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梁门”-“足三里”对急性胃黏膜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代谢物动态表达的影响

Abstract

目的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1H NMR)探讨电针梁门-足三里治疗急性胃黏膜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各组又分为干预1、4、7天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6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75%乙醇灌胃法复制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大鼠用鼠板捆绑固定,采用疏密波(4 Hz,50 Hz),电针"梁门"(负极)"足三里"(正极),每次30 min,每日1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用鼠板捆绑固定30 min,每日1次。分别于干预1、4、7天后光镜观察胃黏膜病理形态,检测大鼠血清1H NMR谱,并利用模式识别方法分析不同干预时间下代谢物谱的差异,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和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 05筛选潜在的生物代谢标志物。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胃黏膜表面细胞完整,未见溃疡性损害。干预1、4天时模型组大鼠可见胃黏膜上皮结构破坏严重,毛细血管增生及出血;干预4天时电针组大鼠胃黏膜的黏膜结构恢复较为完整,较模型组明显改善。血清代谢组学结果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分离出差异代谢物6个:甘油磷酸胆碱、谷氨酰胺、甜菜碱、葡萄糖、乙酸盐和胆碱。与模型组比较,干预1天时电针组胆碱、甘油磷酸胆碱、葡萄糖、乙酸盐、谷氨酰胺和甜菜碱均升高;干预4天时胆碱、葡萄糖、谷氨酰胺和甜菜碱升高,甘油磷酸胆碱和乙酸盐降低;干预7天时甘油磷酸胆碱降低,葡萄糖、乙酸盐、谷氨酰胺和甜菜碱升高,胆碱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梁门"-"足三里"可有效回调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血清相关差异代谢物,恢复相应代谢通路稳定,以电针4天效果最佳,可能是其逆转胃黏膜损伤的作用机制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3751);;深圳市科技计划(JCYJ20160406140612883

    Similar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