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research outputs found

    听觉失匹配负波反映自动加工──感觉道间选择性注意时的新证据

    Get PDF
    为考察听觉失匹配负波是否反映自动加工,实验改进了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呈现的感觉道间选择性注意实验模式,更好地控制了非注意听觉条件。结果发现,在注意与非注意听觉条件下,听觉偏离刺激均诱发出失匹配负波;注意听觉刺激时140-180ms的偏离相关负波与非注意时该时程负波的平均波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注意时180-220ms的偏离相关负波的平均波幅大于非注意时同一时程之负波;非注意听觉时失匹配负波的平均波幅和峰潜伏期不受视觉道任务难度的影响,该结果为听觉失匹配负波反映自动加工的观点提供了进一步证据。</p

    Deviant-related negativities during inter-modal selective attention

    No full text
    本实验的目的是:为&ldquo;听觉失匹配负波(LIMN)是否受注意的影响&rdquo;以及&ldquo;视觉道有没有 MMN&quot;这两个存在争论的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实验证据。视觉刺激为呈现在屏幕中央的三种图形,一半实验中是红圆、红方和蓝圆,另一半实验中是蓝圆、蓝方和红圆,概率均分别为0.10, 0.10和0.80。听觉刺激用耳机呈现,标准刺激为55dB, 1000Hz之短声,偏差刺激仅在频率上与标准刺激不同,为1000Hz。视觉和听觉刺激同时呈现和消失,持续时间为20ms。刺激间隔(ISI)为700ms到 1300ms随机,变化间隔为50ms 实验分为三项:(1)注意听觉道,对其标准刺激和偏差刺激分别以左右手按键反应,同时保持眼睛注视屏幕中央;(2)注意视觉道,对颜色不同的图形分别以左右手反应(视觉单因素任务);(3)注意视觉道,对图形的颜色和形状之复合属性的不同分别以左右手反应(视觉双因素任务)。任务(3)和(2)的区别是任务难度不同。视觉和听觉道在注意和非注意下的偏差相关成分是分别通过偏差刺激的PRPs减去标准刺激的ERPs而得到的。结果发现,注意与非往意下听觉偏差刺激均引起了40-80ms的负波(分布在前额区)以及140-260ms间的负波(分布在前额一中央区)。其中40-80ms的负波不受注意的影响,可能反映了知觉初期额叶的作用 140-260ms间的负波则与MMN相似,在注意和非注意下都出现了,并且不受视觉任务难度的影响。视觉偏差刺激在注意条件下引起了N2区域ERP的增大;在非注意条件下,视觉道的颜色偏差刺激引起了Oz上180-220ms时程的负波,形状偏差刺激引起了80-200ms之间的负波(Oz点为峰潜伏期为124 ms和212 ms的两个负波)。所以本实验结果支持了&ldquo;MMN 不受注意影响&rdquo;的观点,并且提示:视觉道对于颜色和形状的改变可能存在自动的失匹配加工。</p

    认知信息自动加工的证据──失匹配负波

    No full text
    认知信息自动加工的证据──失匹配负波傅世敏,魏景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0引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得信息的自动加工问题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自动加工是指不需要或者仅仅需要很少的注意资源,就可以对信息作出加工。根据自动加工的不同水平,Kahneman等..

    支持早期选择学说的注意痕迹理论及生理指标──加工负波

    No full text
    刺激选择发生在加工的早期还是晚期是认知心理学注意理论中存在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一个基于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证据而提出的选择性注意理论──注意痕迹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支柱──加工负波(PN),概括了对该理论的主要争论并作了简单评价

    无意识种族信息知觉加工

    No full text
    目的:在种族信息加工领域,前人通过持续闪现抑制(CFS)范式在社会评价层面发现了无意识的本族效应(Yuan et al., 2017),即被试对无意识呈现的异族面孔存在偏见。但是,无意识呈现的种族面孔能否在知觉水平得到加工还尚无定论,且研究甚少,本研究采用bCFS(突破CFS)考察无意识呈现的本族面孔在知觉水平是否具有优势。 方法:本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1的目标刺激为标准化的中国人与白人黑白面孔,通过红蓝眼镜呈现在中国被试的非优势眼;高对比度、彩色、快速闪现的蒙德里安(Mondrian)色块作为掩蔽刺激呈现在被试的优势眼。面孔刺激的对比度在1秒内从0增加到100%并保持不变,直至被试按键;因此,在开始阶段,面孔是被抑制的,实现了无意识的效果。面孔随机出现在中央注视点两侧的两条弧形轨迹上,被试的任务是判断面孔出现在注视点左侧或右侧。此外,实验1还包含一个对照实验,实验中蒙德里安色块和面孔刺激同时呈现在被试的双眼。实验2为了排除种族面孔所存在的熟悉性差异,采用两种几何图形,与种族概念进行联结学习。除了刺激为联结后的图形,实验2与实验1基本相同。 结果:实验1发现与异族面孔相比,本族面孔能更快突破抑制进入意识;而对照实验未发现差异,排除了面孔低水平物理属性的影响。实验2发现被试在本族的联结学习中表现更好,反应时更快,正确率更高。同时,代表本族的图形在突破抑制上也存在优势,而对照实验则未发现差异。实验2重复了实验1的结果,排除了面孔熟悉性的影响。 结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发现种族信息可以在无意识下得到加工,无意识呈现的本族面孔与代表本族的图形在知觉水平上存在优势。</p

    特征选择注意范式下面孔情绪和性别信息加工的分离

    No full text
    目的:有关面孔识别的理论认为, 大脑对面孔的变化信息(例如:情绪)和稳定信息(例如:性别)采取并行通道加工策略。为了探讨注意是否可以调控这两种信息的加工过程, 本实验采用特征选择注意范式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 对两者信息加工的时间进程进行测量。 方法:实验采用特征选择注意和Oddball范式, 要求被试探测面孔的联合属性(例如:小的、高兴的、女性的面孔), 同时记录被试的行为和脑电反应数据。 结果:与面孔的情绪加工相比, 对面孔性别的加工可以诱发明显的选择性负波。 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面孔性别可能更容易受到注意的调控

    C1 Modulation Effect and Its Factors

    No full text
    C1成分是对视觉刺激最早做出反应的视皮层诱发电位,C1调制效应是指注意等因素能够影响C1振幅的现象。以往多数研究未观察到注意等因素对C1振幅的影响,仅发现注意等因素对晚于C1的P1与N1等成分存在调制作用,并有研究者据此提出延迟反馈假说。但近期研究提示,注意等因素可能会对C1成分产生影响,提示初级视皮层(V1)可能在视觉信息加工初期直接受注意调制。目前,对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确定,知觉学习、负载等因素的作用尚待考察。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

    C1调制效应的理论评述及影响因素

    No full text
    C1成分是对视觉刺激最早做出反应的视皮层诱发电位,C1调制效应是指注意等因素能够影响C1振幅的现象。以往多数研究未观察到注意等因素对C1振幅的影响,仅发现注意等因素对晚于C1的P1与N1等成分存在调制作用,并有研究者据此提出延迟反馈假说。但近期研究提示,注意等因素可能会对C1成分产生影响,提示初级视皮层(V1)可能在视觉信息加工初期直接受注意调制。目前,对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尚未完全确定,知觉学习、负载等因素的作用尚待考察。未来研究需进一步明确C1调制效应的影响因素及实验条件

    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

    No full text
    页岩气的开采涉及破裂和收集输运两个关键过程.如何实现2000 m以下、复杂地应力作用下、多相复杂介质组分的页岩层内网状裂纹的形成,同时将孔洞、缝隙中的游离、吸附气体进行高效收集,涉及到诸多的核心力学问题.这一工程过程涵盖了力学前沿研究的诸多领域:介质和裂纹从纳米尺度到千米尺度的空间跨越,游离、吸附气体输运过程中微秒以下的时间尺度事件到历经数年开采的时间尺度跨越,不同尺度上流体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压裂过程中通过监测信息反演内部破坏状态等.针对近年来我们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及后续发展中面临的前沿力学问题,在综合介绍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技术的基础上,以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为主线,从页岩力学性质及其表征方法、页岩气藏实验模拟技术、页岩气微观流动机制及流固耦合特征、水力压裂过程数值模拟方法、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监测技术、高效环保的无水压裂技术等6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合页岩气藏开发的工程实践,深入探究了其中力学关键问题,以期对从事页岩气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的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该方面的内容对力学学科、尤其是岩土力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p

    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

    No full text
    页岩气的开采涉及破裂和收集输运两个关键过程.如何实现2000 m以下、复杂地应力作用下、多相复杂介质组分的页岩层内网状裂纹的形成,同时将孔洞、缝隙中的游离、吸附气体进行高效收集,涉及到诸多的核心力学问题.这一工程过程涵盖了力学前沿研究的诸多领域:介质和裂纹从纳米尺度到千米尺度的空间跨越,游离、吸附气体输运过程中微秒以下的时间尺度事件到历经数年开采的时间尺度跨越,不同尺度上流体固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压裂过程中通过监测信息反演内部破坏状态等.针对近年来我们国家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及后续发展中面临的前沿力学问题,在综合介绍页岩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开发技术的基础上,以页岩气开采中的若干力学前沿问题为主线,从页岩力学性质及其表征方法、页岩气藏实验模拟技术、页岩气微观流动机制及流固耦合特征、水力压裂过程数值模拟方法、水力压裂过程微地震监测技术、高效环保的无水压裂技术等6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结合页岩气藏开发的工程实践,深入探究了其中力学关键问题,以期对从事页岩气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的从业人员提供理论基础,同时,该方面的内容对力学学科、尤其是岩土力学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