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岩溶效应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例

    No full text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为对象,以大量地质录井及实验分析资料为依据,密切结合古岩溶储层岩性和物性分析,综合探讨了古岩溶地貌与古岩溶储层的岩溶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石类型可归纳为白云岩类、次生灰岩类、石灰岩类、云化灰岩类等四大成因组合。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岩性效应不同,石灰岩及云化灰岩类是斜坡台地及残丘和盆地残台及残丘发育的标志性岩类;白云岩及次生灰岩类则是斜坡台缘、斜坡阶坪及盆地洼地发育的基础岩类。古岩溶地貌不同,则与储层的物性效应不同,斜坡台缘效应最好,斜坡阶坪中等,斜坡台地及残丘中下,盆地残台及残丘较差,盆地洼地最差。斜坡台缘与斜坡阶坪分界为盆地东部古岩溶效应的重要转折点,居其两侧的小层渗透率随古岩溶地貌的变迁而逆向增减,发育红色和蓝色2种不同的效应模式。小层物性效应则与白云岩类和次生灰岩类的含量密切相关,其效应模式呈现出此消彼长同时又互为补充的特点。如果储层岩类组成过于单一、或者某类组分含量过低或过高,都将对古岩溶地貌发育产生重要的影响;适度比率的岩类组合或者混合岩化对古岩溶储层的物性效应更为有利。</p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长7深水浊积特征与储层发育

    No full text
    为了进一步探讨深水湖盆储层成因及油气勘探潜力问题,依据录井、测井、实验及试采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LM井区长7油层组深水浊积相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储层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M井区长7油层组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亚油层组和4个小层,下部长7_3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油页岩,中上部长7_2和长7_1亚油层组发育大套浊积岩和典型的鲍马序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深水浊积层序,且可划分出浊积中扇、浊积下扇及深水盆地共3个亚相,以及浊积水道、水道间漫流、水道前缘漫流、浊积末梢、泥页岩及油页岩等6个沉积微相。该大型浊积扇体以浊积中扇为主体,且受西南单一物源及水系控制,砂体的连续性、连通性及复合性均较好,成为长7深水有效储层发育的主要成因类型;油气显示及产能良好,勘探开发潜力较大,是深水相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有效目标。</p

    青藏高原东北缘尖扎盆地碳酸盐含量及其古环境意义

    No full text
    尖扎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缘,位于青藏高原寒旱区、西北内陆干旱区和东部季风区的交汇地带,同时又处在东亚季风和西风环流的汇聚地带,属于气候极度敏感区域,盆地内部沉积了巨厚且连续的新生代沉积物。青海省尖扎县城西面的加让剖面主要以风成红粘土沉积为主体,但发生过多次沉积微相变化,夹杂有短暂的湖相及河流相沉积。红粘土中主要的碳酸盐矿物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通过对红粘土中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的实验测定,将方解石含量变化曲线和磁化率变化曲线进行对比分析,可将厚度为361 m的加让剖面经历了11.8~5.8 Ma沉积序列划分为以下4个气候阶段:11.8~9.8 Ma气候干冷期;9.80~8.57 Ma气候温暖湿润期;8.57~6.15 Ma气候温暖湿润期及6.15~5.80 Ma气候干冷期。在约8.57 Ma沉积物方解石含量和磁化率急剧变化,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夏季风明显加强,约7.2 Ma之后,夏季风的变化受高原隆升、全球变冷和北极冰盖扩张综合影响。白云石含量在10~8 Ma变化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这一时期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盆地周缘山脉风化剥蚀加快,近源物质增多所致

    西安市大气中二元羧酸有机气溶胶组成及来源

    No full text
    为研究西安市冬季大气PM10中二元羧酸类有机气溶胶的组成和来源,采集了西安市2009 年1~2 月份的PM10样品,并利用GC/MS 对样品中二元羧酸进行了化学表征.结果表明:西安市冬季大气中二元羧酸总浓度为(1597&plusmn;725)ng/m3,其中草酸浓度最高[(1162&plusmn;570)ng/m3], 其次是邻苯二甲酸[(196&plusmn;82)ng/m3]、丁二酸[(98&plusmn;71)ng/m3]和丙二酸[(58&plusmn;45)ng/m3].西安市二元羧酸浓度高于北京、南京、广州、香港等 城市14%~350%,表明其污染严重,其中草酸相对含量远高于国内其他城市,显示西安市冬季大气气溶胶更为老化.C3/C4, C6/C9和Ph/C9比值 及其相关性进一步表明二元羧酸主要来自光化学氧化.通过对水溶性有机碳(WSOC), 有机碳(OC), 元素碳(EC), 二次有机碳(SOC)的分析, 发现WSOC 主要来自于二次有机碳(SOC)的形成.另外,温度升高,相对湿度增加,导致春节后尽管燃煤排放污染物减少,但二元羧酸浓度并 无降低,而相对含量较节前却显著增加.</p

    芍药苷对PM2.5诱导BEAS-2B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

    No full text
    目的探索芍药苷对PM2.5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细胞)损害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析因设计,分别利用MTT法,TBA法及化学荧光法,测定不同剂量芍药苷对PM2.5染毒所致BEAS-2B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培养上清中丙二醛(MDA)及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PM2.5干预浓度水平的增高,细胞存活率显著性降低(P&lt;0.05),并呈剂量反应关系(r=-0.759,P&lt;0.05),随着共处理芍药苷干预浓度的增高,PM2.5诱导BEAS-2B细胞存活率下降的幅度明显降低(P&lt;0.05),但未观察到剂量-反应关系(P&gt;0.05);同时发现PM2.5染毒可致细胞培养上清中MDA,细胞内ROS含量均显著增高(P&lt;0.05),芍药苷高浓度干预时,细胞培养上清中MDA,细胞内ROS含量较染毒对照组均显著性降低(P&lt;0.05)。结论芍药苷对PM2.5所致BEAS-2B细胞的生长抑制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芍药苷抗氧化作用有关。</p

    福州盆地全新世沉积物的磁学性质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No full text
    福州盆地位于海陆过渡地带,在海陆变迁过程中,沉积物记录了高分辨率的环境信息,是揭示沉积特征对 环境变化响应过程及模式的理想区域. 本文选择位于福州盆地的 FZ5钻孔进行岩石磁学、环境磁学和古地磁学方 面的研究,以期阐明该区域沉积物磁学性质对陆源碎屑输入、海平面变化和成岩作用的响应. 岩石磁学结果表明钻 孔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体,但是在不同的环境变化阶段,磁性矿物的类型有较大变化. 在9~ 3cal. kaBP的海侵过程中,沉积物中以磁铁矿为主体,存在菱铁矿和铁硫化物等还原性矿物. 硫化作用使细粒磁 铁矿溶解形成胶黄铁矿和黄铁矿,其峰面随碎屑磁性矿物的浓度变化而迁移. 但硫化作用没有完全消除磁铁矿携 带的特征剩磁和陆源碎屑输入量以及海平面升降对该阶段沉积物磁性的控制. 在~3cal. kaBP 以来随着海平面 下降、沉积环境向陆相氧化环境转化,虽然早期还原作用仍然存在,但后期氧化作用使磁性矿物向高矫顽力的赤铁 矿等矿物转变,氧化作用基本扰乱了磁铁矿携带的剩磁. 沉积及其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发生在约~8.2、~7.7、 ~7.5、~2.7、~1.5、~0.5cal. kaBP六次强烈的古氧化界面反映了福州盆地当时异常干旱或湿热的气候事件

    Numerical Analysis of Micro-Aperture Laser for Near Field Optical Data Storage

    No full text
    微孔激光器作为应用于近场光信息存储系统中的一种新型光源 ,它的出射光斑的近场特性对于近场光存储是十分重要的。针对纳米孔径运用角谱进行Fox Li数值迭代 ,得到不同孔径微孔激光器的基模光强分布 ,然后运用二维非线性时域有限差分法分析微孔激光器出射端即微孔金属膜的近场光学性质 ,模拟计算了不同孔径和厚度的微孔金属膜的光强近场分布 ,从应用于近场光存储的角度 ,给出反映其近场光学特性的相关数据。发现由于TM模式下金属存在局域表面等离子增强效应 ,使得其出射强度比TE模式高一个数量级 ,从而更适于作为实际中近场光存储系统和原理试验的光学头。The very small aperture laser (VSAL) is an important light source used in the near-field optical storage system. The near-field property of VSAL′s output light is studied.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the near-field of the output region,that is, micro-aperture metallic film, of the VSAL have been numerically simulated by using two-dimensional nonlinear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2D-NL-FDTD) method and the Fox-Li method with angle spectrum.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ults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optic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the near-field optical recording have been discussed, and some curves indicating the near-field optical charactersistics of the output light have been presented. It is found that because of the 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ehnancement for the TM mode, the output of TM mode is about ten times stronger than the one of TE mode and more suitable for being used in the near-field optical storage system.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974 0 4 2 );; 国家科技部 86 3计划(2 0 0 2AA3130 30 )资助课

    沙尘暴期西安大气颗粒物化学组成及吸湿性能小时变化特征

    No full text
    于 2013 年 3 月 9&mdash;12 日沙尘暴时期,在西安市运用大流量大气采样器进行每小时 1 次 TSP 样品采集,对其进行有机碳(OC) 、元素碳(EC) 、无机离子及吸湿性能分析,同时利用 ECOTECH 公司 EC 系列气体监测仪,在线监测 NOx、 SO2 及 O3 等污染气体,研究沙尘暴期间 城市大气颗粒物化学演化特征,探讨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及钠盐等主要无机盐的来源、形成 机制及其对颗粒物吸湿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此次沙尘暴期间有两次沙尘峰值过境西安 , TSP 小时浓度最高分别达到 7527 &mu;g&middot;m&minus;3 和 3200 &mu;g&middot;m&minus;3,同期 SO42&minus; 分别为 180 &mu;g&middot;m&minus;3 和 38 &mu;g&middot;m&minus;3。 沙尘暴初入西安时 NO3&minus; 与 NH4+ 浓度较低,其后,二者以 1:1 的摩尔比同步渐增,至沙尘过后第 48 小时(即非沙尘期)达最大值(分别为 34 &mu;g&middot;m&minus;3 和 8.7 &mu;g&middot;m&minus;3)。整个观测期间, SO42&minus; 均与 Ca2+、 Na+ 等强线性相关,沙尘期 SO42&minus;、 Cl&minus; 与 Na+ 的相关系数大于 0.95, NH4+ 与 NO3&minus; 的相关 系数沙尘期为 0.78。除 O3 外, CO、 NOx、 SO2 等污染气体的浓度变化趋势均是在沙尘过境后逐 渐升高。在沙尘期间 Na+ 离子主要是以 NaCl 和 Na2SO4 的形式存在。而在整个观测期, SO42&minus; 和 Cl&minus; 主要以 NaCl、 Na2SO4 和 CaSO4 的形式存在,其来源是戈壁上的干涸湖泊中的岩盐、芒硝、 石膏和钙芒硝等矿物;但 NH4+ 和 NO3&minus; 主要来源于沙尘颗粒表面的非均相反应,并以 NH4NO3 的形式存在。由于 TSP 样品水溶性组分中大部分是无机离子,因此样品水溶性组分显示出了一 定的吸湿性,整个观测期其吸湿增长因子变化范围为 1.27~1.44。</p

    西安供暖前后细颗粒物化学特征及棕碳吸光特性

    No full text
    2015年11月1 - 30日在西安用大流量采样器每12 h进行1次细颗粒物(PM_(2.5))样品采集,分析供暖前后PM_(2.5)中有机碳(OC),元素碳(EC),水溶性有机碳(WSOC)与无机离子的浓度和棕碳吸光度的变化特征,探讨供暖对城市大气气溶胶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供暖前(11月1 - 15日)与供暖后(11月16 - 30日)PM_(2.5)浓度分别为127 &plusmn; 59 &mu;g &middot; m~(-3)和164 &plusmn; 126 &mu;g &middot; m~(-3),供暖后比供暖前增加了30%,其中K~+、Cl~-、和分别增加了30%、70%、40%和38%。洁净期(PM_(2.5) &lt; 75 &mu;g &middot; m~(-3))与灰霾期(PM_(2.5) &gt;150 &mu;g &middot; m~(-3))对比显示:洁净期Na~+、Ca~(2+)、Mg~(2+)的相对含量均大于灰霾期,这是由于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风速&lt;1 m &middot; s~(-1))使得粉尘粒子干沉降效应增加所致。洁净期[NO_3~-]/[SO_4~(2-)]质量比均大于1而灰霾期均小于1,这是因为灰霾期高湿条件有利于二氧化硫液相转化为硫酸盐所致。供暖前灰霾期[NO_3~-]/[SO_4~(2-)]比值要高于供暖后的灰霾期,这与西安及其周边地区燃煤取暖排放二氧化硫增加有关。供暖前后棕碳的质量吸收效率(MAE)值均是洁净期大于灰霾期,表明:与非灰霾天相比,当灰霾发生时不利的静稳天气条件使得细粒子在大气中长时间存留,延长其二次氧化反应时间,使得棕碳中含C = C不饱和键的吸光性物质被深度氧化,从而降低其吸光性能。</p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