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

Abstract

國防是立國建國的根本,也是培植國力的泉源,為保障國家安全,就必須要加強國防建設,因為沒有國防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現代的國防並非僅以軍隊為憑藉,更需要全體國民參與,才能發揮整體力量,達到保障國家安全的目的。根據中華民國國防法第二條規定,中華民國之國防,以發揮整體國力,建立國防武力,達成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之目的。第三條規定,申華民國之國防,為全民國防,包含國防軍事、全民防衛及與國防有關之政治、經濟、心理、科技等直接、間接有助於達成國防目的之事務。從國防法的規定可以看出,申華民國的國防為全民國防,全民對於和國防目的有關的政、經、軍、心等事物都有責任。國防事務經緯萬端,未來的國防工作,舉凡裝備的軟、硬體建設,部隊的士氣、國防組織的效率、社會大眾對國軍的支持,都是 「全民國防」的工作內涵。「動員」工作,自古有之。任何一個國家,當危急存亡之秋、或遇不可抗拒災難之際,為救亡圖存,賑災救難,無不實施「動員」;且動員的速度,也成為成敗之關鍵因素,欲求迅速動員,需視其國家「動員制度」功能之發揮。未來戰爭型態更趨向立體化、數位化、總體化,「動員」更益顯其重要。近年國軍陸續實施「精實案」及「精進案」的兵力整建工作,並依據「有效嚇阻、防衛固守」的戰略構想,持續朝向「精簡常備、廣儲後備、堅實動員」及「常備募兵、專司打擊;後備徵兵、負責守土」之精兵規劃原則,以達「及時動員、及時作戰」及 「有效嚇阻、快速反應」之目標,並結合全民國防理念,建構平戰合一的全民防衛動員機制。因此,如何將全民國防理念,推廣至國人的觀念中,以融入及落實在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內,並借鏡其他國家動員制度之特色,俾能精進我國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之運作,為本研究論文主要之動機。第二章在全民國防理念方面,分析「全民國防」的理論是以「綜合性安全」及「綜合國力」為基礎,「全民防衛動員」則是「全民國防」具體實踐之途徑。綜合中華民國國防法、國防報告書、國內學者專家及新加坡等國家的作法,全民國防包括「軍防、民防、心防、社會防衛、及經濟防衛」等五個面向。在「民防與國防結合,寓國防於民間」的政策下,「全民防衛」即是將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與科技等,在平時即妥為整備、培養,始能適用於戰時。一旦戰爭發生,立即轉化為支援軍事作戰,達到「國防與民生合一」的目標。因此,「全民防衛」就是透過動員的運作,把隱藏於民間的力量,轉化成國防力量的機制。而軍事事務革命,乃在於透過科技能力的提昇,並藉準則研發與組織調整,在軍事理論的引導下發展出足以因應未來戰爭的現代化軍旅。第三章在國家總動員制度方面,說明自民國31年國家總動員法訂定後,我國的各項總動員作為,即依據此法令作為規範。我國國家總動員制度,區分業務指導與計畫指導兩部分,並透過台閩地區總動員協調會報執行。因此,我國國家總動員制度的業務指導體系是策頒計畫與執行機關,而計畫指導體系則是各權責機關所策訂不同層級的計畫。而台閩地區總動員協調會報架構下之各級會報,則是以國防部後備司令部為主導,協調並統合地方資源的會報。我國國家動員制度的內涵,係指國家總動員的各項作為與計畫執行要項,而為了使動員業務得以有效率的推展,將動員種類,區分為軍事動員、戰地動員與全面(局部)動員。第四章各國動員制度比較方面,可供借鏡參考有:一、確立整體建軍目標,有計畫進行長期、周密、充分的動員整備;二、國防建設與經濟發展合一,共同展現精壯活力;三、養用一體原則,提高國防投資的綜合效益;四、擷取世界各國動員制度優點,健全國家動員體制;五、統籌後備動員,完成全民國防;六、建立後備軍人與動員制度;七、檢討改進動員及民防制度,便能適應當前社會變遷,肆應中共犯台需要。第五章在建構平戰合一的動員制度方面,「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於90年11月奉總統令頒行,依該法授權由各相關部會負責訂定各項子法,亦相繼於91年12月份完成,動員準備工作已具法源基礎。遵「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之規範,全民防衛動員區分為「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兩個子系統。「軍事動員」乃「全民防衛動員」之核心,為使「軍事動員」與「行政動員」緊密結合,於兩者之間設有「全民戰力綜合協調組織」以為介面,擔負政、軍間橋樑工作。在「行政院動員會報」下,成立精神、人力、物資經濟、交通、財力、衛生、科技、軍事等動員會報;另直轄市、縣(市)政府亦分別成立各該動員會報;各級並依計畫指導遂行各項動員準備事項。第六章在全民防衛動員與國家安全方面,闡述全民落實國防作法:一、確立法源依據;二、加強教育與宣傳;三、強化民防機制;四、凝聚國家認同;五、整合國家資源;六、全民支持軍事防衛。在落實全民心防方面:一、建立生命共同體;二、正確認識國力;三、加強教育與宣導。在強化全民民防方面:一、民防與全民防衛動員結合;二、成立專責民防機構;三、建立全國性防救災協調機制;四、成立全國民防會報;五、充實民防設備;六、加強民防教育與宣傳;七、鼓勵民間參與民防工作;八、出版民防報告書;九、推動民防建設。在提升全民經濟國防方面:一、全民認識經濟國防;二、全民支持經濟國防;三、全民參與經濟國防。自古以來,任何一個國家的軍事行動,如果沒有民眾力量的支持,不能統合全國的總力,幾乎沒有成功的機率。動員工作主要包含了人力、物力、總動員三要項,所要動員的項目及數目及數量非常龐大,除了軍事單位以外,也涉及了公務機關、公、民營事業機構,範圍極廣,各種統合作業程序亦非常複雜,因此,必須藉各種協調會報的召開或演訓的配合,來建立共識和默契,才能結合各方的力量,有效支援軍事作戰。因此未來需持續推動「建立全民團結的憂患意識」、 「完備全民支持的法令規章」、「發展全民參與的軍文關係」、「建構全民防衛的安全體系」之全民國防共識。為使動員工作能與憲政體制一致,今後應在既有之基礎上,力求精進,本前瞻性、整體性,參考各主要先進國家作法,針對中共之威脅,衡量國情狀況,制定一套真正適合我國情的動員制度,並不斷修定作戰計畫及調整兵結構,貫徹精兵政策,完成編裝整備,落實動員工作,才能做到「平時養兵少,戰時用兵多」及「及時動員、及時作戰」之目標,以適應未來戰爭之需要,達成國軍使命

Similar works

Full text

thumbnail-image

NCCU LIBRARY

redirect
Last time updated on 10/04/2020

This paper was published in NCCU LIBRARY.

Having an issue?

Is data on this page outdated, violates copyrights or anything else? Report the problem now and we will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after reviewing your requ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