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research outputs found

    中生代以來雲南點蒼山變質帶構造史之探討

    No full text
    [[abstract]]點蒼山位於中國雲南西南方,屬於紅河剪切帶之西北段。自中生代以來,印度-歐亞大陸板塊的聚合作用及其所引發的構造運動,影響了東亞地區的地體架構及其地體構造演化;由前人研究可知紅河剪切帶的變動更是複雜。為了釐清此地區自中生代以來的應變史,本研究藉由點蒼山地區野外構造、露頭觀察及定向標本進行顯微構造分析,測量各期葉理交軸(FIA)之位態,進而了解此區的應力狀態。根據野外資料及顯微構造分析結果顯示此區至少經歷三期的變形作用。第一期變形(D1)可能發生於印支期,形成近垂直的褶皺並右旋剪動更早期的褶皺S0/1,所測量出的葉理交軸為南-北向,顯示σ1為東-西向水平擠壓力。第二期變形(D2)是此區域所經歷最強烈的變形事件,可能與中新世早期紅河剪切帶左移運動有關,形成近水平的新葉理面S2,並左旋剪切S1,剪切方向為上部往西北方剪動,下部往東南方剪動;第二組葉理交軸為南-北向,反應鉛直方向的σ1和東西向的水平擠壓力σ2。第三期變形(D3)造成點蒼山變質帶穹丘構造,形成近垂直的葉理面及右旋的S2;第三組葉理交軸為西北-東南向,指示當時的應力方向為東北-西南向,第三期變形可能為上新世後紅河剪切帶右移運動有關。整合前人工作之葉理交軸資料,顯示新生代以來由於東喜馬拉雅構造結的嵌入與發育,導致應力方向的改變,紅河剪切帶的西北段與東南段受不同的區域應力作用;致使東南亞地塊目前以東喜馬拉雅構造結為中心沿著鮮水河-小江斷裂帶呈現順時針方向的旋轉,而這些現象亦可由後期之葉理交軸觀察得知。

    广西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建设思路

    No full text
    分析广西高校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发展的情况,回顾了原系统的开发情况、特点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广西高校图书馆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組織承諾、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生命禮儀師為例

    No full text
    [[abstract]]國人一年殯葬相關花費將近五百億元且將逐年上昇,台灣的殯葬產業隱藏著龐大商業機 會及發展前景(台灣省社會局,1998)。殯葬服務業之特殊性,身為專業的禮儀師,不單只是所有負責喪葬儀式流程,其還肩負著喪親家屬的期待、政府主管單位的要求、及禮儀師自身專業的展現,本研究試圖了解生命禮儀師與殯葬行業工作內容、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工作壓力以及工作績效相關影響性。 本研究以台中市地區大型禮儀服務公司之生命禮儀師為研究對象。共發出問卷90份,問卷回收並去除無效問卷後共84份。以PASW Statistics 18.0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敘述統計分 析、t檢定分析、變異數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迴歸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組織承諾」、「工作滿足」、「工作壓力」皆與「工作績效」顯著相關;在「組織承諾」各構面中,「努力承諾」為影響禮儀師「工作續效」的主要因素,在「工作壓力」 各構面中,「角色衝突」為影響禮儀師「工作績效」的主要因素,而在「工作滿足」各構面中,「內在滿足」為影響禮儀師「工作續效」的主要因素。 本研究建議禮儀公司建構更加完善的福利待遇、工作制度等,讓禮儀師提高對公司的組 織承諾,工作績效也會隨著提昇;對於工作滿足方面,提昇禮儀師的自主性與本身能力發揮, 使工作績效越高;對於工作壓力方面,可以安排心靈諮詢課程以及心靈輔導師對禮儀師進行 輔導,以達到解放負面情緒、舒壓的效果。也建議禮儀公司多利用傳播媒體、廣告以及報章雜誌,讓民眾顛覆對「殯葬服務業」的傳統思維,亦讓禮儀師感受到此行業的專業性、重要性

    炭载Pd-P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性能

    No full text
    用黄磷作原料,制备了具有不同Pd-P原子比的碳载Pd-P(Pd-P/C)催化剂,并且使用X射线衍射(XRD)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等手段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总结了P含量对Pd-P合金纳米粒子的粒径和晶体结构的影响.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甲酸在Pd/C、Pd1P6/C和Pd1P8/C催化剂上,氧化峰峰电位由低到高依次为Pd1P6/C<Pd1P8/C<Pd/C,电化学稳定性顺序为Pd1P6/C >Pd1P8/C>Pd/C,Pd1P6/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催化性能最佳,适量的P掺杂能够增强Pd/C催化剂对甲酸氧化的电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因此,Pd-P/C催化剂是一类具有应用前景的直接甲酸燃料电池(DFAFC)阳极催化剂

    高寒草原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对氮添加的响应:以紫花针茅草原为例

    No full text
    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Ca~(2+)、Mg~(2+)、K~+、Na~+)在维持土壤养分与缓冲土壤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其对氮添加的响应有助于准确评估氮沉降背景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动态变化。然而,目前关于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对氮添加响应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酸性土中。鉴于目前在碱性土中研究相对较少的现状,该研究以青藏高原高寒草原为研究对象,依托氮添加控制实验平台,通过连续3年(2014–2016)的测定,考察了8个不同施氮水平(0、1、2、4、8、16、24、32 g·m~(–2)·a~(–1))下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结果显示: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尤其是Mg~(2+)与Na~+含量显著降低。并且,盐基离子含量与植物地上生物量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氮添加通过促进植物生长,加速植物对盐基离子的吸收,进而导致土壤中盐基离子含量降低。此外,盐基离子含量也与土壤无机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关系,说明施氮还通过提高土壤中无机氮含量进而导致更多NH_4~+与土壤吸附的盐基离子交换,同时加剧NO_3~–淋溶,带走等电荷阳离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连续施氮导致土壤pH值下降,但该土壤目前仍处于碳酸盐缓冲阶段,说明通常在酸性土中报道的"因缓冲土壤酸化引起的盐基离子损失机制"在碱性土中并不成立。这些结果意味着持续的氮输入会造成碱性土中盐基离子损失,进而影响土壤缓冲能力与植被生产力,未来草原生态系统管理中应重视这一问题

    短期增温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No full text
    土壤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碳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和调控者。全球变暖可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加速陆地生态系统向大气中释放碳,进而引起陆地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正反馈。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气候变暖等问题认识不足,尤其是缺乏低温干旱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增温响应的实验证据。为此,该文依托青藏高原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草原建立的增温实验平台,基于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测定了2015和2016年生长季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各类群的生物量,在此基础上揭示气候变暖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短期增温处理导致2015和2016年生长季(5–10月)的表层土壤温度均显著提高1.6℃,同时也导致土壤含水量显著下降了3.4%和2.4%(体积分数),但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化学性质及归一化植被指数。增温处理下,两年生长季旺期(8月)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分别为749.0和844.3 mg·kg~(–1),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为43.1和102.1 mg·kg~(–1),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分别为17.9和8.4,但实验期间MBC、MBN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与对照没有差异。PLFA分析的结果显示细菌在微生物群落中占主导,而丛枝菌根真菌含量最少,增温处理并没有改变不同类群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群落结构。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土壤温度和含水量是调控土壤微生物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并且增温导致的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量分别与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的变化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由于受水分的限制,短期增温对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没有显著影响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