.1 Gg (有机碳),有机碳(OC)中一次有机碳(POC)和二次有机碳(SOC)分别占60%和40%,中国东部PM10中人为气溶胶和沙尘分别占30%和70%,反映了春季沙尘对我国大气气溶胶的重要贡献。</p

    西安城区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No full text
    利用大流量主动采样器于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集了西安城区大气样品,研究了大气中多环芳烃(PAHs)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安大气中16种美国EPA优控的PAHs(PAHs)气固两相总浓度为37~620ng&middot;m~(-3)(年平均为195ng&middot;m~(-3)),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依次为夏季(74ng&middot;m~(-3))&lt;春季(106ng&middot;m~(-3))&lt;秋季(213ng&middot;m~(-3))&lt;冬季(360ng&middot;m~(-3)).气态PAHs以3~4环为主,颗粒态PAHs以5~6环为主.分子组成表明西安大气PAHs主要来自于燃煤和机动车尾气及生物质燃烧的复合源.应用BaP毒性当量因子及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西安城区成人和儿童进行PAHs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成人和儿童的日均暴露剂量分别为24.3*10~(-6)mg&middot;kg~(-1)&middot;d~(-1)和5.6*10~(-6)mg&middot;kg~(-1)&middot;d~(-1),终身致癌超额危险度分别为7.5*10~(-5)和1.7*10~(-5),可能造成成人和儿童的预期寿命损失分别约为467.6min和107.5min.</p

    春节期间西安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

    No full text
    采用美国R&amp;P公司TEOM-1400a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及其8通道采样系统(ACCU),在2011年春节期间实时监测和分8个时段采集了西安城区的PM_(2.5)样品.研究了春节期间西安城区大气中PM_(2.5)的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目的是阐明2011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时,西安城区大气中细颗粒PM_(2.5)的质量浓度、元素碳(EC)、有机碳(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除夕00:00~02:59为污染浓度最大时段,PM_(2.5)30 min平均浓度在01:00时刻达到最大值1514.8 &mu;g?m~(-3),其碳组分OC、EC、WSOC、非水溶性有机碳(WIOC)分别为123.3、18.6、66.7和56.6 &mu;g?m~(-3),高于春节期间的其他正常时段1.7倍、1.2倍、1.4倍和2.2倍.碳气溶胶组分WSOC与OC、EC相关性分析表明春节烟火期间含碳物质更多的来自于烟花爆竹燃放,但其对烟火时段的气溶胶的贡献较小,仅为9.4%.</p

    西安市大气中二元羧酸有机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No full text
    为研究西安市冬季大气PM10中二元羧酸类有机气溶胶的组成和来源,采集了西安市2009 年1~2 月份的PM10样品,并利用GC/MS 对样品中二元羧酸进行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大气中二元羧酸总浓度为(1597&plusmn;725)ng/m3,其中草酸浓度最高[(1162&plusmn;570)ng/m3], 其次是邻苯二甲酸[(196&plusmn;82)ng/m3]、丁二酸[(98&plusmn;71)ng/m3]和丙二酸[(58&plusmn;45)ng/m3].西安市二元羧酸浓度高于北京、南京、广州、香港等 城市14%~350%,表明其污染严重,其中草酸相对含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气溶胶更为老化.C3/C4, C6/C9和Ph/C9比值 及其相关性进一步表明二元羧酸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通过对水溶性有机碳(WSOC),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二次有机碳(SOC)的分析, 发现WSOC 主要来自于二次有机碳(SOC)的形成.另外,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加,导致春节后尽管燃煤排放污染物减少,但二元羧酸浓度并 无降低,而相对含量较节前却显著增加.</p

    春节期间西安市南郊细颗粒物中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

    No full text
    运用美国R&amp;P公司TEOM-1400a的ACCU 8通道,分8个时段采集了西安南郊的细颗粒物(PM2.5)样品.运用离子色谱分析检测了样品中9种水溶性离子(Na~+、NH_4~+、K~+、Mg~(2+)、Ca~(2+)、F~-、Cl~-、NO_3~-和SO_4~(2-)).结果表明,燃放烟花爆竹时段的PM_(2.5)平均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总平均浓度分别高于正常时段的1.6倍和1.3倍,其中0∶00&mdash;02∶59时段PM_(2.5)平均浓度及9种水溶性离子总平均浓度高于正常同时段的6.6倍和5.2倍;其中Cl~-、SO_4~(2-)、K~+和Mg~(2+)4种离子质量浓度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19.1倍、5.0倍、62.0倍和10.3倍.离子平衡表明燃放烟花时段的气溶胶接近中性略微偏酸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判断得知,水溶性离子主要来源于燃放烟花爆竹及少量机动车尾气和燃煤.</p

    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

    No full text
    2015年11月1 - 30日在西安用大流量采样器每12 h进行1次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集,分析供暖前后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与无机离子的浓度和棕碳吸光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供暖对城市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供暖前(11月1 - 15日)与供暖后(11月16 - 30日)PM_(2.5)浓度分别为127 &plusmn; 59 &mu;g &middot; m~(-3)和164 &plusmn; 126 &mu;g &middot; m~(-3),供暖后比供暖前增加了30%,其中K~+、Cl~-、和分别增加了30%、70%、40%和38%。洁净期(PM_(2.5) &lt; 75 &mu;g &middot; m~(-3))与灰霾期(PM_(2.5) &gt;150 &mu;g &middot; m~(-3))对比显示:洁净期Na~+、Ca~(2+)、Mg~(2+)的相对含量均大于灰霾期,这是由于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风速&lt;1 m &middot; s~(-1))使得粉尘粒子干沉降效应增加所致。洁净期[NO_3~-]/[SO_4~(2-)]质量比均大于1而灰霾期均小于1,这是因为灰霾期高湿条件有利于二氧化硫液相转化为硫酸盐所致。供暖前灰霾期[NO_3~-]/[SO_4~(2-)]比值要高于供暖后的灰霾期,这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燃煤取暖排放二氧化硫增加有关。供暖前后棕碳的质量吸收效率(MAE)值均是洁净期大于灰霾期,表明:与非灰霾天相比,当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使得细粒子在大气中长时间存留,延长其二次氧化反应时间,使得棕碳中含C = C不饱和键的吸光性物质被深度氧化,从而降低其吸光性能。</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