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居群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Variation in fruit and seed traits and seed germination among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Eremosparton songoricum[J]

Abstract

研究准噶尔无叶显(Eremosparton songoricum)6个居群间果实和种子特性及种子萌发差异,以揭示异质生境下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生态适应机制.结果显示: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的植株距离(F=2.34,p=0.03)和植株冠幅(F=8.49,p<0.01)存在显著差异,沙漠北缘E、F居群和沙漠腹地C居群(受人类干扰剧烈)的植株距离和植株冠幅高于沙漠腹地A、B、D居群;居群间准噶尔无叶豆果实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存在显著差异,居群E、F和C的大部分参数显著高于其他沙漠腹地居群;居群间果实多子性(F=6.96,p<0.01)也存在显著差异,居群C的果实多子性最高((32.50±4.79)%);萌发结果表明,居群间新鲜的成熟种子萌发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萌发率都低于15%;所有居群的大部分种子都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人为划破种皮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但在低温(15/5℃)条件下,所有居群的种子萌发率都较低,说明低温抑制了种子萌发;经人为划破种皮解除物理休眠后,种子的休眠没有完全释放,居群C、E和F (大种子居群)的种子萌发率显著高于居群A、B和D(小种子居群) (F=30.77,p <0.01),说明准噶尔无叶豆种子不仅存在物理性休眠现象,也可能存在生理休眠现象.不同程度的种子复合休眠可能是准噶尔无叶豆不同居群适应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重要生存策略

    Similar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