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你的独一无二,有它们一份功劳

    No full text
    &nbsp;最近,一则新闻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有家公司要花钱购买人的&quot;便便&quot;,300元一次.如果&quot;便便&quot;合格可以按月捐献,每月收入可以超过6000元.这种几乎人人嫌弃的&quot;废物&quot;,竟然有人会花钱购买.是噱头,还是&quot;便便&quot;真值这个钱呢? 这就要从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谈起.现在不少医院都有一种新技术,称作粪菌移植,简称FMT.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就是把健康人粪便中的菌群移植给患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技术虽然简单,但已经在全球很多医院用于治疗艰难梭菌感染了,治愈率非常高.其他疾病,比如炎症性肠病、便秘、肥胖、帕金森病等生理和心理疾病都在尝试用这种方式治疗.</p

    Association analysis of prisoner intestinal symbiotic microorganism and aggression

    No full text
    以往的研究认为,肠道共生微生物与人体构成共生体,调控和影响人体的代谢、营养、免疫和健康。事实上,肠道共生微生物与肠道神经元复合形成人的肠脑,能够调节人的神经系统,进而影响行为和精神状态,情感或幸福感。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与人的心理和行为状态关系密切,并且发现特定肠道微生物能够影响焦虑、抑郁、认知,还可能导致自闭症。诸多的行为和心理异常中,科学家特别关注人类攻击行为,但其发生和发展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人类的攻击行为受社会、心理和生物因素影响。本研究试图从近年来逐渐引起关注的肠道共生微生物这一生物因素的角度探讨其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试验设计,将服刑人员和对照人群对比,研究攻击行为。共包含四部分实验,分别探讨服刑人员和对照人群攻击行为以及相关心理因素的差异;静脉血中神经递质和毒性物质之间的差异;编制肠脑健康状况问卷用于评价肠脑健康状况,分析肠道微生物多态性之间的差异;最后,综合分析心理因素、神经递质和毒性物质、肠脑健康状况以及肠道共生微生物与攻击倾向的关联性。 结果发现服刑人员和对照人群之间在攻击倾向、冲动倾向、焦虑状态和自我控制水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自我控制水平和特质焦虑是影响攻击倾向的两个主要因素,并且特质焦虑可以作为中介变量介导服刑人员的攻击倾向。本研究编制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包含21个题项和肠道状态、饮食习惯、排泄情况三个维度,经检验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在后续实验中其测评结果稳定有效。服刑人员外周血中五羟色胺,多巴胺和血氨含量显著高于对照人群,而硫化氢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人群。服刑人员和对照人群肠道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之间,梭菌属、大肠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以及乳酸杆菌属菌群之间存在差异但未达到显著;高通量测序的结果也表明服刑人员和对照人群肠道菌群组成和代谢途径之间存在差异。服刑人员的肠道菌群多样性要低于对照人群。对照人群肠道紊乱状态(B/E值)好于服刑人员;服刑人员显著偏好肉食,而对照人群更多的偏好素食。相关分析表明梭菌属细菌与素食偏好存在显著负相关;双歧杆菌属与自我控制水平和肉食偏好显著负相关,而与素食偏好显著正相关;乳酸杆菌属与血中硫化氢含量显著负相关。最后,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我们对以上因素综合分析发现自我控制和肠脑健康状况与攻击倾向呈高度负相关;而特质焦虑与攻击倾向呈高度正相关;肠道共生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和血液中的血氨与攻击倾向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本研究初步建立了人体肠道共生微生物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联,首次揭示了肠道共生微生物和神经毒素等生物因素与攻击行为的可能关联并探讨了相关机制。本研究所编制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为评测肠道健康状况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工具。通过将心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综合分析,本研究还构建了攻击行为预测模型,发现自我控制水平、特质焦虑、肠脑健康状况、肠道中厚壁菌门相对丰度和血氨含量是影响攻击行为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肠道共生微生物和肠脑作用的认识,为发现和预防暴力犯罪提供了理论基础,为研究人类行为和身心健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并在心理健康和行为生物学研究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创新发现。&nbsp

    吃出好心情食物对心理疾患的预防作用

    No full text
    心理疾患会导致巨大的健康,社会和经济负担,如何预防是研究的重点。传统生活方式的丧失,特别是饮食习惯的改变与焦虑,抑郁以及其它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升高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高蛋白、缺乏必需脂肪酸的西方典型饮食可能是导致精神疾患的一个原因。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以蔬菜、水果、鱼肉、海产品、粗加工谷物、膳食纤维、适量的奶制品和瘦肉为主的膳食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焦虑和抑郁风险。而产后早期的饮食习惯,如摄入较多的加&nbsp;</p

    肠道微生物与皮肤疾病——肠-脑-皮轴研究进展

    No full text
    皮肤疾病,特别是湿疹、皮炎和痤疮等不仅影响个人形象,还可引起躯体感觉不适或精神异常.皮肤疾病影响人群广泛,病因复杂,复发率高,全球范围内患病人数不断增加.皮肤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心理疾病的患病比例增长趋势也很明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状态、肠道微生物以及心理疾病与皮肤疾病的关联称作肠道-大脑-皮肤轴(肠-脑-皮轴).肠道微生物可影响皮肤疾病的发生,并且精神状态与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可折射皮肤健康状况.反之,皮肤状况也可作为精神状态和肠道微生物健康状况的评估参照.饮食是通过肠-脑-皮轴影响皮肤的重要因素,而心理因素对皮肤健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通过将肠道和皮肤微生物、肠道状态、大脑以及皮肤作为一个系统,而非独立对待,进而围绕肠-脑-皮轴进行干预将是解决皮肤疾病的重要方法.未来皮肤病的治疗趋势是将饮食、益生菌、益生元、药物和心理健康等方式综合运用.本文将重点介绍人类第二基因组&mdash;&mdash;人体微生物组、肠道-大脑-皮肤轴与皮肤疾病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有关的研究进展.&nbsp;</p

    Advances in Causes and Treatment of Autism

    No full text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病程可持续一生,难以逆转,且患病率逐年升高,已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然而,自闭症的病因尚未完全明晰,缺少有效的治疗和干预方法.自闭症是生物性疾病,受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环境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自闭症儿童大脑早期发育异常可能是自闭症发病的直接诱因,神经毒性物质、营养物质、代谢产物和神经活性物质等都可能是自闭症的病因.一些自闭症患者存在染色体异常和基因变异,同时,更多的病例在胃肠道症状等其他方面也表现异常.自闭症患者中较高比例的胃肠道异常症状与患者肠道微生物紊乱关系密切,因此推论,微生物、肠道与大脑构成的菌-肠-脑轴可能在自闭症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目前,已有多种干预方法,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疗法.生物疗法包括:抗生素、药物和饮食等,其中,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检测与干预的自闭症疗法将是未来的趋势,用益生菌和粪菌移植进行干预也日趋引起关注.虽然,这些疗法都有患者在使用,但多数疗法并不能有效改善自闭症核心症状,仍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因此,今后应加强系统性的控制研究,开展针对菌-肠-脑轴的病因探索和微生物干预研究.</p

    Influence of diet on autism

    No full text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患者常出现严重的行为异常,丧失语言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生活基本不能自理,并且可能需要持续一生的治疗.随着发病率的攀升,自闭症已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自闭症的病因和机理尚未完全明晰,尚缺有效的治疗或干预方法.目前的研究表明,饮食与自闭症关系密切,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中的有害物质,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和代谢异常,可能影响免疫、内分泌和能量代谢系统,最终影响大脑的发育.食物是肠道微生物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肠道微生物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且通过微生物-肠道-脑轴(菌肠脑轴)影响大脑的正常工作和发育.食物中的营养、促生长物质及本身负载的微生物为肠道微生物的生长和组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饮食干预不仅能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营养状况,还能缓解一些胃肠道症状以及睡眠、刻板、自残、多动和暴躁等异常行为,甚至社交和语言能力等也有所好转.其中,给自闭症患者服用益生菌,在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的同时,自闭症症状得以改善.因此,将肠道微生物作为自闭症的诊断和干预靶标正在引起广泛关注,饮食、肠道微生物与自闭症的关系正在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Antidepressive effects of petroleum ether extract from Ranae Oviductu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No full text
    目的编制一份测量肠脑健康状况的问卷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经查阅文献和访谈形成含31项的预测问卷;分别对180名和479名被试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检验,选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自评抑郁量表和阿森斯失眠量表为效标。结果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包含3个维度:肠道状态、饮食习惯和排便情况,21个项目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共解释了54.7%的变异;信度分析显示各维度信度系数在0.64~0.79之间,重测信度在0.70~0.78之间;效度分析表明各维度能反映总问卷所要测查的内容;各维度与总分间存在显著相关(r=0.488~0.798,P&lt;0.01)。结论初步编制的肠脑健康状况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肠脑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orrelations of aggressive behavior with serotonin and dopamine

    No full text
    五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是影响攻击行为的重要神经递质。参与这两种神经递质合成和分解、运输及信号转导等过程的物质均可能影响攻击行为,如影响5-HT作用的色氨酸、色氨酸羟化酶、单胺氧化酶、5-羟吲哚乙酸及5-HT转运体和5-HT受体;影响DA作用的多巴胺β羟化酶和儿茶酚胺邻位甲基转移酶以及DA转运体。未来攻击行为研究,应考虑色氨酸自身代谢、受体亚型及其他单胺类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将肠道微生物纳入攻击行为研究也是未来研究的新方向。Serotonin (5-HT) and dopamine (DA) are important neurotransmitters that affect aggressive behavior. The substances involved in their syntheses, degradation, transport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rocesses may also affect aggressive behavior, such as tryptophan, tryptophan hydroxylase (TPH), monoamine oxidase (MAO), 5-hydroxyindole acetic acid (5-HIAA), 5-HT transporter (5-HTT) and 5-HT receptors that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function of 5-HT. Similarly, dopamine β-hydroxylase (DBH), 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COMT) and DA transporter (DAT) can affect the function of DA. In the future, tryptophan metabolism, receptor subtypes and other monoamine or catecholamine neurotransmitter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aggression study. Furthermore, taking the gut microbes into the aggressive behavior study shows a new direc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Host discriminates between probiotics and pathogens: impact of toll like receptor 5-flagellin interaction and evolution

    No full text
    将众包作为一种新型的科技合作形态,首先论述了它的出现及其必然性,然后详细分解了这种新型科研合作形态的运行模式,并论及它的影响、优势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科研环境,提出4点具体的政策建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