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research outputs found

    长江上游圆口铜鱼的食性分析

    Get PDF
    2010年春季(4—5月)、夏季(8月)和秋季(10月)在长江上游合江江段采用三层流刺网以3h为间隔昼夜24h连续采集圆口铜鱼样本,对其食物组成、昼夜摄食节律及季节摄食节律等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圆口铜鱼的食谱较广,其食物种类包括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水生昆虫、寡毛类和植物碎片等,其中以淡水壳菜的相对优势度最高,说明圆口铜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平均饱满指数和平均充塞度的昼夜变化显示其昼夜摄食节律在春季表现为白昼型,而在夏季和秋季为晨昏型。摄食率随季节变化逐渐降低,春季摄食率最高,达93.33%;秋季摄食率最低,仅为78.21%;充塞度和饱满指数均表现出相似的季节变化,即春季摄食强度明显高于夏季和秋季,而夏秋两季之间差异不显著

    长江上游三层流刺网渔业现状的调查

    No full text
    1997-1999年对长江上游宜宾江段和合江江段的三层流刺网渔业现状进行了调查。合江江段三层流刺网内网目在10-180mm之间,宜宾江段以50mm以下的网目为主。采集到的鱼类有59种,包括17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渔获物组成存在区域、季节和年际之间的差异。目前长江上游的捕捞强度比70年代显著提高

    六种鲤科鱼类耳石形态以及在种类和群体识别中的应用

    No full text
    描述了6种鲤科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并利用耳石形态的测量性状,对其种类特征进行了判别分析。其中,对张氏(卜夕又鱼)、长鳍吻鮈、圆口铜鱼、宜昌鳅(鱼它)和鲫的判别正确率为100%,异鳔鳅(鱼它)的判别正确率为90.91%,6种鱼类的平均判别正确率达到了99.1%,说明了鱼类的耳石形态特征可以用于鉴别种类。三个区域鲫群体的平均判别正确率为68.9%,显示三个区域鲫群体的耳石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别

    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两坝之间江段渔业资源现状调查

    No full text
    <正>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出口南津关下游约3公里处;1971年开工;1981年实现长江截流;1988年全部建成。电站为无调节能力的径流式水电站;库区回水110~180km;水库总库容15.8亿m3

    圆口铜鱼鱼种饲料及制备方法

    No full tex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口铜鱼鱼种饲料及制备方法,由秘鲁鱼粉、豆粕、次 粉、油糠、豆油、多种矿物盐、多种维生素、粘合剂、抗氧化剂和防霉剂按比 例组成,其步骤是:将原料粉碎过目筛;将称取的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盐、 粘合剂、抗氧化剂、防霉剂混合;将称取的鱼粉、豆粕、次粉、油糠放入搅拌 机中混合,再将混合料放入搅拌机均匀;加入豆油和水,同时加入蒸汽,继续 搅拌均匀;用制粒机将混合物制成粒径的颗粒;保持60℃-80℃的温度;用冷 风脱水、冷却。本发明适合大中型饲料厂生产,耐水浸泡时间长,鱼种摄食该 饲料后生长速度快,在一年养殖中,每尾体重为20g养成为80-100g的鱼种, 成活率达70%;体重为80-100g养成为250-300g的鱼种,成活率达80%

    黑尾近红鲌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No full text
    测定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黑尾近红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 :黑尾近红的含肉率为 70 74 % ;其肌肉生化成分 (鲜重百分比 )水分含量为 80 97%、蛋白质 15 92 %、脂肪 1 11%、灰分 1 0 1%、无氮浸出物 0 99%、比能值 4 37kJ/g及E/P 2 7 4 5kJ/g。肌肉生化成分含量与体长变化无明显关系。肌肉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量为 6 9 0 7% (干重百分比 ) ;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 34 81% ,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为5 0

    乌江下游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和分析

    No full text
    2004年4月对乌江沿河至彭水段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在彭水县城附近江段采到10种鱼类;在万足、鹿角江段采到22种;在龚滩江段收集到27种;在沿河江段收集到44种;各站点累计采到55种鱼类。本次调查;采集到细体拟鲿和红唇薄鳅两种文献中在乌江流域无记录种类

    金沙江上游软刺裸裂尻鱼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No full text
    以2011年4~5月和2011年9~10月期间采集于金沙江上游的328尾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Herzenstein为材料,用微耳石鉴定年轮,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的鱼类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微耳石上宽而暗的增长带与窄而透明的增长带交替出现,窄带与宽带交界处为年轮;体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0.00002L2.970;von Bertalanffy方程为:Lt=382.1067×(1-e-0.1058(t+0.1045)),Wt=949.0577×(1-e-0.1058(t+0.1045))2.970;体重生长拐点年龄为10.2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253.4mm、280.4g。软刺裸裂尻鱼是裂腹鱼类中生长较慢、体型较小的种类,是对金沙江上游生态与环境适应的结果

    张氏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No full text
    文章对赤水河河口段张氏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9月份为其繁殖期;最小性成熟个体为雌性体长77mm,体重5.3g;雄性体长108mm,体重9.4g,均为1龄;繁殖群体性比为1.07:1,由4个年龄组组成,其中2龄个体占绝对优势。性成熟系数3—7月份逐渐增大,然后持续减小,至12月降到全年最小值。卵径(0.75±0.14)mm呈单峰型,绝对繁殖力(11010±7723)粒,相对繁殖力(275.1±138.4)粒/g,每克卵巢卵粒数(3789±1389)粒。该种为单批产卵类型鱼类。绝对繁殖力随

    张氏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No full text
    以鳞片作为年龄鉴定材料,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张氏(Hemiculter tchangi Fang)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张氏鳞片的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2~3月是年轮形成最多的月份。其渔获物由1~4龄组成,其中857尾为1~2龄,占总数的83.84%;雌∶雄性比为1.07∶1,符合1∶1理论比值(X2=0.754,P>0.05,n=1001),随着年龄的增长呈雌鱼多于雄鱼的趋势。体长主要分布在81~180 mm(94.9%),体重主要分布在2.9~50.0 g(67.69%)。体长
    core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