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er Friendship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of Adolescents in the Formation of New Class: Applied of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bstract

抑郁症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对青少年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抑郁是生物、心理和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产物,在青少年阶段同伴关系对抑郁的影响尤为突出。以往关于青少年同伴关系和抑郁的研究大多从对关系的感知入手,存在数据来源单一导致共同方法偏差、因果关系及影响机制不明确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社会网络的视角,通过提名法构建班级网络,利用纵向追踪的实验设计探讨高一学生同伴关系与抑郁症状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了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十个高一班共751名学生,分别于开学后4周、11周、20周、31周完成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和社会网络问卷等。其中社会网络问卷采用提名法编制,每个人最多可以提名5位同班的好友。通过班级名单对提名数据进行核查之后,利用提名数据构建班级网络。由于在第4次问卷调查的时候学校进行了重新分班,所以本研究只对前三次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研究一关注在班级网络形成阶段,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和抑郁症状的发展规律。结果发现青少年总体的同伴关系数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T2时间的人均点出度显著高于T1和T3时间,且T3时间的人均点出度显著高于T1时间。但是强关系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T3时间的人均互惠关系数量显著低于T1和T2时间。青少年的抑郁症状呈现先上升后保持不变的趋势,T1时间的抑郁得分显著低于T2和T3时间的抑郁得分。且父母的关系质量能够持续预测子女在T1、T2、T3时间的抑郁症状得分。 研究二采用基于行动者随机模型(stochastic actor-based models)对同伴关系和抑郁的共同演化模式进行分析。利用R语言中RSiena包中的多组(multi-group)模型,将十个班的班级网络同时纳入到模型当中。结果显示,在班级网络形成阶段的早期抑郁症状得分高的个体社交活跃度更低,而同伴关系对抑郁症状的影响不显著。在班级网络形成阶段的后期,抑郁症状得分高的个体社交活跃度更低,同时受欢迎程度低以及互惠关系多的个体,抑郁症状的得分更有可能上升。 结论:1)在班级网络形成阶段,青少年的抑郁水平呈上升趋势;2)同伴关系总数的发展趋势呈倒U型,强关系的数量则呈现减少趋势;3)抑郁症状水平越高的个体社交活跃度越低

    Similar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