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纪念《历史研究》创刊四十周年

    Get PDF
    今年是《历史研究》创刊40周年,许多作者、读者用题词、贺信、笔谈、论文等多种方式向本刊表示祝贺之意。对此,我们编辑部全体同仁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本刊决定,第一、二期为纪念创刊40周年专辑。本期发表一组笔谈及12篇学术论文,第二期为学术论文,其他栏目暂停。题词、贺信等,将另行出版。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的编辑方针,执行“百家争鸣”政策,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依靠作者、读者、编者的通力合作,办好刊物,为推动我国历史学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0.56GeV C~(6+)离子在YIG上的辐照效应

    No full text
    用穆斯堡尔谱学、正电子湮没技术和高分辨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高能碳离子在石榴石铁氧体材料上的辐照效应,辐照效应引起材料微结构变化源于缺陷和缺陷团,导致缺陷周围磁结构变化,内场趋向各向同性,辐照并且使得晶胞参数变大;引起材料磁性能变化源于由于O~2—空位形成而使超交换场降低,从而减小超精细场

    47MeV/u的C~(6+)在CaVSn:YIG中辐照效应的研究

    No full text
    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首次进行了47MeV/u的C6+离子辐照CaVSn:YIG的实验。通过穆斯堡尔效应和正电子寿命测量对47MeV/u的C6+离子在CaVSn:YIG中的辐照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辐照导致内磁场方向趋于各向同性分布,由穆斯堡尔诺未观察到非晶化现象。缺陷的数量随C6+离子在样品中电子能量损失的增加而增加。CaVSn:YIG was irradiated with 47 MeV/u carbon ions at Heavy Ion ResearchFacility of Lanzhou(HIRFL). The irradiation effects were studied by Mossbauerspectroscopy and positron lifetime measurement. The irradiation resulted in anisotropic distribution of the hyperfine magnetic field. No amorphous area Wasdetected in irradiated samples. The defects induced by irradiation were foundincreasing with the electron stopping power.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开放实验室的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

    Synchronously degradation of biogas slurry and triphenyltin chloride in microbial fuel cell

    No full text
    As a novel electrochemical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decontamination, microbial fuel cell(MFC) provides a way to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refractory pollutant. A new method of electricity production by anodic biogas slurry cou

    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降解沼液和三苯基氯化锡

    No full text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作为一种同步产电和除污的新型电化学装置,为有效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提供了一种途径。基于阴极Fenton反应,提出了一种耦合典型双室MFC中阳极沼液产电及阴极降解有机锡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阳极产电生物膜经驯化后MFC的最高电压提高了50.32%,而且电压稳定时间延长了1倍。MFC运行结束后,阳极沼液COD、总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5.35%±1.53%、59.20%±5.24%、44.98%±3.57%。阴极三苯基氯化锡(TPTC)的降解率随其初始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添加100μmol·L^-1 TPTC时,MFC的最高输出电压为280.2m V,最大功率密度为145.62 m W·m^-2。TPTC在14 d后完全降解,降解效率为91.88%,降解速率约为0.273μmol·L^-1·h^-1。研究结果可为利用MFC同步处理阳极有机废水和阴极有机污染物的实际应用提供基础支持

    在束穆斯堡尔实验装置

    No full text
    介绍了最近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建立的一台在束穆斯堡尔实验装置,讨论了在束穆斯堡尔实验技术

    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基础研究的重要进展与展望

    No full text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探索自然环境及其各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等)的特征、演变过程、地域分异规律以及驱动机制是自然地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类型丰富且区域差异较大,为开展自然地理研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文章主要围绕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内陆干旱化及河流发育、高原冰冻圈环境演化、全新世多时间尺度季风与西风气候变化、湖泊与湿地、流域模型与土壤侵蚀、过去人-地关系演化、生物地理及中国三维地带性规律等几个方面,梳理了近70年来中国自然地理与生存环境研究的重大理论进展与重要贡献.在简要交代国际前沿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回顾并梳理了中国自然地理学各分支领域的研究脉络,进一步聚焦重大研究成果或具有较大争议、重大影响的学术争鸣问题,归纳目前研究现状,并进行未来工作展望.最后提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需求下,应发挥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的优势,厘清自然地理要素变化的过程、规律与机制,持续推进中国自然地理研究为国家战略服务,在全球视野下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学理论贡献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