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渤海典型生态灾害的发展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

    Get PDF
    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受海岸带地区人为活动的影响,海域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其主要表现为海洋生态灾害频发。本文对渤海近年典型生态灾害,如赤潮、大型藻类及水母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总结,结合水环境变化,对其演变趋势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应对建议

    INFLUENCE OF SURFACE ROUGHNESS ORIENTATIONS ON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WHEEL/RAIL SPECIMEN IN OIL LUBRICATION

    Get PDF
    黏着力是列车安全与平稳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最大黏着力与摩擦力有关,摩擦力的减小会导致黏着力的降低.表面粗糙度及其取向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然而,有关表面粗糙度取向对于混合润滑状态下摩擦系数的影响的研究结论似乎是矛盾的.用激光离散改性技术将车轮试样表面制备成具有菱形、纵纹、横纹3种典型的形貌,并且与不作激光离散改性处理的车轮试样作对比,用基于确定性模型的统一雷诺方程数值分析法和小比例尺度的轮轨试样摩擦学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在油润滑状态下,激光表面形貌大幅提高摩擦系数,其中菱形对应的摩擦系数最大,纵纹与横纹的摩擦系数相差不大,摩擦系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由表面粗糙度取向决定的接触区内粗糙峰接触压力与总压力之比,侧流效应也是影响摩擦系数的重要因素,它主要取决于接触区内表面粗糙度的取向

    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SARS病毒

    Get PDF
    目的建立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SARS病毒的方法,用于SARS的早期诊断和动物溯源。方法利用改良分子信标技术、装甲RNA和双片段双色荧光技术,根据GenBank公布的SARS病毒聚合酶基因1b的阅读开放框架结构的保守序列,自行设计一对引物和探针,以部分临床标本的酶联吸附实验结果和传统细胞培养方法作为对照,建立分子信标检测SARS病毒的方法。对368份临床标本(咽漱液、血液、粪便、尿液)、52份细胞培养液和50份动物标本进行荧光PCR扩增。结果分子信标检测SARS病毒的方法灵敏度为10~100个拷贝ml,与流感病毒等呼吸道病毒无交叉反应。分子信标检测368份临床标本,20份阳性。其中确诊病例阳性率为21.27%(1047),确诊病例的咽漱液阳性率为43.48%,还分别从粪便和血清中检测到SARS病毒。52份细胞培养液,29份阳性,阳性率为55.77%。50份动物标本,23份阳性,阳性率为46%。结论改良分子信标-双重实时荧光PCR检测SARS病毒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SARS的临床早期诊断和动物溯源

    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70年:发展历程、学术成就概览

    Get PDF
    本文概略评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物理海洋学各分支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和若干学术成就。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起步于海浪、潮汐、近海环流与水团,以及以风暴潮为主的海洋气象灾害的研究。随着国力的增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涌现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提出了被国际广泛采用的"普遍风浪谱"和"涌浪谱",发展了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提出了"准调和分析方法"和"潮汐潮流永久预报"等潮汐潮流的分析和预报方法;发现并命名了"棉兰老潜流",揭示了东海黑潮的多核结构及其多尺度变异机理等,系统描述了太平洋西边界流系;提出了印度尼西亚贯穿流的南海分支(或称南海贯穿流);不断完善了中国近海陆架环流系统,在南海环流、黑潮及其分支、台湾暖流、闽浙沿岸流、黄海冷水团环流、黄海暖流、渤海环流,以及陆架波方面均取得了深刻的认识;从大气桥和海洋桥两个方面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洋际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发展了浅海水团的研究方法,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水团的分布和消长特征与机制,在大洋和极地水团分布及运动研究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阐明了南海中尺度涡的宏观特征和生成机制,揭示了中尺度涡的三维结构,定量评估了其全球物质与能量输运能力;基本摸清了中国近海海洋锋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提出了地形、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等锋面动力学机制;构建了"南海内波潜标观测网",实现了对内波生成–演变–消亡全过程机理的系统认识;发展了湍流的剪切不稳定理论,提出了海流"边缘不稳定"的概念,开发了海洋湍流模式,提出了湍流混合参数化的新方法等;在海洋内部混合机制和能量来源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并阐述了混合对海洋深层环流、营养物质输运等过程的影响;研发了全球浪–潮–流耦合模式,推出一系列海洋与气候模式;发展了可同化主要海洋观测数据的海洋数据同化系统和用于ENSO预报的耦合同化系统;建立了达到国际水准的非地转(水槽/水池)和地转(旋转平台)物理模型实验平台;发展了ENSO预报的误差分析方法,建立了海洋和气候系统年代际变化的理论体系,揭示了中深层海洋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初步建成了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网;持续开展南北极调查研究;建立了台风、风暴潮、巨浪和海啸的业务化预报系统,为中国气象减灾提供保障;突破了国外的海洋技术封锁,研发了万米水深的深水水听器和海洋光学特性系列测量仪器;建立了溢油、危险化学品漂移扩散等预测模型,为伴随海洋资源开发所带来的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警预报提供科学支撑。文中引用的大量学术成果文献(每位第一作者优选不超过3篇)显示,经过70年的发展,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培养了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这是最宝贵的成果。这支队伍必将成为中国物理海洋学研究攀登新高峰的主力军

    国家形成と承認制度の法的機能

    Get PDF
    京都大学0048新制・課程博士博士(法学)甲第6238号法博第16号新制||法||80(附属図書館)UT51-96-F117京都大学大学院法学研究科公法専攻(主査)教授 安藤 仁介, 教授 位田 隆一, 教授 杉原 高嶺学位規則第4条第1項該当Doctor of LawsKyoto UniversityDFA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buffer management algorithm in real-time database systems

    No full text
    分析了实时数据库的事务特征,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以满足事务的按时完成比率(SuccessRatio)为目标,为实时系统设计了一种使用反馈控制思想的基于优先级的实时数据库缓冲区管理算法FCLRU2 dl,并将该算法与常用的实时数据库事务调度算法和并发控制策略配合进行了测试和评估,证明了算法的优越性。实验中得到的另一个结论是在特定的事务调度算法和并发控制策略下,实时数据库不需要全部位于内存中,可以不是内存数据库

    火电厂SIS系统中实时数据库的研究和应用

    No full text
    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是分散控制系统DCS与管理信息系统MIS或者ERP系统之间的桥梁,对于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实时数据库是SIS系统的核心。本文讨论了火电厂SIS系统中实时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和设计原则,并进一步介绍了Agilor实时数据库系统及其在火电厂SIS中的应用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al-time sql

    No full text
    实时数据库的结构化查询语言RTSQL(Real-Time SQL)是实时数据库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论文详细论述了RTSQL的一种设计方法,即扩展SQL92标准以支持实时数据库的要求,构建RTSQL语言的方法.文章还介绍了RTSQL在Agilor实时数据库系统中的实现方式.在文章最后给出了RTSQL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建议

    国家形成と承認制度の法的機能

    No full text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