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大鳞副泥鳅7个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分析

    Get PDF
    利用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微卫星引物跨种扩增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通过家系扩增、PCR产物测序筛选出6个座位,用于大鳞副泥鳅7个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在3.167~4.83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在0.248~0.4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在0.379~0.505,多个座位存在零等位基因、杂合子缺失现象,显示大鳞副泥鳅种群遗传多样性较低。采用UPGMA法对7个群体基于DA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可分为4类,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沙市、澧县、武汉、鄱阳湖群体先聚为一类,后与石首群体聚类,最后与珠江水系的广州群体聚类,而位于长江上游的泸州群体则单独聚为一类。群体的F-统计量(Fst)为0.2987,表明群体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主要由泸州群体与其它地区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引起

    The studies on some genomic characters of two small fishes in China

    No full text
    鱼类性别决定机制复杂,性染色体分化程度低,遗传和环境因子可能会对其性别产生作用。鱼类的天然杂交与遗传渐渗也是鱼类学家和生态学家一直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种间杂交、诱导雌核发育及人工转性等细胞遗传学方法,并结合性别相关基因Sox基因家族克隆研究以及微卫星标记的多态性研究,以我国所特有的小型实验鱼类、据报道具有雌性异配型性别决定的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以及具有模式实验动物发展潜力的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 为研究对象,探讨性别决定的可能的染色体机制,以及鱼类的天然杂交等问题,为深入解析这两种小型鱼类的基因组特征以及保护利用鱼类资源提供新的证据。 进展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第一方面是关于大鳞副泥鳅的基因组特征:1)通过6对微卫星引物,研究了长江流域的6个地方样本和1个珠江流域样本共7个大鳞副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现状,发现其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遗传分化明显,但分化水平仍属于地域上的分化。2)作为研究天然杂交的参照,将大鳞副泥鳅与其近缘种泥鳅进行了人工杂交,其正、反交杂种的性比均偏离预期值,杂种为三倍体,雌性不育;应用3个微卫星座位研究了来自野外的部分疑是大鳞副泥鳅和泥鳅杂种的样本,获得了自然界中两种泥鳅之间存在稀有的杂交现象的证据。3)采用红鲫异源精子和温度休克成功地诱导了大鳞副泥鳅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雌核发育,并证实冷休克不能像热休克处理那样有效地、稳定地诱导大鳞副泥鳅有丝分裂雌核发育;通过统计雌核发育子一代和子二代的性比,基本证实了大鳞副泥鳅的雌性异配型性别决定类型,但目前还不能排除温度效应对大鳞副泥鳅性别发育的影响。4)从大鳞副泥鳅基因组中,通过扩增和克隆测序获得了18个Sox基因,其中6个哺乳动物Sox直系同源基因存在两个或以上的拷贝;对在两种泥鳅亲本及杂种性腺中表达的Sox基因进行了初步的RT-PCR及测序分析,推测Sox8和Sox9在大鳞副泥鳅及与泥鳅的杂种的性腺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在稀有鮈鲫中,采用热休克诱导了其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并对雌核发育子一代应用雄激素进行转性,将转性后的子代进行自交获得子二代。通过统计子一代及子二代的性比,初步认为稀有鮈鲫性别决定机制复杂,其常染色体上的因子可能参与了性别决定

    大鳞副泥鳅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No full text
    为探讨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采用Sox基因HMG盒保守区的2对简并引物,SoxN与Sox9,用以扩增大鳞副泥鳅的基因组DNA,并对其性腺组织进行RT-PCR分析。SoxN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1、pdSox2、pdSox3、pdSox4、pdSox11、pdSox14、pdSox19、pd-Sox21等13个Sox基因,分属SoxB与SoxC类群;Sox9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8、pdSox9等5个Sox基因,属于SoxE类群,这5个Sox基因均含有一个内含子,且内含子的起始位置一致。基于Sox基因HMG盒蛋白质的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表明,大鳞副泥鳅18个Sox基因在小鼠或斑马鱼中均能找到相应的Sox直系同源基因,其中,pdSox4、pdSox8、pdSox9、pdSox11、pdSox14、pdSox19等6个基因存在基因加倍现象,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拷贝。用Sox9引物对大鳞副泥鳅的性腺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巢中表达的是pdSox9a,在卵巢中表达的是pdSox8a。以上结果表明,pdSox8与pdSox9是大鳞副泥鳅的性别相关基因,它们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分化中发挥作用

    大鳞副泥鳅Sox基因保守区的克隆与特征分析

    No full text
    为探讨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的性别决定与分化机制,采用Sox基因HMG盒保守区的2对简并引物,SoxN与Sox9,用以扩增大鳞副泥鳅的基因组DNA,并对其性腺组织进行RT-PCR分析。SoxN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1、pdSox2、pdSox3、pdSox4、pdSox11、pdSox14、pdSox19、pdSox21等13个Sox基因,分属SoxB与SoxC类群;Sox9引物扩增基因组DNA共获得pdSox8、pdSox9等5个Sox基因,属于SoxE类群,这5个Sox基因均含有一个内含子,且内含子的起始位置一致。基于Sox基因HMG盒蛋白质的遗传距离构建的NJ系统进化树表明,大鳞副泥鳅18个Sox基因在小鼠或斑马鱼中均能找到相应的Sox直系同源基因,其中,pdSox4、pdSox8、pdSox9、pdSox11、pdSox14、pdSox19等6个基因存在基因加倍现象,具有2个或2个以上的拷贝。用Sox9引物对大鳞副泥鳅的性腺进行RT-PCR扩增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巢中表达的是pdSox9a,在卵巢中表达的是pdSox8a。以上结果表明,pdSox8与pdSox9是大鳞副泥鳅的性别相关基因,它们可能在大鳞副泥鳅的性别分化中发挥作用

    冷休克和热休克诱发大鳞副泥鳅的雌核发育

    No full text
    人工雌核发育(gynogenesis)是构建鱼类纯系和研究性别决定机制的遗传学方法之一。大鳞副泥鳅不仅是一种小型的经济鱼类,也是许多生物学研究的良好实验材料。大鳞副泥鳅是目前我国学者报道的具有异形性染色体的少数鱼类之一,但并没有进一步的细胞遗传或分子遗传证据。本文报道采用冷休克和热休克诱导大鳞副泥鳅的雌核发育,并用分子遗传标记监测雌核发育后代的母性遗传和基因重组情况,试图为大

    稀有鮈鲫性别决定类型初探

    No full text
    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鲤科鱼类,属于亚科、鮈鲫属,俗称金白娘、墨线鱼,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汉源县大渡河支流的流沙河及成都附近的一些小河流中,被中国野生动物红皮书列为濒危鱼类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