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research outputs found
若羌绿洲近55a气候变化基本特征/Climate Change Characteristic of Ruoqiang Oasis During Recent 55 Years[J]
利用1954~2008年若羌气象站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和沙尘暴日数等资料,分析了近55 a若羌绿洲地面气候变化基本特征。研究表明:(1)近50 a来若羌绿洲各气象要素综合表现为显著的暖湿化趋势,其中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普遍为0.25℃/10 a,高于0.22℃/10 a的全国平均水平,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相一致;(2)年降水量表现为小幅增加趋势,降水增加速率为6.5 mm/10 a,与新疆降水量增加的趋势一致;(3)年平均地面风速减小速率为0.08 m.s-1/10 a,主要是由于农林绿化的增加;(4)年沙尘日数、年沙尘暴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减少速率分别为21.6 d/10 a和4 d/10 a,与降水量增加、生态改善、气候的暖湿化有关;(5)若羌绿洲的气温、降水、地面风速、年沙尘日数用Mann-kendall方法检验分别在不同年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结果指出若羌绿洲气候正在趋于暖湿化
干旱区艾比湖湿地土壤呼吸的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il respiration at Ebinur Lake Wetland Nature Reserve in arid area[J]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连续一年测定艾比湖湿地3个典型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定量研究其与0~50 cm土壤有机碳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估算艾比湖湿地97个点的土壤呼吸速率,进一步采用传统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土壤呼吸及环境因子的空间异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呼吸速率在0.342~10.848μmol.m-2·s-1之间,平均值为1.109μmol·m-2·s-1,变异系数为167.37%,属强变异;高斯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土壤呼吸和0~50 cm土壤有机碳的空间结构特征;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的C0/(C0+C)均在0%~0.1%之间,反映了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含水量在此研究尺度上具有强烈的空间异质性,且结构性因子影响其空间变异.用Kriging插值法绘制的土壤呼吸空间分布图表明土壤呼吸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高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在研究区大尺度长时间范围内,土壤有机碳是影响土壤呼吸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总体上,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壤呼吸呈现东南、西北方向高,中部低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斑块和连续分布的特点
艾比湖地区土壤呼吸对季节性冻土厚度变化的响应/Responses of soil respiration to changes in depth of seasonal frozen soil in Ebinur Lake area, arid area of Northwest China[J]
利用LI-8100土壤CO2排放通量全自动测量系统,于2010年1-4月测定了艾比湖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样地的土壤呼吸速率,结合环境因子、冻土厚度及室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探讨了温带干旱区季节性冻土厚度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在冻结期是影响冻土厚度的最主要环境因子,而解冻期冻土厚度变化与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关系不显著(P>0.05);冻土厚度在不同时期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程度不同,冻结期两者呈显著正相关(R2=0.782,P<0.05),解冻初期两者呈弱相关(P>0.05);土壤呼吸速率在土壤冻结期与解冻初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在解冻完全期则表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差值为0.14-0.37 μmol· m-2·s-1),表明冻土融化会明显地增加土壤碳排放,从而增加大气中的CO2.结果阐明了艾比湖地区季节性冻土厚度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揭示全球变暖背景下冻土退化过程中的碳释放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用于生命之树重建的数据集
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三方两地"共同合作研究建设的"达尔文树"——分子数据分析应用环境(DarwinTree——Molecular Data Analysis and Application Environment),从中国陆地植物发育系统框架的研究出发,逐步推动解决生命之树构建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探索利用基因和基因组信息构建生命之树的策略和方法,研究和开发DNA序列信息自动采集和生命之树自动生成技术(Automat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Tree of Life),建立生命之树信息平台及其利用体系,为最终在我国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能很好地兼容物种分类、地理分布、形态性状、化石信息以及DNA信息的物种库(Species Bank)创造条件。DarwinTree旨在为科研人员提供数据和分析并举的工作平台,该平台将承担数据汇集和面向实际科研工作应用的双重作用。本文发布的数据集包括:(1)DarwinTree基础数据集:来自国际公共序列数据的标记处理得到的分子标记数据及其与任意阶元物种分类名称对应的统计数据集;(2)DarwinTree自测序数据集:面向中国陆地植物研究的补充测序序列数据;(3)DarwinTree中国维管植物进化数据集:已构建的中国维管植物属系统发育树的数据(Generic tree of Chinese vascular plants)
2005~2014年CERN野外台站气象观测场土壤含水量数据集
土壤水分是影响陆地–大气边界层能量和物质传输的重要因子。土壤水分含量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CERN全国范围内包括农田、森林、草地、荒漠与湿地等生态类型的34个陆地生态系统台站,依据陆地水环境观测规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设立观测样地,并开展土壤含水量的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汇交及质控工作。CERN水分分中心选取了这34个台站2005~2014年气象观测场的土壤含水量长期监测数据,通过进一步统一规范数据格式,形成了全国范围内较长时间序列的公开共享数据集,为土壤含水量时空动态的遥感反演、模型估算验证提供地面实测数据支撑
2005~2014年CERN地下水位数据集
地下水是一个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地下水位数据可为研究地下水的长期变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34个台站采用人工或自动记录方法观测的2005~2014年地下水位深度数据。重新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加规范,质量也有所提高。此外,为了便于用户了解台站地下水位的概况(如平均深度及其变化),我们还计算了各台站地下水位深度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水体酸碱度和总溶解性固体数据集
水体的酸碱度(pH)和总溶解性固体(TDS)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重要监测指标,可为生态系统水体质量长期变化研究提供重要数据。降水pH可以表征其是否为酸沉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则关系到水质是否对植物生长和动物饮用存在危害等。TDS是表征水体溶解性固体总含量的指标,同样影响到植物根系的水分吸收和动物的生存分布。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农田、森林、荒漠、草原、沼泽5种典型生态系统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pH和TDS数据。本数据集可为分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酸碱度和TDS的时间变化和空间格局提供数据,可为研究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质酸碱度和盐碱化的长期变化提供数据支撑
2004-2016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台站水中八大离子数据集
水是自然界重要的组成物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对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水环境开展了长期定位监测。本数据集收集整理了CERN 34个生态站2004–2016年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的八大离子(Ca~(2+)、Mg~(2+)、Na~+、K~+、HCO_3~-、CO_3~(2-)、SO_4~(2-)、Cl~-)数据,包含了农田、草地、森林、荒漠、沼泽5类中国典型生态系统。我们对数据进行了准确性检验,剔除异常值,整理后的数据格式更规范,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本数据集有助于认识各生态系统的水化学变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