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research outputs found
[[alternative]]The Study Of Death Topic In Taiwanese Novels From 1960 To 1969
[[abstract]] 六○年代的台灣有種末世的焦慮情緒,來自社會轉型的徬徨、政治言論的制肘、思想僵化的窒息感,整個社會好似一個巨大的囹圄,密不通風地禁錮人們的心靈,加上西方湧入的現代主義思潮,意識到人類自身的荒謬與存在困境,一方面是中西方智慧融匯的炫爛,另一方面則產生彼此間衝撞的矛盾。在新/舊、中/西價值觀競合下,前瞻與進步的遠景,困惑與挫折的失落感,呈現交互更迭、混沌不明的多元文化態勢。六○年代作家不管是走過日據時代的一輩,或是流亡台灣的大陸作家,或是戰後在台灣成長的一代,基於對整體民族及個人生命的反思及審視,嘗試從人道關懷角度,貼近受創的心靈,觀察內心負傷的人群,如何頑強抵抗、如何遭遇挫敗,忠實紀錄時代的脈動與人類的生存本相。完整呈現歷史的、個體的生命危機、人性的善惡極限、生死的彼此對抗。 本論文第一章緒論。說明寫作動機、研究方法、範圍與章節架構。 第二章死亡意義的探討。從中西方各學派在「死亡」智慧上的主張,來探討自古至今一直與人類的存在相始終的「死亡」課題。包括儒、道、佛家及民間死亡信仰智慧,及西方存在主義、精神分析學說對死亡哲學的智慧研探。 第三章六○年代台灣小說死亡主題的成因。從背景的考察上來看六○年代小說死亡主題,可歸納出三個重要討論方向。首先是國共內戰形成的分裂局面;其次是由於白色恐怖與國家分裂,造成知識份子雙重的愁困與憂悒,而急欲建立一種理想主義的烏托邦世界。第三是台灣高度依賴資本主義發展,向農村、漁村滲透結果,衝擊著傳統社會。探討範圍包括政治、經濟面時代背景;作家處境及作家思想等。 第四章六○年代台灣小說死亡主題分析。包括死亡人物的類型分析:自然、意外、意圖死亡三種死亡類型;並從兩大方向探討,一是舊社會逐漸凋零與轉型所產生的維護與反抗,兩股力量間的拉扯,其呈現的死亡義蘊有對舊社會的力挽狂瀾、臣服宿命觀思想、反抗傳統的禁錮、女性出走的衝突。二是生存意義的追尋,冷肅年代有著憂鬱難解的結,理想世界是那麼的遙不可期,人的存在意義究竟為何?種種的苦悶與苦難,潛藏著死亡的魅影,從生存價值的否定、死亡意義的超越、戰爭的愚昧與烙痕、性的迷惘與衝突、理想與現實的衝突等方向探觸人類生存議題。 第五章結論。絕望苦難的時代裏,那些盡力為生存及尊嚴奮鬥的人,他們昂揚的生命力。彰顯的正是人類意圖伸張的「生命意志」,死亡在生命中顯出重量,同樣的,生命也在死亡襯托下展現了不屈的韌性
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与 植物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高原特别是干草原地区植被演替的研究比较薄弱。当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方面,对根系的研究较少。选取宁夏云雾山草原植被不同封育年限的土壤和植
物样品,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为基础,测定并分析了土壤与根系的碳(C)、氮(N)、磷(P)及
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有机
碳和全氮变异性较大,全磷变异性较小,且封育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降后升,至封育20、30
年,保持相对平稳。0~20 cm 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分别
为9.04~9.63、19.62~32.27、2.14~3.37,20~40 cm 土层土壤的分别为8.68~9.22、15.74~26.32、
1.80~3.03。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植物根系C、N、P含量变化
范围分别为357.6~381.4 g kg-1、7.35~8.18 g kg-1、0.54~0.70 g kg-1;根系中的C元素含量随封育年
限的增加逐渐升高,N、P元素含量均小于全球平均值。根系C∶N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大,
C∶P、N∶P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小。(3)植物根系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的影响
调控大于其自身,且土壤磷含量对植物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显著性(p<0.01)大于
土壤氮含量(p<0.05)。此外,该地区封禁后,草地生产力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p
黄土高原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土壤与植物根系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土高原特别是干草原地区植被演替的研究比较薄弱。当前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叶片方面,对根系的研究较少。选取宁夏云雾山草原植被不同封育年限的土壤和植物样品,以生态化学计量学原理为基础,测定并分析了土壤与根系的碳(C)、氮(N)、磷(P)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变异性较大,全磷变异性较小,且封育初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先降后升,至封育20、30年,保持相对平稳。0~20 cm 土层土壤的碳氮比(C∶N)、碳磷比(C∶P)、氮磷比(N∶P)分别为9.04~9.63、19.62~32.27、2.14~3.37,20~40 cm 土层土壤的分别为8.68~9.22、15.74~26.32、1.80~3.03。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全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2)植物根系C、N、P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357.6~381.4 g kg-1、7.35~8.18 g kg-1、0.54~0.70 g kg-1;根系中的C元素含量随封育年限的增加逐渐升高,N、P元素含量均小于全球平均值。根系C∶N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大,C∶P、N∶P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变异性较小。(3)植物根系的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的影响调控大于其自身,且土壤磷含量对植物根系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的显著性(p<0.01)大于土壤氮含量(p<0.05)。此外,该地区封禁后,草地生产力易受到土壤N含量的限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