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tic Studies on Pleosporales in Taiwan (II)

Abstract

生物之多樣性除了能維繫生態系之永續發展外,也提供了人類未來應用之潛在資源,而生物多樣性研究之基礎則在於物種之正確鑑定,這即需要一洽當而可遵行之分類系統。隔孢菌目子囊菌為微小卻普遍存在之真菌,有重要的植物病原菌種類、亦有重要分解者之腐生性種類,當人們現今轉向生物資源尋找食品、工業或醫藥之可利用成分時,此類真菌必也佔有其潛在有用之角色。然而此類真菌之鑑定主要依據少數之形態特徵,先前則因過度強調部分之分類特徵而導致了有爭議之結果,近年來之研究證據已說明了需對其進行分類修正之必要。本研究首先即是對台灣隔孢菌目子囊菌做廣泛之調查,相信在台灣的多樣植物相與生態環境中,必有無數之未知種類待我們來發掘,研究將致力於探索不同之受質,以期得到最多隔孢菌目子囊菌之種類。其次,隨著收集菌株的增加,將深入探討隔孢菌目之系統分類,結合分子及形態之特徵來釐清其中界定不清之屬間之關係,主要針對常見之四屬Astrosphaeriella、Lophiostoma、Massarina 及Trematosphaeria,而分子親緣關係樹之建構將使用ITS/5.8S、28S rDNA、與GPD 序列。所有採集得到之菌株將進行純化培養並保存,除提供進一步探索有性無性世代聯結外,更可為未來使用之資源。所有處理之菌種將以清晰之圖鑑呈現,以供分類鑑定之參考

    Similar works